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警惕表扬

2016-03-29徐贲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张籍蓝军责备

徐贲

读到一篇《男子8年捐资20万助学 致电媒体:求求你表扬我》的报道,说的是长春市“张老二”烧烤店店主张金彪,他给当地的《新文化报》打电话,要求将他多年来帮助贫困儿童上学的优秀事迹报道出来。他用“子贡赎人”的故事为理由说,表扬他的好人好事,会鼓励别人也积极去做好人好事。

如果一个人是自己行为的独立主体,那么,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别人对他行为的称赞或责备是对此行为的一种评估和道德评价。称赞是肯定,责备是否定。行为者也可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自我赞许或自我责备。但是,对行为者来说,自我赞许和自我责备在“度”的把握上有不同的要求。自我责备过度一些没有关系,别人会说这是“严于律己”。但是,自我赞许则是越有节制越好。不要说过度表扬,就是一般的表扬,也都有可能被别人视为“吹嘘”。因此许多人会选择谦虚或干脆“做好事不留名”。要求表扬不是不可以,但会被视为自我赞扬的“失度”。

伦理学者们对“表扬”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优秀的视角”(merit-based view):一个“好”行为配得上表扬,值得表扬,是因为它本身很优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实至名归。“优秀的视角”表彰的是作为独立道德主体的个人。第二种是“效应的视角”(consequentialist view):对一个“好”行为,表彰的主要是行为本身,而非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人。表扬某个人的行为,是因为它能对其他人的行为产生“好”影响,有“积极”效应。表扬好人、树立模范、歌颂英雄都是为了这样的标兵效应。如果一味只是为了追求这一效应,那么就有可能树立起个人品格并不真正优秀的标兵来。

表扬“优秀”和表扬“效应”可以这样区别:拿出1000块钱来做慈善,对一个穷人来说,那可能是他半个月的收入,但对富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因此,该表扬的是那位穷人,尽管富人也做了好事,“效应”都一样。

在一般的传统社会里,这两种表扬经常相互渗透和交织在一起,在“行为”和“价值观”之间来回切换。例如,中国古代社会的“孝子”“节妇”“忠臣”都被视为值得表扬的人物,看起来表彰的是个人,其实是在提倡孝、节、忠。皇帝或朝廷表彰某些孝子、节妇、忠臣,更重视的其实是他们的普遍效应作用和价值观影响。

唐代诗人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写的是“节妇”,在文字层面上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层面上,它表达了张籍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所以,写作《节妇吟》本身就成为一个显示“忠”的效忠行为,也是张籍的一种自我表扬。

张籍表扬自己与张金彪要求表扬的不同在于,张金彪远没有张籍的含蓄。今天,人们是把《节妇吟》当“诗歌杰作”来阅读的,它原来那种自我表彰的意图已经变得不重要了。但是,张金彪不同,他太直白了,太不懂得“巧妙”二字的分量了。按理说,他用“子贡赎人”的理由来为自己要求表扬,诉诸表扬的“效应观点”,不能说一点不会巧妙行事。但是,他忘记了,“子贡赎人”故事最关键的一点是,子贡自己拒绝给他的奖励,并没有自己要求表扬。是孔子从表扬的效应观点出发,要求子贡接受表扬和奖励。孔子是表扬者和被表扬者之外的第三方,具有局外人说话的特殊“公正立场”。如果有某个第三方出面,为张金彪要求表扬,那么,这个要求就会名正言顺得多。

当然,这种“第三方意见”不一定是自发的,而可能是炮制出来的。例如,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原主任委员蓝军,人到哪里“歌声飘到哪里”,进京开会时,有人一路陪唱。2011年他卸任松原市市长时,曾有“千人送蓝书记”的场面,尤其是一群身着黑色西装、白色衬衫的“群众”,手拉着各种横幅,称颂“蓝军,松原人民的好儿子”“蓝书记,我们不愿您走”。那是蓝书记手里有权的时候,现在他“涉嫌严重违纪被查”,所以假表扬才被抖搂出来。

公元1世纪,罗马政治家和哲学家塞内加(Seneca)就曾提醒世人,在实在的权力与虚假的赞颂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因此,在颂歌高扬的时候,要特别保持清醒,以免轻信了这样的赞颂。

猜你喜欢

张籍蓝军责备
你不懂“蓝军”
秋思
秋思
读张籍《秋思》之所思
Self Check
新蓝军,新气象
绑架不是祸
责备
词汇“for短语”归纳
绑架不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