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具的造型设计艺术
2016-03-30陈丽莉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陈丽莉(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紫砂茶具的造型设计艺术
陈丽莉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紫砂茶具是历来最受推崇的饮茶器物,其造型生动、气象万千。本文围绕紫砂茶具的造型设计艺术,对其造型进行了分类,并结合各个发展时期的特点,对紫砂茶具的造型设计理念给予总结,并从真善美、虚与实、形与意三个方面分析了紫砂茶具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紫砂茶具;造型设计;分类;理念;美学特征
紫砂茶具发源于江苏宜兴,是汉族传统工艺品,由陶器发展而成,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紫砂茶具的造型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历来便有“方非一名圆不一相,文岂传形、赋难为状”的美誉。具体而言,紫砂茶具在造型设计上极为丰富,单就方壶、圆壶的造型而言,也是千奇百变、各有奥妙,不过方圆之形也正应和了我国古典哲学对于世界的认识,“天方地圆”如是也,饮茶之士对于世界、人生与价值的认识便全在这一把茶具之中了。
1 紫砂茶具的造型分类
紫砂茶具的造型设计艺术是一种全方位的艺术,是一个从工艺化走到文理化,进而达到形美化和艺术化的过程。其创作理念植根于社会、取材于自然、升华于内省,富于诗情画意。紫砂茶具的造型在力求方圆规整的基础之上进行多样变化,使之更为灵动、秀美,更能够体现饮茶之人的宽阔情怀。
关于紫砂茶具的造型设计灵感,可以归纳为这么几个方面:其一是古代铜器中鼎、尊、爵、彝的造型;其二是古代陶器中瓢、瓿、秦砖汉瓦的纹样;其三是古代玉器、钟鼓造型;其四是瓜果、花木的造型,其中有些是对浮雕艺术的借鉴;其五是对实用器物的改造,比如玉笠壶、柱楚壶、斗分壶等;其六是对几何图形的运用,包括对圆器、方器、菱花等筋纹器的借鉴与再创作。紫砂茶具的造型设计则可以分为四大类别,即几何形体造型、自然形体造型、筋纹器物造型以及水平壶和茶器造型。
几何形体造型的紫砂茶具源自球形、方形、筒形等几何形状,是最为常见的造型,拥有此种造型的紫砂茶具通常被业内人士称作“光货”。这类紫砂茶具讲求造型上立面线条和平面形态的变化,又可细分为圆器和方器两种。其中,圆器造型强调圆、稳、匀、正,柔中寓刚,珠圆玉润之中应有各类变化,茶具本身及其附件的大小在比例上要恰当,在曲直上应匀称,全套看去应当浑然一体,整个造型应当端正挺拔,掇球、仿古壶和汉扁壶等,就是紫砂圆器茶具中的典型造型。方器造型则讲求方中寓圆,茶具线面挺廓平正,线条分明,但不论造型为几方形,都必须保证壶口盖规矩划一,任意转动之下皆能与壶身吻合,我们所常见的四方桥顶壶、传炉壶、僧帽壶、雪华壶等,就是紫砂方器茶壶的典型造型。
自然形体造型取材于动植物的自然形态,在手工艺人匠心独运的设计之下,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类茶具在造型上通常饰以浮雕、半浮雕,故而被行内人士称作“花货”。这类紫砂茶具在设计上通常采用提炼取舍的艺术手法,利用自然形态的天然变化为造型之根本,在几何形体上运用雕镂捏塑的技法,展现自然形态的瞬息万变。在设计理念上,这类茶具意欲表现事物自然形态之中最美的层面,在传达形态美、意境美、蕴意美的同时,还要符合紫砂茶具的功能特征,使功能性、美观性和安全性合而为一。现代市场上多见的鱼化龙壶、松竹梅壶、翠蝶壶、荷花壶和藕形壶等,就是紫砂茶具自然形体造型的典型作品。
筋纹器物造型讲求制作精巧、规整化一,将花木的自然形态规则化,使其结构精确而严格。其设计特点是将形体等分成若干份,将灵动流畅的筋纹融入严格精确的结构之中,继而形成一个完美而富于流转性的整体。此类茶具的筋纹对于造型形体的变化能够做到深浅自如,其筋囊线条纹理清晰,口盖准缝,将壶盖调换至任意方向,都能够与壶身滑爽吻合,传统紫砂茶具中著名的合菊壶与乐盘壶,就是筋纹器物造型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水平壶与茶器造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容量。水平壶容量较小,是我国广东、福建一代品用“功夫茶”时所常用的茶具,其规格按照“几杯”而区分,通常有半杯、二杯、四杯、六杯、八杯和十二杯之分,一般六杯茶壶的容量为八十毫升,八杯茶壶的容量为一百毫升。在造型设计上,水平壶要求壶嘴与壶把在形态样式上应当协调合理,重量必须一致,由此来保证茶壶在热水之中能够维持平衡之态。同时,其壶嘴多以直形嘴为主,以与此类茶具的功能性相得益彰。紫砂茶具中水平壶的传统设计式样包括线圆水平、扁雅水平、汤婆水平和线瓢水平等,近年来又有更加精致的什锦水平等新品推入市场,其造型雅致、制作考究、质地细密,获得了中外饮茶人士的一致好评。茶器造型的紫砂茶具容量相对于水平壶而言比较大,一般在两百至三百毫升之间。此类造型一般不用端把,而是在与壶嘴呈九十度角之处安装一柄,甚至有些连柄也不装。这类茶具以嵌盖为多,通常以“流”代替壶嘴,“流”的根部通常较大,因而出水爽快利落。
2 紫砂茶具的造型理念
紫砂茶具的发展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中,其设计理念虽在造型和艺术风格上各有偏重,但其主流意识却未发生根本改变。
根据相关研究,我国的紫砂茶具发展可以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北宋中期至明代万历年间,此阶段是紫砂茶具的草创时期,造型多取材于自然形态,作品多为自然形的树瘿壶。其二阶段为万历年间至明代末年,此时名家辈出,茶具样式千姿百态,筋纹器物造型设计达到顶峰。第三阶段为清代康熙年间至乾隆晚期,这段时期自然造型、几何造型、筋纹器物造型、水平壶初步造型均有烧制,其中又以自然造型最受欢迎。第四阶段为清代嘉庆至光绪年间,出现了在壶身镌刻书画的风尚,紫砂茶具的造型趋向简单朴实,壶面设计自由发挥空间较大。第五阶段介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叶,紫砂茶具的生产与制造开始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茶具底部开始出现店号标记。自然造型、几何造型、筋纹器物造型和水平壶造型开始大量生产、迅速普及,但是由于时代特征对大宗生产的限制,此时的紫砂茶具更注重功能性,艺术理念趋于淡化。第六阶段为二十世纪中叶至今,也就是现当代的紫砂茶具制作时期,四类主要的茶具类型仍然持续产销,新的品种陆续出现并渐渐增多,仿古与创新集于一身,在造型上重视装饰,金丝银线镶嵌等新工艺出现并逐步成熟,艺术性重新回归,自然性与古朴性同样得到手工艺人的高度重视。
在以上六个历史时期之中,紫砂茶具的造型设计始终秉承“取形于自然,造法于变化”的理念,从自然形态中提取灵感,注重展示器物在规律与不规律之中所呈现出的自然之美,在装饰上始终离不开动物与植物造型,花卉、藤草、树木、蔬果、梅兰竹菊、游鱼、飞鸟等,均为紫砂茶具造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装点元素。茶具形态则多借形改装,以古代陶瓷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器起其他生活实用器具改造而成,抑或运用点、线、面的自由组合,以及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六方形、八方形、椎形、菱形、棱形、圆形、筒形、柱形、方圆组合等造型对茶具外观进行大胆创作。紫砂茶具在设计理念上注重自然伸缩,这种伸缩与造型的放大及缩小不同,它指的是茶具造型在轮廓、整体或局部的高度伸展或扁平扩展与压缩而形成的崭新造型,还包括根据自然风云变幻的启示,比如山川的绵延、水浪的波纹、烟雾的萦绕、流云的走向等,另有抽象的点、线、面的运动形式所给人带来的灵感与启发。
同时,紫砂茶具强调造型设计要有动人的神态,应当以静示动,以外在造型展现其内在神韵。表现造型神态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采用写实的手法来再现,其二是通过变化的方式来处理。写实手法力求形象的惟妙惟肖,在经过艺术方式的渲染后,能够将茶具与灵感之源置于一种似与不似之间的关系之中,带给观者以回味悠长而浓郁之感。或通过对称、均衡的表达方法,让茶具本身承载一种安定、平淡的情怀,给人以动中有静、气定神闲的感受。
另外,紫砂茶具在造型设计上讲求气度,这既是创作者本身个性、风格与气质的显现,也是对紫砂茶具本身雅致、恬淡本质的界定。日本兰田的奥玄宝君对自己珍藏的紫砂壶所承载的气度给予了如下描述:如温润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
由此可见,紫砂茶具设计历来对造型之美重视有加,唯有形、神、气、态、度兼而有之,才能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以这一原则为核心,把握设计中适用、经济、美观、实用等各个方面的均衡关系,使用适合的材料,采纳合适的容积,选择合适的器皿,给人以稳定感、厚重感和安全感。对于紫砂壶,无论其形式是整体、半圆或是椭圆,均应追求造型的和谐丰满以及曲线的张弛有度,彰显其自然灵秀的内涵,壶嘴造型无论上下、左右、前后,都应与壶身相协调统一,壶把的造型要简练流动,壶钮的造型则要干脆利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紫砂茶具造型设计中的美学特征
紫砂茶具的设计深深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受中国传统美学影响至深,因而在其造型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中国传统美学特征。
其一,注重真、善、美的统一。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个体若要获得全面的发展,应当志向于道,立足于德,归依于仁,游憩于艺术园圃之中,最终通过艺术和审美,使精神进入自由境界。对于紫砂茶具的造型设计也是如此。紫砂茶具在设计理念上跳出了单纯实用性的藩篱,将审美理念、处世哲学纳入其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重视自然天成、相辅相成之感,力求通过茶具保留茶汤至美、至纯、至真的味道,让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之中到达天人合一、淡泊宁静、清净无为的理想境界。
其二,突出虚与实两者之间的转化。紫砂茶具的经典设计理念认为,唯有虚实相生才能够营造出一种气韵生动、气定神闲的审美意境。紫砂茶具往往动静相生,刚柔并济,沉稳大气之中透出灵秀、流动之感,一如广袤无垠的自然,一宗本质亘古不变的同时,风云、流水、山川、草木皆瞬息万变,这又映衬了我国古典哲学中处世原则中极为重要的一条:以不变应万变。
其三,强调形与意之间的关系。我国的古典绘画、诗歌艺术等均以写意著称,在水墨画中,以寥寥几笔勾画出自然形态的大体轮廓,让观者能够体会所绘为何物即可,至于这些形态之中所蕴含的深刻蕴意,则由观者自行遐想。这也就诠释了形与意之间的理想关系:重写意而不否弃形似,重直觉又不排斥理性分析,重内涵而不忽视外在美感。这一点在紫砂茶具的造型设计之中也有体现。例如,手工艺人在设计茶具造型时没有一味地追求造型美观而有损于其实用功能,也没有因为过度考量壶身、壶盖、壶把、壶钮、壶流、壶足之间的功能性关系而忽略了各部分造型之间的美感关系。所以,历代优秀的紫砂茶具作品皆形神兼备,美感十足又颇为实用,还传达出深刻的哲学蕴意,反映出我国传统的与现代的审美情趣,带给观者以美的愉悦。
参考文献
[1]周明扬.论工艺美学的发展与造物文化的传承[J].艺术百家, 2006(6).
[2]龚永新.试论中华茶艺文化阶段的划分[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2) .
[3]杨永善.陶瓷造型三题[J].文艺研究, 2003(1).
作者简介:陈丽莉(1981-),女,河北秦皇岛抚宁县人,美术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基金项目: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4年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