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企业文化营销策略应用研究
2016-03-30王素玲山东英才学院山东济南250104
王素玲(山东英才学院,山东济南250104)
茶叶企业文化营销策略应用研究
王素玲
(山东英才学院,山东济南250104)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商业竞争中,各种营销方式层出不穷,其中文化营销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成为现代企业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茶叶本身具有的文化属性使其在文化营销中占据优势。然而,现阶段茶叶企业并没有实现传统营销与现代商业的完美结合,更无法论及文化营销模式在企业中的运用,制约了茶叶企业的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所借鉴价值。
关键词:茶叶企业;文化营销;策略
1 茶叶企业文化营销的内涵与重要性
文化营销是市场营销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指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运用文化为营销手段,有意识的发现、甄别和培养企业某种独特的核心价值,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战略性营销活动。与传统的营销手段不同,文化营销主要着眼于营销过程的文化传递,通过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来提升顾客满意度,形成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中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有着几千年栽茶、制茶、饮茶的历史。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悠久的茶文化,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特有气质和内涵。茶文化的内涵很广,包括茶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茶种类、茶具、茶道、茶艺等,以及人们在茶活动中形成的精神、人格、品质等。可见,茶不仅是一种解渴的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尤其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现代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喝茶而买茶,更多是为了寻求茶给人带来精神和心理上的满足,人们能够在茶文化的氛围中找到宁静和慰藉。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人喝茶更多的是消费一种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激发了茶企业的活力,为文化营销在茶企业的经营发展奠定了基础。越来越多的茶叶企业认识到,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仅仅依靠资源与品牌是不够的,必须将茶文化与企业经营充分结合,通过文化营销延展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普洱茶成功的将“茶马文化”融入到市场营销中,大大提升了普洱茶文化营销的档次;“龙冠龙井”将“天然、卓越与众不同”作为企业品牌价值的核心,突出了“龙冠龙井”的产品特色和差异化品牌定位,也是一次成功的文化营销。当然,茶叶企业文化营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念为手段,将此理论移植到我国传统茶业行业中,仍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2 茶叶企业的文化营销策略
2.1茶叶包装的文化营销
茶叶承载着诸多的文化元素,茶文化营销首先是一种主题包装文化,无论从茶包装的造型设计还是创意构思上都体现着茶文化的内涵,只有对茶文化的精髓进行求索并有所领悟,才能设计出既具有文化底蕴又富含审美情趣的茶包装。常见的几种方式有:第一种,将茶的历史传说、故事等为题材进行提炼,在包装上通过文字和图画来展现相关内容,让消费者在品茶的同时,了解到茶产品的产生和演变,从精神层面喜欢和接受该茶产品,形成稳定的购买力;也可以将茶产品包装设计成茶具、茶器等形态,这种既具有传统韵味而又属于时尚的艺术设计,往往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第二种,中国茶类众多、产地分散,各种名茶不少于二三百种之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名山、名人、名水、名胜的孕育下,形成了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茶品和茶文化。与其他商品不同,茶品销售大多集中在当地。因此,在不损伤茶叶本身品质的情况下,在茶产品包装设计中应着重加强本地茶文化元素的比重,以展示地方茶文化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品位。第三种,茶品包装中融入儒、道、佛等诸家优秀思想精华。饮茶讲究质朴和雅致,追求思想的精华和生命的开悟,这不仅是一种生活观念,也是一种美学观念。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修身、清净等思想相一致,可以将这些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植入到包装设计中,让茶产品真正有了自己的“魂”,有了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文化属性,使其他产品无法超越。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在茶品的包装物内适当的加入茶文化及茶叶知识。
2.2茶叶宣传的文化营销
尽管我国有着悠久的种茶和饮茶历史,但国人对茶叶的种类、茶道、茶艺等并不十分了解,茶文化在现代人中的传播度也不高。尤其在青年群体中,茶的受欢迎程度远远不如其他饮料,这也是我国茶叶行业增长乏力的症结所在。为此,需要茶叶行业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一是软文宣传。软文推广是茶叶行业普遍采用的软推广方式,特点是成本低、传播效果好,容易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然而,目前茶企业软文广告的内容主要关于新产品的推广和发布,涉及茶文化和企业理念的内容不多,今后应多增加一些关于茶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以及茶产品的健康理念和良好体验等内容,打造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二是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推广活动。茶文化的传播不仅关乎到茶企业文化营销的成效,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息息相关,是全体国民都应该参与和关注的事情。因此,茶企业要积极参与各种茶文化活动,例如组建茶文化俱乐部,创造茶文化学院,参与茶古树保护活动,参与茶学研究,这些举措既促进了茶文化的快速传播,又大大宣传了企业形象,提高了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另外,有实力的茶叶企业可以投资一些关于茶主题的影视剧制作,在我国电视市场持续火爆的当下,投资影视作品既可以带来可观的收益,也起到茶文化宣传的目的。例如始创于1887年的吴裕泰,投资了三部微电影《咫尺》、《回家》、《集合》,尽管每一部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故事内容真挚感人、温情无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与茶之间的关系,将茶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合一起,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2.3茶叶旅游的文化营销
中国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茶产地更是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聚集地,茶文化与旅游业密不可分。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兴起,我国旅游业获得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方兴未艾,到茶乡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为企业开展茶文化营销创造了条件。游客在欣赏当地特有的茶品和茶文化的同时,也增强了对茶产品的深入了解,提高了茶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很多游客在日后的消费偏好上青睐该种茶产品,达到完美的市场营销效果。这就需要茶企依据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生态茶园休闲旅游品牌。我国传统的美学意境将茶事过程视为精神陶冶过程,烤茶、选水、煮茗等一系列茶艺都可以帮助旅游进行自我修养,以形成清高素雅的品格。因此,除了普通的观光旅游之外,茶园要增加丰富多彩的茶艺和茶礼表演,也可以让游客体验泡茶、饮茶、摘茶等活动,获得精神层面的愉悦;茶园也可以充分利用优美的生态自然资源,开展垂钓、登山、茶疗、日光浴等休闲活动,获得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例如茶疗是将茶与相关中草药或食物相结合,既保留了茶的特性,又起到了养生保健的效果。另外,还要全力打造茶文化纪念品,突出纪念品的收藏和欣赏价值,让游客深深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氛围。有条件的茶园也可以开设茶叶批发集散中心。
2.4茶叶渠道的文化营销
近年来,我国茶叶在国内外消费市场的占有率不断增加,人均茶叶消费量持续增长,茶叶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我们茶叶品牌竞争力不强也是不争的事实,尽管我国茶园面积和产量都是世界第一,但创汇却仅列世界第四,这与茶叶销售渠道单一、销售手段落后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茶叶品牌不仅要与同行业竞争,还要与其他饮料进行竞争,这就需要茶叶企业从文化营销入手,突破地域局限,提高品牌的内涵和知名度。一是连锁专卖店的文化营销。目前,“渠道为王”的时代远没有过去,连锁专卖店仍然是茶叶企业最主要的销售方式,茶叶连锁专卖店为消费者购买茶叶提供了便利,消费者在专卖店中选茶、饮茶,增加了对茶产品的信赖感。但目前很多茶叶连锁专卖店设计上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独特的文化内涵。为此,专卖店在设计上要尽可能引入门洞、灰墙、灰瓦、灯笼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提高专门店的文化底蕴。同时,加大培训力度,对员工进行茶文化教育,让专卖店的服务人员不仅熟知茶产品的性能和特点,而且了解该茶产品的历史和演变过程,熟悉茶文化的发展,在言谈举止之间彰显人文素养和文化气息。二是茶馆的文化营销。茶馆曾经是人们聊天、休息的绝佳去处。随着现代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多,人们需要一个优雅静谧的场所,放松心情或者进行一些社交活动,星巴克的广受欢迎就是极好的例子。因此,茶企应该发挥自身的历史文化优势,通过茶馆等方式进行茶产品的文化营销,茶馆的设计既要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加入时代气息。在茶馆内摆设茶桌,或增设品茶包厢,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品尝、选购茶叶的优越环境。另外,在注意文化传承和创新并举的基础上,茶馆推出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茶艺表演节目,潜移默化中进行文化营销。例如“七彩云南”设于昆明的茶庄,以茶艺表演的方式销售普洱茶,年销售额突破1.3亿,被业内称为最强势的销售方式。
3 结语
在现代市场激烈竞争的格局中,茶叶企业要形成差异化的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就要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和传播手段,将茶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茶企需要深入挖掘茶文化中巨大的潜能和吸引力,提高文化营销在整体营销策略中的重要程度,使文化营销变成营销策略的中心内容。当然,茶企文化营销的形成和实践在我国的时间还很短暂,需要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的参与和努力,才能促进茶叶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继荣.文化营销—企业营销能力构建的战略选择[J].商业研究,2003(5).
[2]李彦亮.文化营销理论发展及其必然趋势[J].中国市场,2006(6).
[3]丁勇.试析茶叶的市场特性与营销策略[J].中国茶叶,2005(7).
[4]朴世镇.文化营销的战略及模式探究[J].商业时代,2007(9).
[5]陈东灵,郑振伟.茶叶文化营销的策略分析[J],中国茶叶加工,2012(3).
[6]潘志生.茶品牌战略建设中的文化营销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6(9).
作者简介:王素玲(1980-),女,山东济南人,MBA,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与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