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北采茶音乐的教育普及探析

2016-03-30武昌理工学院音乐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34

福建茶叶 2016年2期
关键词:继承发展客家粤北

徐 颖(武昌理工学院音乐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34)



粤北采茶音乐的教育普及探析

徐颖
(武昌理工学院音乐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34)

摘要:粤北采茶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粤北采茶音乐主要以当地茶农的茶事劳作为素材,体现了当地茶农淳朴自然的生活风貌,带有浓浓的地域特色。本文通过对粤北采茶音乐的构成元素及艺术内涵的分析与研究,希望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了解与传承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粤北;采茶音乐;客家;继承发展

1 粤北采茶音乐的内容构成

粤北采茶音乐主要源于广东粤北地区茶农的茶事劳作活动。粤北是我国主要的产茶区,这里的茶农每日在山间劳作,在茶农日常生活中通过提炼、总结,最终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采茶音乐,这些音乐充分地展现了茶农的劳作形态,体现了当地客家人勤劳淳朴的自然风貌。这种极具地域特色的音乐有着丰富的内容形式,在当地民间流传很广,主要包括了灯调、采茶调和小调。每一种类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1.1采茶调

在粤北花鼓戏中,采茶调占有主要地位。这种曲调不仅变化多,而且情绪丰富,适合在不同的人物角色和剧情中使用。例如《牡丹调》、《哭调》《送郎调》等,曲调具有专用性和独有性。在戏中,人们常常根据剧中的人物情绪来选择相应的曲调。例如悲伤时唱《哭调》,走路时唱《路调》,曲调以徵调为主,结构多为四句式和五句式。在流传下来的一些曲调中,唱法也非常多样化,经常出现男女分腔,一曲两用。在采茶音乐中,各种人物角色的思想情绪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例如《牡丹调》,曲调节奏明快跳跃,善于表现人物活泼喜悦的情绪,因此比较适合在一些歌舞喜剧中运用。

1.2小调

粤北采茶音乐中的小调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比较固定,但是地域特色不够明显。例如《玉美人》、《到春来》等等。第二类主要来源于民间流浪艺人和灵活的戏班,主要以说唱音乐为主。例如《北词》、《西宫词》等等。这些说唱音乐虽然源自民间,但单调优美缠绵,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和感情叙述。粤北采茶音乐也包含了很多这类的音乐元素,运用的范围也较广,具有一定鲜明的艺术性。第三类是本地的民歌说唱,这种形式具有极浓郁的地方特色,例如《双娘带子》、《莲花曲》等等。在粤北采茶音乐中,小调的运用也十分广泛,尤其在传统剧目,经常穿插使用,也有艺人把其中的两三个曲调连起来,在唱腔前做一段表演,表演方式也十分灵活。在现代粤北采茶音乐中,小调的风格也有所转变,不仅叙述性越来越强,而且感情色彩也越来越浓,剧中人物形象在小调的配合下十分形象生动。

1.3灯调

灯调源自粤北地区的各种民间歌舞,例如花灯、龙灯、纸马灯、狮子灯等等。这类灯调主要以唢呐伴奏,配以锣鼓,具有粗犷热烈的音调,因此非常适合在大型节日庆典活动中使用。在现代采茶音乐创作中,灯调主要也在节庆、喜事等特定的活动中运用。

2 粤北采茶音乐的传承

2.1粤北采茶音乐的唱腔特点

粤北采茶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不仅内容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而且承载的精神内涵也越来越深刻。从粤北采茶音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粤北采茶音乐具有深厚的艺术积淀。其中采茶调的曲牌具有短小精炼的特点,在粤北地区广泛流传。民间小调作为民间说唱艺术广泛应用于当地各种节庆活动,具有极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粤北采茶音乐具有节奏活泼明快,内容鲜明简洁的特点,在优扬的旋律中,一音一字的唱腔将粤北采茶音乐的艺术内涵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2.2粤北采茶音乐的发展历程

粤北采茶音乐的发展与采茶戏是分不开的,二者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上世纪七十年代,粤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古装戏和现代戏,这些戏曲类型对粤北采茶音乐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粤北采茶音乐开始向戏曲化音乐转型,并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期间,粤北采茶音乐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认为保持原有的传统风格,另一种认为要改革创新。这两种不同的声音也使粤北采茶音乐的应用有所差别。有人认为应该保持粤北采茶音乐原来的传统风格,于是以此来衡量一个音乐作品的优劣,例如《阿添古》剧中,有人认为其中茶妹的音乐唱腔并不是粤北采茶音乐的曲牌。粤北采茶音乐的曲牌是老辈人对于粤北采茶音乐元素的总结和概括,而该剧中茶妹的唱腔也充分展现了粤北采茶音乐的叙述性和含蓄性的特点,在缓慢的音乐节奏中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这种分析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是否要与传统风格相一致,其关键在于粤北采茶音乐在实际使用中,有没有发挥其传统音乐元素的优点,如果在沿用这种音乐元素中,只是一味地“硬搬”,没有根据需要加以改良,不能适应音乐的实际需要,那对于传统音乐曲牌的发展是不利的,因为脱离了时代的发展需要就等于失去了存在的土壤,终有一天会失去其应有的艺术魅力。所以,在粤北采茶音乐的继承和发展中,要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在传统内容中注入新的营养,使其能够在粤北采茶音乐未来的发展中矗立不倒。第二种认为要改革创新,将粤北采茶音乐元素全面的创新改革,没有保持传统音乐的节奏旋律等特点,这种音乐作品很难获得听众的喜爱,因为群众对传统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已经十分熟悉,如果从改革创新后的音乐中无法分辨其音乐类别,也就很难引起听众的共鸣,听众会逐渐消失,失去了粤北采茶音乐生存的环境。

粤北采茶音乐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时代的特殊性,粤北采茶音乐被一些创作者分解得十分零碎,破坏了采茶音乐简洁明快的节奏风格,许多的音乐唱腔都无法显现出地域性和时间性,这种改革创新在之后的发展中已经被淘汰,粤北采茶音乐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到了八十年代,艺术工作者们创作了一大批的古装戏和现代戏,将粤北采茶音乐充分地运用到其中,转变了其艺术表现形式。在现代大型采茶音乐创作中,创作者所创作的采茶音乐仍然走的是大型戏曲的路子。从粤北采茶音乐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粤北采茶音乐的发展之路是几经波折,充满了迷茫之感。

2.3粤北采茶音乐精髓的保留

2.3.1歌唱性的特点

粤北采茶音乐主要包括了采茶调、小调和灯调。每一种类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粤北采茶音乐具有载歌载舞的特点,保留粤北采茶音乐的精髓,首先就要保留其歌唱性的特点,其中的一音一字都带有采茶音乐的曲调特点。

2.3.2活泼愉快的节奏

每一类型的音乐都有自身的艺术特点,采茶音乐也是如此。粤北采茶音乐节奏明快活泼,具有极强的动感性。如果粤北采茶音乐没有这种节奏感,那么曲子也失去了其特有的地方特色。在以往的粤北采茶音乐中,有一些创作者在采茶音乐的创作中充满了随意性和主观性,使粤北采茶音乐一味地学习大型剧种的唱腔模式,最终丧失了其自身的艺术特色,不伦不类。例如将《牡丹调》的素材运用到采茶戏《渡口》中,创作者没有抓住歌唱的旋律,而且节奏也破坏了原有的简洁性。创作者的创新变化主要是为了使演唱者能够更好地抒情,但是却弄巧成拙。

2.3.3曲牌与人物性格的对应

在传统的采茶音乐,曲牌多与唱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采茶音乐的创作中,曲牌是首先需要选择的音乐元素。曲牌的选择对音乐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茶音乐随着时间的发展与创新,已经形成了特定的音乐功能,能够为不同演唱者服务。因此,优秀的曲牌对音乐创作与演唱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2.3.4特定的音乐元素

采茶音乐的创作首先需要选择一个曲牌作为首要的音乐元素,但是曲牌的选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需要根据创作的内容及人物特征的需要加以调整改变,形成新的音乐唱腔以适应实际需要。而对于新的音乐唱腔的调整和创新,都不能脱离粤北采茶音乐的特点而随意发挥,只有在粤北采茶音乐曲调的基础之上,提取其中的主腔调,并融入新的音乐旋律或唱腔,才能完成音乐的全新创作。这样做能够使听众从音乐中听出主调的曲牌面貌,同时也保持了传统音乐中特定的音乐元素。

3 粤北采茶音乐的创新

3.1中西方音乐的融合创新

采茶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而广泛的,在采茶音乐的创新发展中,我们应该在保留传统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实现音乐的时代特性,吸取时代发展的养分,创作出适合当代听众需要的音乐作品。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相比之下,西方音乐也有其自身的艺术特点,如果能够将西方音乐中的技法或配乐巧妙地融入到采茶音乐中来,提升了采茶音乐的艺术欣赏效果,那是十分值得借鉴的。例如在采茶曲的创作中需要表现较为复杂的人物情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借鉴一些歌剧音乐配合剧情,同时使用西洋作曲技法加以配合,最终形成生动形象的音乐效果,为剧情服务,增强艺术感染力。

3.2保留与创新的平衡关系

保留与创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如何能够真正发挥各自的作用,达成二者的平衡关系,更好地为采茶音乐服务,才是最正确有效的做法。任何一方的失衡都会影响采茶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如果过于强调保留,就会使采茶音乐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在音乐繁荣发展的大潮中丧失了艺术延展性,最终消失在音乐之路上。如果一味地强调创新,就会失去传统采茶音乐的生长土壤,逐渐丧失了传统地域风格和风土气息,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由此可见,任何一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有将二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其功效。因此,我们只有在认识和了解传统采茶音乐的基础上,使其与时代发展步伐相一致,准确地把握传统音乐的规律和特点,摆脱沉旧思想的束缚,同时又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满足当代音乐发展的需要,及时补充艺术养分,使粤北采茶音乐顺应时代发展,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傅瑾.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徐颖(1983-),女,辽宁沈阳人,研究方向:民族器乐、民族音乐理论。

猜你喜欢

继承发展客家粤北
粤北龙船歌研究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客家传统女装结构设计初探
赣南客家传统器具设计的文化语境
论闽西钢琴音乐创作与客家民歌的融合
现代园林设计思想于《园冶》中的继承与发展
客属地区图书馆客家专题文献资源建设
试论戏剧表演中的艺术技巧
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