APP下载

法律视野下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机制的探讨

2016-03-30林龙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福建茶叶 2016年5期
关键词:法律责任保护

林龙(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法律视野下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机制的探讨

林龙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摘要: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经过长时间历史的发展和传承,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茶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很广,具有重大的经济和商业价值。在经济日渐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运用法律手段传承和保护茶文化遗产,使茶文化在新的时代不断地向前发展。对茶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确定茶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加强对茶文化遗产继承人的监督和保护,还必须完善法律制度,从而达到运用法律保护茶文化遗产的目的。

关键词:茶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机制;法律责任

1 茶文化遗产保护范围与法律意义

1.1 茶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中国是茶的起源地,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茶文化遗产保护前首先需要界定茶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保护范围。茶文化遗产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不单包含茶叶的制作本身,还包含着一切与茶有关的地点和事物,不单包含物质文化遗产,也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中国历史上的茶诗、茶具甚至是茶产品的商标、茶叶产地的景观等,都是茶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

相对于茶文化物质遗产,那些与茶文化遗产相关的技术、民俗的保护更加艰难。因为它们不像景观、遗址那样具有实物存在,更多是需要借助人来进行保护和不断传承,如传统的制茶、烹茶和茶具的制作等,都需要人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掌握和发扬。茶文化和人们的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人们在不断的使用中才会创造出全新的茶文化。

茶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涉及面广泛,其存在状态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共同决定的,任何细微的环境变化都可能导致遗产的形态发生改变。在当今倡导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如果仅仅是锁定茶文化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是为了商业利益过度开发,都会使茶文化遗产陷入封闭和真空状态。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茶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学会用法律的手段来界定茶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出现的问题,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推陈出现,使茶文化遗产以鲜活的面貌出现在现代人生活中。

1.2 茶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意义。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是茶叶的起源地和故乡,茶文化的产生、扩大和流传,不仅属于民间而且得到了民间的认可,这些茶文化也真实反映了普通民众和该地人们的生活状况,直接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是千百年来民间文化的积累。

我国茶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意识淡漠,茶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差,迫切需要加强法律保护力度和宣传工作。我国是茶文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我国茶文化产业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却并不大,其产业规模和品牌与人们想象的相差太远。国际上提起茶,首先会想到英国茶、日本茶或者是斯里兰卡茶,中国茶却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占得应有的地位。

造成这种原因既有传统上的茶文化继承问题,也有思维观念的影响。我国传统上对茶叶的制作比较重视,对茶文化的衍生品,如文化作品和相关的产品开发,茶叶原产地和环境保护、茶叶商标等保护不够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商业意识的增强,茶叶的文化魅力和品牌魅力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很多产茶大省也推出了针对茶叶的旅游观光活动,茶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使茶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些固有的体制和机制顽疾开始发作。几年前出现的加多宝和王老吉商标和包装案,就是一个经典的关于茶叶商品的商标和外观的法律案例。随着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商品的增多,今后这类官司还会出现,所以法律的健全和保护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 茶文化遗产保护价值和保护的必要性

2.1 茶文化遗产的巨大商业价值。中国的茶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具有现实中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现实价值。茶叶的制作过程是中国过去数千年来形成的,其中包含着的茶叶制作、加工、运输的学问是古人经验的积累,具有重大的商业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地与茶文化相关的创意产业的兴起,茶文化遗产的巨大商业价值开始显现,很多与茶文化相关的遗址、景观、特产和技术因为知名度较高而成为特色景区。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于茶文化原产地保护意识日渐增强,对茶产地的环境保护力度也在加强,很大程度上是看到了茶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一些地区为了发展旅游业,纷纷打出茶文化的招牌,开发与茶叶制作,茶具制作,甚至是茶诗、茶画等旅游资源。这本身是件好事,但是在这其中也发生了许多纠纷。由于一些地方的发展冲动,不按发展规律办事,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偏差,造成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陷入被动,茶叶产地周边环境遭到破坏,茶叶生产本身不注重质量和品牌建设,造成了茶文化建设中的巨大损失。

2.2 茶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必要性。相对于茶叶产地等物质文化遗产,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更加艰难。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由人来传承的,只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完善的经费和宣传机制才能够使这些遗产继承人安心发展和传承茶文化。所以法律的完善对于茶文化遗产保护至关重要。

茶文化遗产绝大多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茶叶制作的核心技术和其他的茶文化周边产品,如紫砂壶的制作、茶具的制作等都需要专人来继承。这些文化遗产由于年代久远,多采用传统的口传心授的模式进行传承,而且和其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茶文化遗产很多是通过家族模式传承的。这样不但不利于茶文化遗产的继承,也不利于茶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往往无法解决,有的甚至要打上官司好几年,不但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还会毁掉辛苦创建起来的品牌,只有加强茶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意识,将整个茶文化的开发纳入法律的监管,才能更好地促进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3 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机制健全对策

3.1 完善与茶文化相关法律制度和机制。合理的茶文化保护首先要完善制度,茶文化作为我国古老的特色文化,对其遗产保护的基础就是有法可依。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但需要对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文化遗产进行详细的排查,制定出完整的法律,更需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茶文化遗产数量庞大、内容繁杂,相关的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与茶文化相关的创意产业的发展,各方为了经济利益产生的纠纷不断增多,对茶文化地理标志、茶文化产地的环境甚至茶馆本身的经营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除了《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外,还有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并没有和茶文化遗产直接相关的法律。一些产茶大省出台的关于茶文化发展和保护的行政性法规,只能在本地区或者本省范围内使用,其内容如果和其他省份的法规发生冲突,将不利于茶文化的发展和进一步保护。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上来说,如果能够制定与茶文化遗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将起到重大作用。

3.2 建立和完善茶文化遗产传承制度。茶文化遗产保护和其他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在传统上采取的是家族传承。很多文化遗产传承制度并不健全,因为传承问题引起的纠纷日渐增多。

相对于茶文化的物质文化遗产,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问题更多,也更加的复杂。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由于传承制度、传承工艺和外来文化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都已经处于濒危的边缘。由于茶叶生长的特殊性和对环境的依附性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定无法被法律强制性保护。我们只能在完善现行法律制度的同时,进行严格的分析论证,选择合理的茶文化遗产继承人,建立和完善茶文化遗产传承制度,改革茶文化遗产继承的各项规定,尽可能地减少纠纷。只有像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制度那样,做到传承有序、法律明确,才能够真正保护文化遗产,为日渐兴起的茶文化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3.3 明确茶文化遗产继承人的法律责任。茶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和继承都离不开科学的长远规划,无论是看得见的物质文化遗产,如茶山、茶树、茶产地的环境和名胜等,还是看不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茶诗、茶歌和茶叶的制作工艺等,最终的结果都是需要由人来继承和发扬光大,茶文化遗产继承人的责任重大。所以必须在完善法律保护制度的同时,明确茶文化遗产继承人的相关法律责任。

在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一体化的今天,以身口相传的茶文化遗产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无数民俗茶艺和关于茶的文化遗产随着现代文明进程的演进而慢慢异化,传统手工加工茶叶的方式也由于机械化的普及受到极大冲击,人们长期以来对茶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意识淡漠,或者并没有注重到商业利益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文化价值,许多茶文化遗产面临着种种的传承问题需要解决。很多年轻一代不愿意再从事茶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工作,甚至有些年轻人将茶文化视为过时的、或者消亡的文化。

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少有年轻一代能够真正坐下来去体会真正的茶文化,因为这需要时间。但是我们可以以法律的方式确定茶文化遗产继承人的责任和权利,能用法律手段明确茶文化遗产继承人的知识产权,防止泄密。同时作为政府机构也需要大力支持他们的工作,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使这些茶文化遗产继承人能够真正地担负起发扬茶文化、复兴茶文化遗产的重任。

4 结语

由于经济发展、商业保护意识不够、品牌观念淡薄和传承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无论是法律保障还是执法力度上都有所欠缺。这也加速了很多传统茶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消亡。如何保护和发展茶文化遗产,使流传了千年的茶文化能够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是我们在茶文化遗产保护中所要努力的方向,因为只有根植于普通百姓生活的文化,才能够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任艳艳.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62-67.

[2]夏良玉,官玉琴.论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闽茶文化产业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81-84.

[3]刘馨秋,惠富平.如何保护江苏茶文化遗产[J].生命世界,2015(9):34-41.

作者简介:林龙(1976-),男,河北定州人,讲师,研究方向:法学。

猜你喜欢

法律责任保护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企业环境法律责任探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
依法治国须完善和落实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浅谈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中的安全法律责任
从一例招投标纠纷中引发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