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特中篇小说《欢痛》的审美救赎分析

2016-03-29崔林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穆罕默德

崔林杰

摘要:以玛哈·穆罕默德·费萨尔为代表的海湾作家所创作的作品为研究文学创作的审美救赎提供了丰富的文本案例。研究玛哈的作品,有助于拓宽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的视角,更好地理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群众文化心理,发掘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心理共性,从而促进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文明交往和沟通。

关键词:玛哈·穆罕默德·费萨尔;《欢痛》;文学心理学;审美救赎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215-03

一、引言

玛哈·穆罕默德·费萨尔是沙特著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已故沙特国王费萨尔的嫡孙女,她的文学创作以儿童文学为主,已出版十余部阿拉伯语、英语和法语的儿童故事集。《欢痛》是玛哈小说创作的转折点,这部历史题材的小说整体风格凝重,凸显了阿拉伯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沙特现代小说。由于具有突出的文学创作能力,玛哈的作品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文学心理学研究范本,通过对其进行文本分析,从而凝练出玛哈公主的文学创作精华,为两国文学交流提供更广泛的样本和实例,丰富中国读者的阿拉伯文学书架,最终更好地服务中阿文学和文化交流。

关于审美救赎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古典主义时期的哲学家康德,他的审美无功利、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等审美自主的观点,深刻批判了理性主义思潮,强调了审美具有解放人类灵魂的功效。后来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更为典型地体现了审美对人格分裂的救赎作用。到了马科斯·韦伯,他关于文艺的审美救赎的理论引领这一范围的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审美救赎的未来走向,取决于社会的发展状态,艺术能否起到救赎现实的理想状态,必须依靠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形态的高度发达,这有赖于学者们进一步考察。

二、在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中追求审美救赎

马科斯·韦伯认为,所谓“工具理性”,就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通过这段解释,我们可以理解其含义为工具理性就是一种强调为达到目的而选择的手段及其有效性,并且在选择过程中并不看重这一行动手段本身的价值,也并不考虑这一手段可能导致的后果,因此可以判断,这是一种以技术主义和工具崇拜为价值观的理性形式。同样地,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价值理性,并且价值理性强调和注重行动本身的价值,而不关注行动手段的有效性,甚至不计较后果。在韦伯之后的法兰克福学派中,有不少人对工具理性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解析。例如,马尔库塞的“技术意识形态”和哈贝马斯的“技术统治”都是对工具理性的深度批判。

面对工具理性带给人们的压制和异化,不少学者尝试着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救赎策略,强调文艺的审美救赎便是这其中的一种方案。韦伯认为,“在生活的理智化和合理化发展的条件之下……文艺正越来越变成一个掌握了其本身就存有独立价值的世界。无论怎样解释,艺术承担着一种世俗的救赎功能。它提供了一种从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中解脱出来的救赎,尤其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理性主义那日益增长压力中解脱出来的救赎”。

“教长很高兴地把我们领进他遍地是土的家中。房间里俨然一个书库,箱子、柜子里里外外包括上面全是书。教长开始一本接一本地把书取出来,如数家珍地给我介绍,不时轻轻地拂去被风吹进书页中的沙粒。他拿着一本锦缎封面的书对我说:‘这书里面的内容包括让女人用各种稀有香水和首饰变得更美的所有方法,以及为悲伤者消愁解忧的一切途径。

听到这儿,我丈夫忍不住笑了起来。

‘有什么好笑的?我问他。

‘你们到哪儿去找做这些香水的东西啊?就在这个地方?!

书的主人微微一笑,答道:‘你说的没错,但有时了解一些东西,并不是以真正拥有它为目的的。”

小说的双女主人公之一的乌姆·萨德偷偷跑出自己的家,离开自己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后,误打误撞来到一支经商的驼队中,领头的酋长强迫乌姆·萨德嫁给她,也只有此法,乌姆·萨德才能获得继续活下去的机会。接下来令人欣慰的是,酋长待乌姆·萨德并不赖,女主人公能够开开心心地过日子,暂时忘却自己经历过的磨难与痛楚,暂时抛开自己朝思暮想的生死未卜的丈夫(到这里应该是前夫了),暂时丢掉罩在自己身上的沉重的枷锁,快快乐乐的与同伴们一起织粗毯。上面引用的一段对白就发生在乌姆·萨德与驼队酋长生活在一起之后,他带她去了一位谢赫的家中,谢赫极富哲理的关于藏书用途的回答,恰好为读者们印证了审美救赎的功效,对于只以结果为目的而忽视过程的“技术统治论”者以强有力的批判。

三、在对震惊体验的弥合中实现审美救赎

震惊体验在当今社会并不罕见,最为常见的震惊体验莫过于乘坐过山车等游戏项目在心理和感官上为自己带来的刺激体验。要从心理学上阐释震惊体验,就要追溯到瓦尔特·本雅明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整合和补充。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对于一个生命组织来说,抑制兴奋几乎是一个比接受刺激更为重要的功能,由此,有机体尽力运用它本身所储备的能量,抵制外部世界过度的能量影响,“这些影响对人的威胁也是一种震惊”。而意识越快地将这种能量登记注册,他们造成伤害的后果就越小。简言之,震惊就是人在陷入外界事物或能量的刺激时,毫无思想准备的心理反应。

在玛哈公主的这篇小说中,起承转合的戏剧性情节有时不仅能够让小说中的主人公措手不及、遭受巨大的心理创伤,还能够让读者领略过山车般的心理感受,下面一段引文,我们可以领略到震惊体验与审美救赎带给读者的心理冲击。

“‘我听说过这个地方,我现在就去找他。我边说便起身,可刚一站起来便头晕目眩昏了过去。

我一下病倒了好几个月,没有药可以治好我的病,难道生命之病有药可医吗?我只求一死,可我又死不了。整个一生的悲痛都压在我心头,而且越来越沉重,像每天都要长大一点的孩子。赛里姆和乌姆·哈里姆始终陪在我身边,我只要一醒就会说:‘走,咱们一起到阿卜杜拉那里去,好看看他,也好知道我两个儿子的情况。我要没把他俩丢下就好了,赛里姆啊,我要没生他俩就好了……说着我又昏睡过去,接着是一连串的噩梦将我抛进波涛汹涌的苦难之海,我被淹没了……

有一天,我醒来后看到乌姆·哈里姆正在往我额头上摸一种散发清香的药膏,我顿时感到自己血脉里的元气在一点一点恢复。我问道:‘乌姆·哈里姆,你给我抹的这是什么呀?

她笑了,很开心地回答我的问题:‘尼罗河的涨水期会长出一种美丽的植物,它叫睡莲。这种植物的叶子有长长的柄,开出的花像荷花一样。太阳升起来,它就开花,样子好看极了;太阳落下去,它就合起来了。人们传说有一种特别小的鸟儿坐在睡莲里,夜幕降临,花合起来浸入水中,鸟儿就在花中踏踏实实地睡觉,太阳出来,花开了,睡莲鸟也欢欢喜喜地飞走了。这种睡莲的花可以做成药膏来给人治病。”

小说女主人公之一的乌姆·萨德几经辗转,来到了法蒂玛王朝的都城开罗,一次机缘巧合偶遇了她年轻时丈夫家里的门房驼背赛里姆,但是从赛里姆口中,乌姆·萨德听到了几乎是晴天霹雳的消息:她的丈夫阿卜杜拉仍旧活在这个世上,但是却因为接二连三的打击被折磨疯了!用萨利姆的话讲,阿卜杜拉是心碎了。原来,当阿卜杜拉回到家后,他的哥哥怕他与自己争抢家产,不认这个弟弟。阿卜杜拉表达了自己只要妻儿的想法,他的哥哥却骗他说乌姆·萨德与情人私奔了!阿卜杜拉得此消息后离开了家,在城里徘徊彷徨,失魂落魄。时间久了,有人说他疯了,因为他似乎的确神志不清了。

乌姆·萨德在这样的消息打击之下,陷入昏迷,一病不起。醒来以后,是乌姆·哈里姆手里的睡莲令乌姆·萨德焕发了精神,睡莲那迷人的气味和美丽的花瓣让女主人公稍稍有了那么一点儿精神。

然而,小说当中这种审美救赎对震惊体验的弥补与现代社会的实践往往大相径庭。现代艺术的审美救赎功能,根本在于其通过震惊美学使现代人从无聊刻板乃至漠然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甚至进而与过去丰富的经验相通,从而达到救赎心灵的作用。在这一点上,随着社会的变迁,美感在人们中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体验。

四、结语

《欢痛》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作家玛哈·穆罕默德·费萨尔以其熟悉的宫廷生活作为背景,结合历史记载,将阿拔斯王朝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段历史进行艺术的创作,并使之成为一部既能够感染阿拉伯人,同样又能深深吸引国人的优秀作品。整部小说弥漫着忧伤的气氛,作者在叙事上,融合史实、哲理和诗歌,是一部展现了阿拉伯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优秀作品。

在审美救赎方面,玛哈公主为读者们打开了一扇审美的自我救赎之门,无论是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和价值的工具理性,亦或是在极限中刺激感官的震惊体验,都可以从艺术带来的美感中稍稍放松。

参考文献:

[1][俄]奥夫夏尼科·库利科夫斯基.文学创作心理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蔡伟良,周顺贤.阿拉伯文学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新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南京:凤凰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1.

[5][沙特]玛哈·穆罕默德·费萨尔.欢痛[M].葛铁鹰,译.银川: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

[6][德]马科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7][沙特]玛哈·穆罕默德·费萨尔.欢痛[M].葛铁鹰,译.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

Abstract:by mahath,muhammad faisal gulf writers,his creative works for the research of literary aesthetic redemption provides a rich text. Research mahath,helps to broaden the perspective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Arabic literature,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Arab islamic world mass cultural psychology,excavate the psychological general character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Arab nation to promote exchanges and communication of China and the Arab world civilization.

Key words:mahath,muhammad faisal;“Huan pain”;Literary psychology;Aesthetic redemption

猜你喜欢

穆罕默德
《米拉德舅舅餐桌上的面包》中的男性气质危机
采访手记
丈夫把家务活全给干了 新婚妻子要离婚
“逆转”
Influences of Adaptive selling on Salesperformance
试论穆罕默德·喀什葛里的北宋地区地理知识的来源
米儿咱·穆罕默德·海答儿《热希德史》
Magnifying endoscopic diagnosis of digestive ero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