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塞通窍汤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

2016-03-30王丽超吕琨黄潭荣陈桂河陈志驱曾慧娟

关键词:通窍耳塞中耳

王丽超吕琨黄潭荣陈桂河陈志驱曾慧娟

耳塞通窍汤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

王丽超1吕琨1黄潭荣1陈桂河1陈志驱1曾慧娟1

目的 观察耳塞通窍汤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予口服耳塞通窍汤、1%呋麻滴鼻液滴鼻。对照组40例,予口服头孢克肟0.1g、桉柠蒎肠溶软胶囊0.3g、强的松5mg、1%呋麻滴鼻液滴鼻。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临床近期疗效有差异,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颇佳。结论 耳塞通窍汤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具有临床疗效明显、且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耳塞通窍汤;急性期;分泌性中耳炎;疗效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耳胀)是以耳内胀闷堵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1]。若治疗不当或失治,则可迁延成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相当于中医的耳闭),造成听力的永久性损失。我科自2014 年12月~2015年10月,对于8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常规应用呋麻滴鼻液滴鼻的同时,给予口服耳塞通窍汤治疗,并与口服头孢克肟0.1g、桉柠蒎肠溶软胶囊0.3g、强的松5mg组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所观察的病例均为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患者,8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38岁,平均为28.3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40岁,平均为25.6岁。两组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病情、身体状况、病程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耳鼻喉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以起病急,耳内胀闷堵塞感,听力下降,低音调耳鸣,鼓膜内陷或鼓室积液,听力测试呈传导性耳聋,病程在1个月以内,排除鼻咽部肿瘤等相关疾病。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予1%呋麻滴鼻液滴鼻,每日3次。口服耳塞通窍汤,药物组成:柴胡10g、菊花10g、蔓荆子10g、蝉蜕5g、地龙干10g、白术10g、茯苓15g、泽泻10g、辛夷花10g、白芷10g、北芪10g、藿香10g、石菖蒲1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可分2~3次温服。可随证加减。疗程:1周为1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4个疗程。

2.2 对照组

予1%呋麻滴鼻液滴鼻,每日3次。口服头孢克肟0.1g,每日2次、桉柠蒎肠溶软胶囊0.3g,每日2次、强的松5mg,每日3次。疗程:1周为1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4个疗程。

治疗时间最短为1周,最长时间为4周,经治疗4周后,症状体征无改变者,视为无效,改用其他疗法。

3疗效评定标准

从两组病例一般性临床资料可比性分析开始,以临床症状、鼓膜表现、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为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公认的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耳胀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有关内容拟定:

痊愈:局部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局部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明显改善。有效:局部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有改善。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结果

治疗组40例中,痊愈17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40例中,痊愈11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各组患者随访3个月,追踪观察有无复发,对照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9.35%;治疗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5.7%。各组之间比较,见表1。

表1 耳塞通窍汤治疗组及对照组疗效比较(n,%)

讨论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耳胀)是临床上很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中医病机特点是风邪侵袭,经气痞塞,水湿停聚,窍闭耳聋,若治疗不当,邪毒滞留,气血瘀阻则发展为耳窍闭塞成耳闭之证。自拟耳塞通窍汤是从全国名老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王士贞教授治疗耳胀的经验方中加减化裁而得,组方原则是针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耳胀)主要病理病机而设计,王教授认为耳胀病的基本病理为中耳积液致耳胀、听力下降,从中医角度来看,耳胀的形成是由于风邪侵袭,经气痞塞,水湿停聚,窍闭耳聋。要消除中耳积液,重在祛除病因,减少中耳积液的形成。故病初期治疗宜疏风祛邪助中耳积液消散,常以柴胡、菊花、蔓荊子、蝉蜕、地龙干、白术、茯苓、泽泻为基本方,加减运用。方中柴胡、菊花、蔓荊子并用,三药均轻清上行,善解头目官窍之风热,柴胡宣透疏达之性,清泄少阳之邪,疏理气滞,调畅气机;菊花疏散风热兼能清肝,甘寒而不伤阴;蔓荊子主散头面之邪、凉散,清利头目尤胜。地龙干、白术、茯苓、泽泻利湿通窍除积液。

耳胀病位虽在中耳,但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生,除了中耳的病变外,往往合并有鼻-鼻窦炎及咽喉炎。早在清代,名医尤在泾就对“耳-鼻窍并病”有认识,《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尤在泾医案·耳病》记载“肺之络会在耳中,肺受风火,久而不清,窍与络俱闭,所以鼻塞不闻香臭,耳聋耳鸣不闻声音也。”所以,王教授在治疗本病时强调耳、鼻、咽喉官窍疾病并治,一则通过治疗耳部及其相关官窍疾病而达到治疗耳胀之目的,二则通过官窍并治可开通咽鼓管从而有利于耳胀病的治疗。常用中药主要包括:柴胡、杭菊、蔓荆子、白蒺藜、石菖蒲等疏风散邪、清利头目而利耳窍,辛夷花、白芷、苍耳子芳香通鼻窍,藿香、佩兰芳香化浊,醒脾通窍,黄芪益气健脾、托邪外出。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以去除耳胀根本原因。

上述方药加减化裁组成耳塞通窍汤,具有疏风祛邪,健脾利湿,通窍开闭之功。祛邪与扶正并用,以期能获得良好疗效,且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无痛性及创伤性,患者易于接受。

1 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2.

(收稿:2016-03-31)

10.16542/j.cnki.issn.1007-4856.2016.03.018

为2014年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资助课题(2014301)

1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511500)

王丽超,主任中医师.Email:wanglichao.1204@163.com

猜你喜欢

通窍耳塞中耳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变异性鼻炎应用通窍鼻炎片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化瘀通窍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中耳压力调节机制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跟踪导练(一)
鼻舒通窍合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解放双手的阻噪无线耳塞
谁才是适合你的听音设备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