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创新发展思路
2016-03-30林宏政郝志龙金心怡叶乃兴郭玉琼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
林宏政,郝志龙,金心怡*,叶乃兴,孙 云,郭玉琼(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
茶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创新发展思路
林宏政,郝志龙,金心怡*,叶乃兴,孙云,郭玉琼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茶学作为一门实践能力要求高的学科专业,当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观念、实践型师资少、教辅与教师地位不对等、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故应通过对现行茶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全方位改革,包括观念转变,引进专业实践人才,改变考核方式,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等,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核心,建立覆盖茶学各个层面,多环节的、立体的、全新的茶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茶学;实践教学;创新;基地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茶叶市场的逐渐成熟,茶产业对茶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而茶学作为一门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专业,其实践能力水平的高低与如何更好地为社会输送“新型职业才人”的任务息息相关。当前,茶学实践教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创新,需要茶学教育工作者去思考与完善。
1 当前茶学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观念“重文轻武”,实践内容陈旧,缺乏创新
全国高等院校茶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重文轻武”现象。(1)课程理论教学课时偏多,虽然茶学相对于其他传统的专业相比,加强了茶树栽培、加工、审评与检验、茶艺等实训内容,但其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和传统本科差别不大。(2)茶学实践教学仍是理论教学的衍生附属产物,没有形成其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实习、试验设计以及毕业试验等实践环节在体系结构上整合不够,如茶叶加工学的实践与名优茶加工的实践有重叠部分,缺乏实践教学体系自身的灵活性、连贯性。(3)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方式少,缺乏创新。茶学实践大多使用老一辈教师、专家“传、带、留”的教学内容与模板,年复一年使用,表现为实践教学的内容陈旧、更新慢,教学方式少、缺乏创新,实践的设备以及手段落后,无法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4)学生实践能力成绩比重小,考核不严格。实践教学缺乏一套能体现本科茶学实践教学特点、反映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与素质的评估体系,在期末成绩评分中,实践成绩的比重过小,成为某些老师调节学生及格线的“活动板”,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和评价具有一定随意性[1]。(5)茶学实践教学与社会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学内容应当反映新技术的应用并且更新较快,但是很多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往往落后于社会生产水平,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活动脱节较大。当前各项实践教学内容、环节大都为理论教学的设计而设计,而且这些实践活动大多是在校内基地进行,忽略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产工作的结合。
1.2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比较薄弱,教辅人员与教师地位不对等
(1)当前高校在选拔教师人才方面基本要求博士学历,这些年轻的茶博士教师成了高校茶学教学的主力军,使茶学教师学历层次有了较大提升,然而这同时也成为茶学教学实践水平提高的瓶颈。目前,我国博士生、硕士生大多是从大学校门到大学校门,日常的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相当普遍,更甚者很多是到博士阶段才跨入茶学专业,自身对茶了解时间也较短,本身并没有经过职业技能训练,所学知识从理论到理论,故指导学生实践还是偏“理论”,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2]。而进入高校后他们或因课务重或基于职称的压力,也难有实践锻炼的时间和愿望[3]。(2)实践专职教师队伍弱,实践教学的老师普遍由理论课教师兼职担任。实践教学的专职教师在学校一般被称为教辅人员,教辅人员的地位与专业理论教师地位不对等,导致实践教师工作热情不高,教学质量偏低,造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脱节。(3)学校缺乏一套能调动实践教学教师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效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许多院校对提高教辅人员的实践教研活动不重视,教辅人员很少能像理论老师一样可以申请到科研立项经费,也没有专门的科研立项。实践型老师开展实践创新研究常常因得不到经费的支持而导致停滞不前,导致对实践教学的研究缺失,这也是高校教学内容为什么常常落后于实际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缺乏激励和竞争机制也导致教辅老师停留于简单的本职工作,致使实践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也会造成实践教学专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1]。
1.3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落后和管理不完善
许多院校都具备一定的实验室建设经费,然而拨给实践教学基地上的经费比例往往较小,实践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因为缺乏经费支持及科学的规划和系统的管理,实践基地建设情况极度失衡。具体表现为:(1)教学基地破旧,教学设备陈旧,本基地有些老设备的使用年限二三十年。因为生产教学设备昂贵,教学经费有限,故设备更新慢,甚至连当前常规生产方式的设备都缺乏,往往落后实际生产应用一大截,教学基地沦为老旧设备“历史博物馆”,导致学生掌握的实践能力与生产脱节。(2)高校用地紧张,而以专业院系为单位进行建设规划的教学基地往往因分地少而导致基地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各院系重复建设相同设施等问题。(3)实验、实践基地往往因为“麻雀小”而很难“五脏俱全”。茶学的制茶设备大多较贵,而且设备占地面积多,故在实践基地建设中要么因教学经费少而只能买核心工艺设备,要么好不容易争取到设备更新却又因为场地小而无法放置等问题。此外,因为茶学专业的独特性,其设备使用也具有唯一性,易导致设备、实训室空置率比较高,实践教学场地利用率偏低。另外,各院系实践基地开放不高,也难以实现资源的共享[4]。
1.4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发挥作用小,利用率低
校外基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我们教师、学生接触、了解社会,了解就业形势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之一,是我们开展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合作方式之一,其也是社会所需人才趋势的重要反馈窗口。通过校外基地的实习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自1999年起,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探讨在茶区建立茶学科教基地的问题,以便于学生实习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科教兴茶。至2013年,已建立校内茶叶生产实习基地1个,校外科教茶学实习基地5个。虽然校外基地建设情况看似良好,但实际上还是存在各种问题而未能真正发挥出校外基地“象牙塔看社会的窗口”的桥梁作用。对于教师、学生、茶叶企业存在的问题有:(1)对教师来说,教学组织工作较复杂,带学生出校实践,是件十分“头痛”的工作。一般带队老师只有一两个人,而大量学生同一时间出校,管理分散难集中,同时还要与实习企业协调好实习大纲与内容等细节。总之,学生的衣食住行学等安全责任重大,所以个别老师实习、实践活动基本避重就轻,应付了事,一般就在课堂上用企业的宣传、生产视频等资料来代替校外实践教学。(2)对学生来说,校外实践基地实习更像是“企业一日游”的参观旅游活动。由于人数众多,实际上不可能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大多是通过眼睛、相机镜头来“实践”,学生没有真正达到动手实践的作用。(3)对茶叶企业来说,一时间参与实习、实践的学生人数过多,哪怕是简单的走马观花参观都会对企业生产产生影响,特别是实习往往在一年中春茶、秋茶的生产高峰期间。所以茶叶企业的基地负责人对高校学生来实习热情不高,或者接收能力有限,校外基地基本成为了“挂牌”基地,没有发挥真正教学作用。
2 茶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发展思路
2.1转变观念,加强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型教师的地位
茶学作为一门实践能力要求高的学科专业,院校领导应改变“重理论,轻实践”观念。高校在引进新教师时除了考虑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而试讲外,还应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要努力改善和提高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的待遇,使实践教学教师这一岗位成为能够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岗位,如采取鼓励措施,调动实验教师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课时的工作量计算,新实验和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开设,工作量以1.2倍计算等[6]。目前福建农林大学每年开展新教师教学基本能力考核,并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此外制定了《福建农林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实践锻炼实施暂行办法》,从2015年开始青年教师专业实践锻炼工作将于每年9月份开展,次年9月份前完成考核工作,各学院积极协调做好教师实践锻炼工作安排。所以,院校应专门设立实践专项科研资金,建立能调动实践教学教师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效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鼓励实践型教师开展创新型试验研究。
2.2改变实践考核方式,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接轨
改变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产物的观念,学生需通过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考试才能获得独立学分,而非让实践操作成绩成为某一理论课期末成绩及格的“调节活动板”。在茶学职业教育中,考取高级评茶员、高级茶艺师等证书既是对自己专业能力的一种鉴定与认可,又能更好的为未来就业竞争添砖加瓦。故茶学实践教学内容应该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内容为风向指标,考核重点应该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考点接轨,以提高茶学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为抓手,研究和改进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形式和手段,以职业技能鉴定为跳板,促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7]。福建农林大学茶学专业学生已连续两届在全国大学生茶艺大赛中取得团体、个人项目多个一等奖等佳绩,充分说明了实践改革的实效。此外,福建农林大学茶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应从验证性向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转变,增加设计性、工艺性、系统性以及综合性实验。例如,在茶树栽培学中,改变传统单一茶园观叶认品种,而是引进茶叶书签实验,将两者结合,从表到里,充分认识品种特性;在扦插育苗实践中,采用个人认领独自管理的责任制教学模式,期末以苗长势评分;在加工学中,开放性实践也是新工艺茶、创新型茶诞生的摇篮。通过改变实践考核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在以后工作生产过程中的应变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8,9]。
2.3更新茶学实践教学设备,贴合茶叶实际生产趋势
实践教学条件是实现实践教学改革设想的载体,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10]。以实践设施与装备的现代化,促进教学手段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全面改革,是茶学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11]。福建农林大学茶学教学实践设备的投入紧密结合当前实际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摒弃落后的实验设备、删除不合时宜的实验内容、改进低效的实验方法。近年来,先后自主设计、建立了一条处于国内领先的多功能名优绿茶生产线,新建立了一个物联网控制的智能栽培温室和加工室,吸收互联网+观念,这些新的实验设备对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同时建立机制,优化市场资讯共享,让学生尽量在信息上跟上市场的步伐[12]。
2.4开展优秀教学基地评选,发挥其“象牙塔与社会”的桥梁作用
近四十年来,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和省内外主要龙头茶企、中小基地保持紧密联系。但真正授予的校企基地仍然很谨慎,开展优秀基地评选对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茶企来说也是一种荣誉认可。院校与茶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时,院校在人才培训、委托培养、课程进修、咨询服务、信息交流、技术开发等方面对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单位优先给予考虑,并给予校外教学基地合作单位一定的经费补贴,方便以后加深校企科研合作[13]。总之,实践教学基地要积极探索、创造条件使实习教学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总 结
茶学作为一门实践能力要求高的学科专业,当前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观念,实践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比较薄弱,教辅人员与教师地位不对等、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更好的保证茶学人才培养质量,应开拓创新发展思路:首先,积极转变观念,引进专业实践人才,加强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型教师的地位;改变实践教学是理论课附属地位,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核心,将其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接轨;更新实践教学设备,贴合茶叶生产实际;发挥校外基地“象牙塔与社会”的桥梁作用;积极开展优秀教学基地评选,加强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总之,应通过对现行茶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全方位改革,建立覆盖茶学各个层面,多环节的、立体的、全新的茶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2:15-18.
[2]赵喜艳,李敬,高峰.加强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8):81-83.
[3]雷群安.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1):58-60.
[4]袁本涛.中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来自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报告[J].大学教育科学,2006,(2):50.
[5]郭素华,庞文生,王锦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1):36-38.
[6]王业社,王放银,秦波莲.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电力教育,2008(142):134-135.
[7]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 (11):67-68.
[8]杨晓萍.茶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科学,2010,4 (13):9-12.
[9]夏焕章.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25):29-31.
[10]阮洪生,陈志宝,安红波.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7):143-144.
[11]郝志龙,黄毅彪,金心怡.《茶业机械》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武夷学院学报,2011,30(5):105-109.
[12]康涛,卢毅,刘小高.当前综合性院校农科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89-94.
[13]杨艳秋,李佐同.现代化大农业办学背景下的特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2(8):61-63.
*通讯作者:金心怡(1957-),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茶叶加工工程研究,Email:jxy427@tom.com
作者简介:林宏政(1986-),男,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茶叶加工工程。
基金项目:福建农林大学茶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114S1216);福建农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111415098);省级扶贫重点县科技人员专项计划(K1515106A),福建省茶产业重大农技推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