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2016-03-29萨苏

兵器 2016年4期
关键词:李云龙手榴弹八路军

萨苏

在抗日战争中,“土八路”善用手榴弹是出名的,《地道战》、《平原游击队》等电影中都有八路军和地方基干民兵用手榴弹杀敌的情节,每当手榴弹临空而下,日军就会被炸得人仰马翻。可真正在战斗中,八路军的手榴弹却是经常出毛病的,并不那么好使。

在1939年9月八路军120师和晋察冀军区部队围歼日军田中大队的陈庄大战中,日军指挥官水原义重在坡门口、高阳庄、冯沟里三村构筑工事,形成犄角之势组织防御。当晚八路军发起总攻,七点钟攻占高阳庄,而另外两个团的八路军也攻入了坡门口和冯沟里两村,眼看胜利在望。不料,转瞬间这两个团的八路军被迫撤出。第二天,日军飞机前来空投,让日军又撑了一天多。

这次拉锯并不是因为鬼子的垂死挣扎有多大力量,而是八路军的主要武器——手榴弹出了问题。攻入日军防御体系的八路军两个团来自冀中,是因大雨泛滥而“避难”到三分区的。部队是老部队,战斗力也不错,但通过洪水泛滥区的时候,所携带的手榴弹多半受潮,打起仗来十发九不响。在村庄内近战时,投掷手榴弹无法压制日本鬼子,反而被对方的九七式破片手榴弹击退。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团长对于这种手榴弹又爱又恨的纠结也可见一斑。

“平心而论,李云龙一点儿也不认为这种土造手榴弹有什么好,比起日军的那种柠檬式手榴弹差得太远啦。可话又说回来了,就这种‘边区造也不可能敞开了供应部队。”

“土八路”的手榴弹质量差,原因一是炸药质量较差,二是制造工艺差。

顺便说一句,国共双方都喜欢用手榴弹,通常会自制一些好用的携行装具,显得对这种兵器颇为珍惜。

从保留下来的实物看,土八路的手榴弹质量的确不佳。从结构上,八路军的木柄手榴弹是仿制自巩县兵工厂小号木柄手榴弹。为此,笔者曾经推测,那些质量不算太好的手榴弹很可能是给民兵等辅助部队使用的,较标准的产品则配发到正规部队(编者:从1942年开始,各根据地逐渐将手榴弹和地雷的生产任务下放给各军分区的修械厂和兵工厂)。不过在考据过程中很快发现,正规军的手榴弹中也会夹着两个“冻梨”状的不标准产品。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直到被八路军营救的英国专家林迈可所保留照片发表,才让人弄清了原因。

从照片可以看到,一位八路军战士正在用翻砂铸造法生产手榴弹。一个砂箱可以造四枚战斗部。在当年的形势下,八路军各部的手榴弹制造单位不可能拥有标准化的模具,都是各部根据小号木柄手榴弹逆向测绘而来。因此,边区造手榴弹呈现出形形色色的外观,也是情理之中。

按照当时的环境,可以推测这类模具是就地取材,用木材雕刻出来的。哪怕遗失了模具也不要紧,砍一节木头重新刻一个就行了。这是一种纯手工的劳动,所以八路军各部制造的手榴弹只是大体近似,细节上就完全是个性化的。

这算粗制滥造吗?对于那个时候我们的前辈,这似乎更像是一种令人景仰的传奇。在一枚留存至今的手榴弹弹体上,我们可以看到铸造出来的预制破片纹路,而且,上面还有“反攻”两个清晰的汉字。据说,这是1944年冬天制造的,那时,中国的大反攻,正在酝酿之中。

抚摸弹体上的这两个字,就不仅仅是抚摸传奇了,还会有一丝感动。

猜你喜欢

李云龙手榴弹八路军
废旧手机“变”宝贝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真实版“土豆雷”
论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
八路军风采录
重保龄球
“最强大脑”更应拥有“最强内心”
手榴弹高龄不下岗
矮个子的高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