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政府军的“战果”
2016-03-29
◎内战前的乌克兰陆军实力
2013年,乌克兰军队总兵力为16万人,其中陆军有2个坦克旅、10个机械化旅、5个炮兵旅、2个导弹旅、2个空中机动旅、1个空降旅、1个空中机动团,还有2个独立海军陆战营。乌军账面上能参战的各型装甲武器(含坦克、自行火炮、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4112辆(门),飞机400架,直升机93架,战舰(艇)25艘,牵引火炮与迫击炮1000部。然而乌军在顿巴斯执行“反恐行动”(实为军事行动)时总共才派去一万人马。另有25个 “志愿营”不属于乌军序列,而是由内务部或国民近卫军(2014年3月以乌克兰内务部所辖内卫部队为基础组建)指挥。
与此同时,乌军作战训练水平不高,军人待遇差,军队威信极低。军费只能满足最低限度训练需要,96%的军人只能在课堂上作业和练习,打不起实弹,用不起实装,更搞不起实兵实弹演练。2013年乌军费约19亿美元,人均军费开支只有俄罗斯的20%,乌军连排级基层军官的收入还不及哈萨克斯坦的士兵,远低于俄军。迫于生计,大量乌克兰军人选择卖武器换钱花。
◎乌克兰陆军的战术与失败
在军队战斗力这样虚弱的情况下,乌克兰政府在2014年5月出兵攻打顿巴斯一带。但乌军准备工作比较仓促,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官。乌军在沿着道路和主要方向推进时,没有明确的命令,没有友邻协同,甚至没有形成统一而巩固的阵线。
乌军作战时喜欢采用“营战术群集”,最多时包括一个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营、一个坦克排或一个炮兵连(辖1~2个排,装备82和120毫米迫击炮、122毫米口径D-30榴弹炮和23毫米ZU-23-2机关炮,以及其它武器)。遭遇敌方武装对抗时,乌军战术群集一般都停下来,直接在开阔地或路口构筑防御工事,利用重武器进行远程火力打击。开战之初,由于顿巴斯武装只有步枪和火箭筒,所以乌军的战术还比较容易奏效的。此外,乌军一直没有试图利用强攻来占领顿巴斯武装控制的城镇,总希望通过围困、炮击和空袭方式得手。由于缺乏专业的瞄准手、校正手和正常的通信手段,乌军炮弹总是落入居民区,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实际上,在2014年7月顿巴斯武装被迫撤离斯拉夫扬卡之前,乌军的这种战术没有一次取得成效。对于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这样的大城市来说,乌军和国民近卫军的这种战术更是徒劳无益,反倒被围歼一些部队。
乌军在战争之初就派出了空中机动旅。这些部队确实拥有训练有素的官兵,但是他们只装备防护能力不强的BMD空降战车和BTR-D装甲输送车,没有重武器。这些部队遭受重创后,后续投入战场的部队虽然装备较好,但要么是义务兵组成,要么是紧急动员来的新兵,根本不懂得如何打仗。战争进行没多久,他们就把装备扔得到处都是,大量人员被俘或开小差。另外,乌克兰政府还大量投入雇佣军。这些人军事素质都非常差,装备也不好,尽管经常跟在乌克兰正规军后面,但还是伤亡惨重。
作为政府军的对立面,2014年4月10日,顿巴斯武装的主力“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军队宣告成立。此时他们并没有坦克装甲车辆,于是从广场纪念碑上拆下一辆IS-3M重型坦克和一辆T-34/85中型坦克。它们都不能射击,能开走就不容易了。
随着战斗的升级,顿巴斯武装又从乌军手里获得了一些装甲车辆。2014年4月16日,乌军独立第25机动旅空降兵降落在斯拉夫扬卡地区。但他们不愿意打仗,主动向当地居民丢弃6辆战车,包括1辆BMD-2空降战车、1辆BMD-1空降战车、1辆 “秋牡丹”自行迫击炮,以及3辆BTR-D装甲输送车。
◎乌克兰陆军的损失情况
2014年5月30日,乌克兰国防部第一次官方通报装甲车辆损失情况:在一个半月内,政府军方面遭受不可挽回的战车损失(不可修复、烧毁和被缴获)包括:11辆BMP-2、2辆BMP-1车、1辆BTR-80、2辆BTR-70、1辆BTR-D、2辆BMD-2、1辆BMD-1、1部“秋牡丹-S”、2门ZU-23-2机关炮(安装在汽车上)和4门82毫米“矢车菊”速射迫击炮。从8月开始,乌克兰以保密为由,连战车的具体型号和编号都不公布了。
到2015年初双方宣布休战时,乌克兰政府方面的损失情况如下:各种汽车673辆,AT-L和MT-LB牵引车75辆,T-64坦克258辆,T-64BM坦克4辆以上,各型BTR装甲输送车321辆,BMP-1/2步兵战车223辆,BRDM-2装甲侦察车4辆,BM-21“冰雹”火箭炮81门,9K58“龙卷风”火箭炮系统13门,9K57“飓风”火箭炮系统15门,2S3“金合欢”自行榴弹炮4门,2S9“秋牡丹”自行迫击炮15门,2S1“石竹”自行榴弹炮32门,2S19“姆斯塔”自行火炮7门,2S5“风信子”自行火炮2门,120毫米迫击炮31门,ZU-23-2机关炮21门,D-30榴弹炮36门。
顿巴斯武装缴获的装备包括:汽车124辆,T-64坦克65辆,T-64BM坦克3辆以上,T-72坦克5辆以上,BMP-1/2步兵战车69辆,各型BTR装甲输送车39辆,BRDM-2装甲侦察车2辆,BMD-1/2空降战车9辆,BM-21“冰雹”火箭炮24门,9K57“龙卷风”火箭炮2门,2S5“风信子”自行火炮2门,2S9“秋牡丹”自行迫击炮6门,2S1“石竹”自行榴弹炮25门,2S3“金合欢”自行榴弹炮2门以上,2S19“姆斯塔河”自行榴弹炮1门以上,D-30榴弹炮10门,ZU-23-2机关炮18门。有意思的是,有些装备几度易主。例如,至少有3辆T-64坦克在2014年夏天被顿巴斯武装缴获,后来它们又落入乌军之手。同年7-8月间,在马里诺夫卡边防站战斗中,乌军缴获一辆BTR-80装甲车,该车原本是顿巴斯武装从乌军那里抢来的。
◎继续备战
目前,乌克兰东南部虽然宣布休战,但双方都没有严格遵守这一协定。基辅方面已经宣布,以利沃夫兵工厂为首的西部工业企业正在紧急修复一批受损装备,将为乌军补充1000辆装甲战车。2015年11月初,一批装备交付乌克兰政府军,其中包括约200辆坦克、200-300辆步兵战车与装甲输送车。实际上,这些战车都是1991年前量产的。据专家分析,目前乌克兰现存T-64坦克、BTR装甲输送车和BMP步兵战车的数量已经不多了。同时,在政府军与国民近卫军“挥霍”之下,苏联时代留下的弹药也不充足了。如“圆点-U”战术导弹和122、300毫米口径火箭弹已经所剩无几了。
舆论普遍认为,基辅方面一直在从国外获得武器装备。2014年7-8月,匈牙利以低于正常价格10%的优惠卖给罗马尼亚数十辆T-72M坦克,其中至少有10至15辆在同年8月通过外国商船送进乌克兰敖德萨港。据俄罗斯对外侦察局掌握的情况,这宗贸易的细节颇为复杂。首先是匈牙利将一批坦克出售给捷克,并赋予捷克升级和转卖的权利,于是捷克将其卖给罗马尼亚,随后罗马尼亚又转卖给乌克兰。之所以如此复杂,主要是这些中东欧国家均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不希望因为援乌动作招惹俄罗斯的怒火,因此故意把交易关系弄得如此复杂。此外,2014年9月北约一批军用运输机降落在基辅,为乌克兰运来一个连的LAROM火箭炮。这是一款罗马尼亚与以色列合作生产的型号,但主要技术还是沿袭自BM-21“冰雹”,同时运抵的还有一批西班牙生产的“特鲁埃尔”火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