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茶文化艺术与现代社会融合的美学特性分析

2016-03-30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福建茶叶 2016年2期
关键词:现代社会融合

孙 楠(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民俗茶文化艺术与现代社会融合的美学特性分析

孙楠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愈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民俗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殿堂中的瑰宝,不仅蕴含着“清”、“敬”、“和”的美学特性,对于现代社会的产业经济和社会变革更是有着深刻的影响和熏陶,是我国目前众多专家和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向,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促进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民俗茶文化的内涵出发,对民俗茶文化艺术与现代社会融合的美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民俗茶文化;现代社会;融合;美学特性

民俗茶文化艺术的美学特性在于物质形式背后蕴含的巨大人文力量和社会力量的结合,涵盖哲学、社会、艺术、文化及科学的众多领域,是民俗茶文化得以传承千年的根本原因,也是民俗茶文化服务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民俗茶文化艺术的美不仅在于使人获得身心的享受和放松,还在于为社会的和谐和发展提供特殊的理念支撑。对于民俗茶文化艺术与现代社会融合的美学特性分析,不仅仅要立足于民俗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内涵,还要结合当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状况,密切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为传承、弘扬民俗茶文化艺术提供推动力量。

1 关于茶文化概念、内涵的界定

目前在学术界,关于茶文化概念、内涵的界定主要由以下两种观点:第一,茶文化是指茶在生产、使用环节所引发的文化及社会现象或态势,是狭义上的茶文化。第二,茶文化是茶本身所包含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文化融合,是广义上的茶文化。因此,茶文化一方面包括生产者进行茶叶生产和茶的使用、加工、出售的物质生产方式的总和,也包括由茶孕育而生的一系列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主要由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审美态度、心理变化等进行体现。至于民俗茶文化艺术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应当包括社会生产方式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茶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是茶文化的主体,也是茶文化得以流传和发展的内生力量[1]。此外,茶文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跨界融合的现象,逐渐与现代社会相融合,与市场和产业发生了众多联系。综上所述,茶文化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茶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即由茶而产生的的民俗礼节、茶艺、文学等;第二,茶文化的外延部分。即茶文化中所蕴含的哲学、社会、艺术、伦理等道德层次的内容;第三,茶文化的关联部分。即茶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所带动的一系列文化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如茶文化带动了旅游行业的蓬勃;第四,茶文化的理论内容。即有关学者和专家针对茶文化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活动。

2 民俗茶文化艺术与现代社会融合的美学特性分析

2.1“以和为上”

民俗茶文化艺术所蕴含的和谐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茶文化与人们现实生活十分密切,人民群众作为民俗茶文化的创造者和发扬者,也是和谐精神的主要传承者[2]。在古代,人们常常一边观赏戏剧,一边饮茶,市民与市民之间关系和谐,友好和睦,由此产生了茶馆这一聚集地。人们从事社会交往活动的同时也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以和为上。此外,茶馆也成了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场所,人们在这里发表对执政者的看法,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联系日益密切。民俗茶文化中所蕴含的和谐精神对于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社会关系从根本上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建立而生的,因此,和谐社会建设要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提供典范,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随着民俗茶文化的兴盛,以民俗茶文化为纽带的一系列旅游产业开始兴起,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社会经济矛盾不可避免,民俗茶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即一方的社会活动不应以妨碍他人的社会活动正常开展为目的,讲求诚信、互利互助。这也是民俗茶文化的美学特性在社会伦理上的具体体现。第二,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茶在中国已具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栽培茶树的国家。茶的发现和栽培是茶文化得以流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茶的发现是大自然的馈赠,茶文化的产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对于当今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仅仅是保护自然的要求,也是谋求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茶文化留给人类的重要精神财富。第三,人与自身之间和谐共处。民俗茶文化艺术讲究身心合一,物我两忘,从而达到内心的安宁与和谐,追求与自身相处的最高境界,人一旦能够与自身获得愉悦的相处,也能够轻松应对外界的社会关系,处理各种各样的社会事务。茶文化中的身心合一理念对于当代人进行自我修养建设是十分有益的,深刻理解这一理念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2“清雅精神”

民俗茶文化艺术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所特有的清雅精神。清雅精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与茶叶饮品相联系的,包括茶水的清香、淡雅、茶味的清醇[3]。茶叶及茶饮所具有的该方面的特性使得茶叶及茶饮深受我国甚至世界人民的喜爱,茶叶及茶饮具有养生、健脾的特殊功效,对于许多疾病的防治有特殊疗效。第二,茶文化所包含的有关情操修养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清静、清雅、廉洁、清平等含义。茶文化所蕴含的该方面的美学特性对于现代社会的建设及反腐倡廉十分具有借鉴意义。茶文化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认为体现了乐道精神,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完美融合。当前,自新一代中央领导人上台,我国中央政府就极力遏制腐败贪污之风,也体现了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清雅精神。因此,就目前现代社会的建设而言,政府的职责在于为人民服务,履行有关职能,政府的各项工作必须体现出清雅精神。“物先必腐,而后虫生”,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反腐倡廉制度虽是近年来中国反腐斗争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措施,但却深刻地体现了民俗茶文化中的清雅精神,在众多贪官的下马中,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反腐倡廉不仅仅是中央的内部事务,而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一个清明国家的诞生不仅仅需要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支持,还需要有强大的文化内涵提供理论保障,民俗茶文化无疑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将民俗茶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加以固化形成社会成员普遍遵守的社会规范是有关学者需要研究的重点方向,避免学术文化过于僵硬死板的现象出现,也就是上层建筑根本上是为经济基础而服务的。茶文化追求孜孜不倦的美学特征,强调在为社会成员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提供入世的准则和价值导向,是我国文化宝库中极其重要的精神文化存在。

2.3“以敬为贵”

文化的产生与成长需要肥沃土壤的滋润,同样民俗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我国悠久博大的历史环境息息相关,二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密切联系。民俗茶文化鲜明的美学特性使其既能够顺应历史传统的巨大变迁,又能够在历史变迁中总结出一套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有机理论体系,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中,“廉美和敬”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茶文化的茶道精神更是传入其他国家并产生了特殊影响。日本茶道文化十分著名,究其历史渊源,也是我国古代茶文化和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对茶文化精神实质的研究不仅仅是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众多学者孜孜不倦加以追求的理论高度。而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则需要将茶文化放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加以思考,如何继承民俗茶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是理论研究工作者急需思考的问题。民俗茶文化中所蕴含的“以敬为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涵:第一,人与人之间相互敬重,相互秉承尊重之心,追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第二,人对自然、历史、规律怀揣敬畏之心;第三,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爱惜,追求本心的真挚和纯洁。民俗茶文化中的“以敬为贵”在古代往往以制度作为表现形式,最为典型的是古代的礼乐制度,即要求社会成员严格遵守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社会地位较高的阶层更是要严格服从宗法制度的约束,而社会阶层低的人士需要掌握系统的社会礼节。民俗茶文化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使得社会等级更加明显。因此,民俗茶文化中所包含的美学特性并不是完全适用于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需要经过系统性的整合,对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筛选和剔除[4]。民俗茶文化追求的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价值准则,民俗茶文化与礼、法的融合对于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法律的实施理应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并遵循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民俗茶文化不仅仅为个人的修为和行为提供了一套价值准则,更为整个社会的运转提供了积极的理念支持。小到个人的成长,大到整个民族国家的生存,在民俗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历史中都能够找到有益借鉴。

3 结语

综上所述,民俗茶文化艺术与现代社会融合有着十分鲜明的美学特性。民俗茶文化艺术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体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社会各阶层文化创造的融合、我国经典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社会艺术形式的融合、相关文化产业之间的融合及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融合等多方面的美学特性,民俗茶文化所特有的“清”、“敬”、“美”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及促进社会的稳定、繁荣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永轮.基于艺术教育背景下的传统民俗艺术符号及文化价值研究[J].美术大观,2014,04:148.

[2]任艳艳.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62-67.

[3]沈学政,苏祝成,王旭烽.茶文化资源类型及业态范式研究[J].茶叶科学,2015,03:299-306.

[4]刘琳燕,孙云.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J].茶叶科学技术, 2011,03:39-44.

作者简介:孙楠(1982-),女,陕西咸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项目基金:咸阳师范学院院级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3XSYK075

猜你喜欢

现代社会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现代教育的缺失
现代教育的缺失
对加快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