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茶文化中敬茶为礼思想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016-03-30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苏州215123

福建茶叶 2016年2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茶文化

邹 婷(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苏州215123)



论传统茶文化中敬茶为礼思想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邹婷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苏州215123)

摘要:幼儿年纪尚小,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从小就让他们学习敬茶之礼,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同时让他们初步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风采,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及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传统茶文化中敬茶为礼思想的由来,提出了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敬茶为礼思想的策略。

关键词:茶文化;敬茶为礼;幼儿教育

众所周知,茶是绿色健康的重要饮品,具有生津解渴、沁人心脾等一系列功效。我国是最早种植、加工并饮用茶叶的国家,也是最大的产茶之国。国人饮茶绝不单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茶待客”的思想也起源于我国,如今,敬茶为礼的风俗已经渗透到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生活中,成了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规范个人行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幼儿年纪小,可塑性大,从小就让他们学习敬茶之礼,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同时让他们初步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风采,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及未来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茶文化中敬茶为礼思想的由来,探讨了幼儿园教育中应用敬茶为礼思想的策略,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 敬茶为礼思想的由来

谈起我国以茶待客的习俗,可追溯至魏晋时期,到了唐朝和宋朝更是风靡一时。据《三国志·韦曤传》载,三国时期的吴国君主有一次设盛宴招待群臣,由于韦曤不胜酒力,故而允许他以茶代酒。《晋书》载,东晋时期的荆州刺史桓温招待客人,甚少准备酒菜,而是准备鲜果和鲜茶招待至亲好友;《晋书》中还记载,东晋吴兴太守陆纳两袖清风、生性简朴,赫赫有名的大将军谢安去他的府邸拜访他时,陆纳只以茶果款待谢安。由此可见,早在1700多年前,我国即有了以茶待客的风俗,历史悠久,一直延绵至今日。

到了唐朝,以茶待客的风俗已经稳定下来,成了必备的礼节之一。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著《月夜啜茶联句》一诗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这里饮的便是茶。宋代,诗人杜来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诗句;史料中记载,苏东坡某日来到一座深山的寺庙中,老方丈出禅房刚好见到了苏东坡,见他风度翩翩,气质不凡,连忙走过去招待并说了句:“坐、请坐,请上座。”苏东坡随口答道:“茶,上茶,上好茶。”苏东坡出口成章,对得十分精妙,令老方丈喜出望外。之后,两人坐下详谈,老方丈方才知道眼前细细啜茶的年轻人就是大文豪苏东坡。到了明清时期,茶已成了君主帝王甚至老百姓的日常必需品。据说乾隆皇帝十分嗜茶,在让位于嘉庆时,一个老臣不无惋惜地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笑着说:“君不可一日无茶。”这一趣闻轶事表明茶已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千百年来,上至君主帝王、文人墨客,下至寻常百姓、小卒小贩,无一不受着茶文化的滋养,以茶敬客成了我国最普及的生活礼仪之一。到了现代社会,不管是社会人际交往,还是国家间的外交活动,客来敬茶依旧是最常用的方式。

2 敬茶为礼思想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数千年来,茶文化熏陶着中国人的生活情趣,为国人的生活增添了别样情调。迈入21世纪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浪潮日益澎湃,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咖啡、可乐等外来饮料的影响,以淡雅清净的中国茶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幼儿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他们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让他们尽早接受敬茶为礼的思想等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培养幼儿良好的修养与行为。

2.1教会幼儿选择茶叶

众所周知,中国产有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黑茶、乌龙茶等六大类。各种茶各有特色,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宜的茶叶,以茶待客,投其所好,这是基本的待客之道。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喝茶喜好,比如,北京人普遍偏爱花茶,江浙人比较青睐绿茶,福建、广东、台湾三地的人喜欢喝乌龙茶,云南人喜爱普洱茶,而西藏人喜欢紧压茶。

在幼儿教育中渗透敬茶为礼思想,首先要教会幼儿辨识不同的茶叶。由于幼儿年纪尚小,教师不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地将茶叶知识念给幼儿听,这样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抵触情绪。教师应多渠道收集不同类别的茶叶带到教室中,通过实物展示让幼儿们亲自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以身感受体会不同茶叶的特点及差异,比如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教师还要讲一讲关于红茶、绿茶等茶叶的趣闻,以加深幼儿对茶叶的兴趣和印象。

2.2教会幼儿选择茶具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挑选合适的茶具,是待客之道的基本礼仪。试想一下,如果用大陶瓷碗装茶给客人喝,那是何等尴尬的场景?客人会觉得自己不受尊重。茶具首先要干净美观,完好无缺,同时还应能发挥茶的特性,即针对不同的茶类产品挑选对应的茶具,比如,绿茶适宜用玻璃杯来泡;乌龙茶等适宜用紫砂壶或盖碗杯来泡饮。比如在我国东北、华北一带,如果有客人来访,适宜选择加盖瓷杯,为客人泡上香醇淡雅的茉莉花茶,会让客人身心舒爽;在南方地区,用透明玻璃茶杯为客人泡上碧螺春、龙井等,别有一番风味。可以说,茶具的选择也是一门学问,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茶具与茶叶应该相得益彰,博得客人的喜欢。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展示不同的茶具,玻璃杯、紫砂壶、加盖瓷杯……让幼儿感受它们的特性,然后教师用不同的茶具为幼儿泡不同的茶叶,并让幼儿亲口尝一尝哪种茶具泡出的茶叶口感最好,效果最佳。然后再教会幼儿亲手泡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幼儿被开水烫伤。

2.3教会幼儿上茶礼仪

“客随主便”是茶道讲究的基本精神。但是从礼仪文化角度而言,喝茶也要讲究喝茶座次礼仪。对主人或者泡茶的人来说,左手边的座位是“尊位”,其重要次序分别是:老人、领导和女性。如果年级差距不大,则让女性优先坐尊位。从主人或泡茶的人左手边的方向开始顺时针旋转,一直到主人或泡茶的人的右手边,是从尊到卑的次序。

在座位礼仪方面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切忌对头坐,即不要头对头和主人面对面而坐。即使只有客人和主人两人,也不要对头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将这些基本的礼仪教给幼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相关的礼仪。比如在一张桌子图片上分别标上不同的客人应该坐的位置,增强幼儿的直观感受。然后由教师扮演主人,让幼儿坐在教师的旁边,让幼儿亲身领会上茶礼仪。

2.4教会幼儿斟茶方法

所谓斟茶,就是往茶具中加入沸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在一开始沏茶时加入沸水,二是在首次沏茶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添上沸水,简称“续茶”。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能将茶杯中水加满。在我们中国人眼中,待客的基本礼节是“浅茶满酒”、“酒满茶半”。酒杯可以倒满,但是茶杯不可。在奉茶时必须注意,茶水不能太满,八分满最好。如果将茶杯斟满,会给客人带来被嫌弃之嫌,且有逐客意味。真正热情欢迎客人、诚心招待客人的主人是非常讲究勤斟茶的。如果是用小杯敬茶,客人一喝完就立刻斟上;如果有多位客人,通常是客人喝了几口之后就及时斟上。斟茶时要注意举止优雅,符合茶道的基本精神。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将基本的斟茶方法教给幼儿。先让幼儿扮演客人,由教师斟茶给幼儿,让幼儿注意教师的一举一动和各个细节;然后角色互换,教师扮演客人,让幼儿斟茶给教师,由教师纠正幼儿的动作和举止。教师还要告诉幼儿,在客人喝茶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劝茶,即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客人饮茶,这样会让客人觉得主人在下“逐客令”。劝茶也是有学问的,要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我国的茶文化内涵丰厚、意味深远,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正所谓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小就让幼儿接触传统茶文化,对幼儿的日后发展大有裨益。茶文化强调重义轻利、淡泊明志,这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同时,敬茶为礼的思想也是幼儿应该积极掌握的,可以培养他们讲礼貌、重礼仪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注意加强茶文化教育,使幼儿能初步掌握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柯秋先.茶书[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

[2]姚国坤.中国古代茶具[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

[3]王祥林.现代礼仪实用教程[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4]黄晓琴.茶文化的兴盛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3.

[5]张琳洁.现代茶文化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4.

[6]杨开黎.民族地区茶产业的文化创意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 2006.

[7]季少军.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6.

作者简介:邹婷(1980-),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