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体育产业基地创建设想及推进策略研究
2016-03-29赵世伟
赵世伟
(广东惠州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广州体育产业基地创建设想及推进策略研究
赵世伟
(广东惠州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在阐述体育产业基地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州建设体育产业基地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可以体育服务业作为建设体育产业基地的核心产业,并通过实施“一带一网三大片区”的规划布局,并从体育资源禀赋、体育产业发展、体育消费需求、政府引导支持角度采取相关推进策略,逐步将广州打造成为最终将广州打造成为国际体育赛事中心和全国休闲体育旅游基地。
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设想
1 体育产业基地
体育产业基地在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自2006年深圳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正式成立以来,体育产业基地已经逐步成为了我国持续深化体育产业领域改革,推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形式。[1]体育产业基地概念源自于产业经济学中对产业集聚现象的有关描述。迈克尔·波特最先提出采用产业集群观点来对特定区域内具有某些共同特征企业、组织、机构等自发形成的集聚现象进行解释,并对这些产业集聚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展开分析。产业集聚,为政府部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或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高级形式,国家官方文件对体育产业基地的内涵进行了阐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22号),各地要根据地区比较优势和经济结构特点,合理规划体育产业发展布局,推动体育产业聚集,形成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将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定义为:经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在体育产业发展方面具备相当基础、规模和特色的地区,或在体育产业某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机构。[2]梁强(2013)研究认为,体育基地是产业集聚度高,在公共服务平台与支撑体系建设、品牌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一定基础,对产业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产业集群。[3]
截至2015年末,我国的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数量已经增至14个。其中,既包括了深圳、成都、晋江等大型城市级产业基地,也包括青海省环青海湖(县城)、安徽皖南(县域)级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尽管体育产业基地在规模实力、地域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大都在区域禀赋、产业集聚、目标消费、政策环境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这也是体育产业基地构建核心竞争力,促进体育产业基地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
2 广州创建体育产业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作为广东省首府城市,广州不仅是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且也是广东省主要的体育产业中心之一。近年来,随着广州各项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促进广州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根据广州市体育局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广州市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311.11亿元,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86%。[4]
2.1 广州创建体育产业基地的必要性
2.1.1 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不断加快。产业经济学研究表明,产业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当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产业发展模式主要是靠劳动力、土地等要素进行驱动,产业的分布比较零散而且缺乏规模;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区域产业发展模式将逐步转变为以资本拉动为主的产业集群模式,并由此形成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5]截至2015年末,广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13万元人民币,区域经济发展已经开始步入高水平阶段。与此相对应,区域内相关产业也更多的采用产业集群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产业转型的成效。广州市《“十三五”规划》指出,通过发展优质高效地现代服务业,持续强化广州的城市服务功能,最终建设成为华南地区的现代化服务中心。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体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推进广州体育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整合体育生产经营企业、体育服务业、体育品牌等资源,促进体育产业的集聚或集群式发展,从而为广州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示范性效应。
2.1.2 是转变体育产业发展方式的需要
近年来,广州体育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已经形成了主体多元、门类齐全的现代体育市场体系。其中,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彩票、体育用品市场发展迅速,成为体育产业的主要支柱。与此同时,随着广州市在体育产业领域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产业、体育市场的投资主体更为多元化,逐步形成了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投资发展体育产业的良好格局,这也为广州体育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基础。截至2014年末,广州市体育产业法人数量已经接近2.4万家,从业人员约12万人,产业规模达到1657.67亿元。
然而,尽管广州体育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体育产业发展程度与广州市经济地位不匹配、体育市场主体规模较小、品牌知名度不高、产业规模效应较低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州体育产业的发展。为此,通过推进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从体育基础设施、品牌、政策等方面进行协调与优化,发挥体育产业基地的示范效应与带动效应,逐步改变广州市体育产业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加快转变体育产业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
2.1.3 是提高市场主体竞争力的需要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体育产业市场主体推动。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细胞,市场主体的竞争力状况将直接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从广州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体育用品企业中尽管已经有“双鱼”、“兰狮”、“步行者”等品牌,但是总体而言其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与“安踏”“李宁”等全国知名品牌仍存在不小差距,市场主体的竞争力仍比较有限。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与支持,提高广州市相关体育产业市场主体的竞争力水平,则成为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质量的关键。加快推进广州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相关体育产业定位、规划、政策等优势,进一步推动区域内相关体育市场主体的空间聚集,降低市场主体的经营成本,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这也是广州市提高体育产业各类市场主体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2.2 广州创建体育产业基地的可行性
2.2.1 良好的体育产业基础
体育产业基地,是体育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结果。从国内现有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发展历程来看,良好的体育产业基础,是体育产业基地构建与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以深圳为例,在2006年根据深圳市体育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时在深圳市内就已经聚集了超过1500多家的体育生产制造企业和体育健身娱乐企业;而在晋江,其更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形成了较有规模的制鞋与服装产业基础就;至2008年前后,晋江已经聚集了近3000家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并逐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体育用品研发、生产、销售、配套服务等产业链条。从广州市的实际情况看,截至2014年广州市内拥有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数量也接近4000家,相关体育产业法人数量近2.4万个;而且,这些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在布局上也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同时,近年来广州体育赛事、体育场馆建设、俱乐部建设等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也为广州建设体育产业基地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2.2.2 当地政府重视与引导
2014年10 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其中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给予扶持。2015年7月,广东人民政府也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促进省内体育产业、体育消费的发展。该《意见》对广东体育产业布局进行了规划,指出“到2025年,全省力争培育2个以上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20个以上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并给予了相关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从国内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情况来看,政府的重视与引导将有助于加快体育产业的空间集聚,从而促进体育产业基地的形成与发展。目前,从广东省内主要城市的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状况来看,广州市产业基地竞争力仅次于深圳,名列第二。[6]因此,基于良好的体育产业基础,以及较具实力的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加上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广州建设体育产业基地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3 广州创建体育产业基地的总体定位及推进策略
3.1 广州创建体育产业基地的定位与布局
3.1.1 广州体育产业基地的基本定位
体育产业基地的定位,决定产业基地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一般地,体育产业基地的定位与区域资源禀赋优势、产业优势等密切相关。例如,晋江基于其在体育用品制造方面的独特优势,提出了打造全球体育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定位;深圳则依托其先进的体育科技、信息技术优势,提出发展高端体育用品研发和高端体育服务产业,打造数字体育基地。
目前,广州在体育竞技表演业、休闲健身业、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以竞技表演为例,广州的足球、羽毛球、马拉松、网球等在国内均具有较高知名度,是较为有名的品牌赛事。此外,结合广东省“一圈双核四带多点”体育产业布局,广州作为双核之一,其未来将定位于重点发展赛事表演业和体育服务业。基于此,广州体育产业基地可定位为:以竞赛表演业和休闲健身业为核心,打造高端现代体育服务业,加快体育用品相关企业空间集聚,建设华南乃至全国体育用品总部、研发中心、商贸中心,将广州打造成为国际体育赛事中心、全国休闲体育旅游基地。
3.1.2 广州体育产业基地的空间布局
体育产业基地的空间布局,必须以城市现有体育设施、体育发展规划、体育产业发展特征等为基础,遵循“以人为本,注重实际,集约发展,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原则,进行体育产业基地的空间布局。结合广州自然资源、体育产业、体育基础设施现状,以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相关要求,广州体育产业基地可构建“一带一网三大片区”的空间格局。
“一带”是指构建以珠江—流溪河为主的水上运动产业带,充分利用珠江、流溪河水体,以及沿岸地带,逐步打造成为贯穿广东南北的水上运动产业带,其中以水上休闲健身运动、水上竞技赛事等为重点发展对象。“一网”是指以贯穿全市的绿道网络为基础,重点发展绿道健身休闲体育,建设覆盖全城的绿道休闲体育网络。“三大片区”分别包括:一是中部现代体育服务产业片区,具体包括广州中心城区以及番禺区中北部,重点发展体育竞技表演、体育建设休闲、体育用品销售、体育总部经济、体育产品研发设计等现代体育服务业;二是北部生态休闲体育产业片区,包括花都区、白云区、从化市、增城市,以区域优良的山林、水域、绿道等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休闲体育产业;三是南部滨海高端运动产业片区,具体包括南沙区、番禺区南部,依托其滨海和水乡优势,重点发展游艇、高尔夫等高端休闲体育产业。
3.2 广州创建体育产业基地的推进策略
在体育产业基地创建与发展的过程中,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是决定产业基地未来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一般地,具备独特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基地,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虹吸效应”也更为明显,从而加快企业、组织、人才、资金等资源向该地区集聚,发挥产业基地的规模效应、带动效应,进一步巩固与提升产业基地的核心竞争能力。[7]从现有文献研究中,可以发现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构建,主要与产业基地的定位、自身资源禀赋、体育产业发展、市场需求状况,以及政府方面支持有关。[8]鉴于上文已经对广州体育产业基地定位进行了分析,这里主要从资源禀赋、体育产业、市场需求和政府支持几个方面给出有效提高广州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的建议,以进一步推进广州体育产业基地建设。
3.2.1 充分发挥体育禀赋资源优势
在体育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体育人才、体育基础设施、体育赛事品牌等,都是重要的基础资源。广州作为首府,汇集了大量的高校、体育培训学校、专业培训机构等资源,这些都是广州市体育人才的重要来源,也是广州市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优势。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体育人才(如赛事经营管理人才、场馆营运人才、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等)的支持。然而,当前广州体育赛事、体育场馆等运营管理人才主要仍是以退役运动员、教练员为主,甚至只是兼职进行管理,缺乏相应的专业化管理人才。因此,在推进体育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广州市需要将体育人才培养与体育产业发展需要进行有机结合,利用体育人才基础资源丰富的优势,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保障,而这也是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另外,广州市在体育公共设施和体育赛事举办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例如,广州拥有省级公共体育设施8处(见表1),市级公共体育设施23处(见表2);同时,广州在具备大型国际性赛事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并打造出了亚冠联赛、广州马拉松赛、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多项赛事品牌。为此,在建设体育产业基地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利用现有体育设施资源优势,持续优化打造品牌赛事,进一步扩大这些品牌赛事的影响力,逐步将广州打造成为知名的国际赛事中心,构建广州体育产业基地独特的竞争优势。
表1 广州市拥有省级公共体育设施情况一览表
表2 广州市拥有市级公共体育设施情况一览表
3.2.2 构建以体育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根据定位,打造高端体育服务业是广州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下一步广州市需要重点发展体育竞技表演与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以此作为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的主要出发点与着力点。首先,在体育竞技表演产业方面,通过加强政府引导,明确产业发展重心与方向;同时,坚持充分市场化运作原则,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着力发展足球、马拉松、羽毛球、网球、平地赛马等品牌竞技表演赛事,以品牌赛事树立广州体育产业基地的品牌形象。其次,在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方面,根据“一带一网三大片区”的体育产业空间布局结构,广州需要重点发展大众休闲建设运动、绿道运动、水上运动、高尔夫运动、海上游艇等,同时应加快体育旅游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广州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体育健身休闲产业。
此外,通过加快体育产品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持续推进广州体育总部建设,吸引国内外优秀体育品牌落户广州,提升广州体育用品制造在产品研发、设计方面的能力,不断向上或向下延伸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业链条,促进体育产业制造与体育服务产业的协调发展。
3.2.3 积极引导扩大体育消费需求
体育产业市场的消费需求,是支撑体育产业基地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体育消费市场领域,区域体育消费需求越旺盛,居民的体育消费支出越高,从而容易带动体育产业的持续增长。在广州体育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引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增强民众的体育消费观念,逐步养成科学的体育消费习惯,从而为体育产业基地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基础。因为,在构建高端现代体育服务业的体育产业基地定位下,体育服务产业的供给和消费都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特定区域的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将对整个市场的增长产生直接影响。为此,广州市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体育生产经营主体,都应该加强对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宣传,利用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媒体推出相应的节目或专栏,向社会公众推广科学的体育健身方式以及体育消费理念,从而为体育产业基地的发展提供市场消费基础。
3.2.4 重视政府引导与支持
从我国体育产业基地实践历程来看,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不仅对基地的构建与发展其关键作用,而且还对其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广州在推进体育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部门必须给予相关的引导和支持。具体来说,一是在产业规划方面,深入贯彻《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加快出台广州市体育产业的“十三五规划”,以及相关配套性文件,为广州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业、休闲健身业、体育旅游业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更好的实现广州体育产业基地的定位目标。二是在加大政府对体育产业财政和金融扶持力度,通过相关的税负减免、专项体育产业资金等形式对相关市场主体进行扶持;同时,增加在体育配套设施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市内的体育基础设施;再次,鼓励社会主体、民间资本等进入体育场馆运营、赛事运营等领域,提高体育服务产业的专业化水平;最后,设立相关体育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为重大体育产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4 结语
国内体育产业基地的实践表明,体育产业基地是促进区域体育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在广东省“一圈双核四带多点”体育产业战略布局下,广州市构建体育产业基地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认为,以建设“现代高端体育服务业”为突破口,落实“一带一网三大片区”的规划布局,并通过发挥体育禀赋资源优势、构建以体育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不断扩大体育消费市场、加大政府引导与支持等策略,最终将广州打造成为国际体育赛事中心和全国休闲体育旅游基地。
[1]邢尊明,程一辉,扈伟,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实施进程、特征分析与推进策略[J].体育科学,2014(1):66-74.
[2]邢鸿,柴王军.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相关概念辨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2(1):1-2.
[3]梁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路径考察与推进策略探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3):1-4.
[4]广州体育局官方网站.[2016-04-03].http://www. gzsports.gov.cn/info/1120/6782.htm
[5]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赵世伟.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评价研究: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6):493-499.
[7]卢金逢,倪刚,熊建萍.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09(6):28-38.
[8]刘兵.基于结构范式的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4):6-10.
【责任编辑:吴跃新】
Study on Construction Plan and Promoting Strategy of Guangzhou Sports Industry Base
ZHAO Shi-we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 516007,Guangdong China)
Based on elaboration of basic connotation of sports indust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zhou sports industry base.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Guangzhou can build the sports industry base with sports service as the core industry,and through the planning layout of"one belt,one net,and three districts",with endowment of sports resources,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demand of sports consumption,and government guide support,can adopt related promoting strategies and eventually forge Guangzhou into an international sports center and national sports leisure tourism base.
sports industry base;sports industry;plan
G80-052
A
1671-5934(2016)03-0101-05
2015-03-02
2013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GD13XTY14)
赵世伟(1982-),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