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探究
2016-03-29王华
王华
(威宁县林业局,贵州 威宁 553100)
林业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探究
王华
(威宁县林业局,贵州 威宁 553100)
阐述了林业生物安全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林业生物安全的特征,并从林业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2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
林业生物;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对策
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构成中的重要部分,因此,需要注意林业生物的安全。狭义的林业生物安全单纯地强调林业生物技术方面的安全,是在考察生物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工作时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以减少经济损失为主要目的;广义的林业生物安全涉及林业生态的整个系统,森林、湿地、荒漠等生物系统都是其研究领域,以保持并控制动植物、微生物、人类、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都不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林业生物安全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重视。
1 林业生物安全定义的特点
1.1 统一性
林业生物安全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国内外对于这一概念的认识基本是统一的,都是从狭义与广义2个方面出发,探讨林业生物安全问题。
1.2 过程性
“安全”属于动态性词汇,然而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因此,林业生物安全这一概念的界定是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的。
1.3 能动性
在人类对林业生物安全进行界定时,充分体现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有了能动性,人类才能够基于林业整体情况,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角度考察林业生物安全。
1.4 目标性
无论是定义的界定,还是实际的林业安全工作都具有较强的目标性,都是为了不损害人类利益、保护生态环境、稳定社会秩序、提升经济实力。
2 林业生物安全的特征
2.1 涵盖领域广
林业生物安全问题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诸多领域,如林业生物入侵、林业遗传资源、林业转基因、动物疫病等,而且还包括火灾、气候、污染、生物实验、检疫等引起的林业生物安全。
2.2 生命特征强
林业生物安全问题包括诸多领域,涉及到生物等具有生命特征的领域,例如,病虫害、有害植物、转基因生物、资源流失等,因此,林业生物安全研究具有很强的生命特征。
2.3 潜伏性突出
林业生物安全的问题具有突出的潜伏性,而且受林业生长周期的影响,伴随着安全性,潜伏性也十分突出。在繁殖、种群、传播、扩散等方面都具有潜伏性。
2.4 区域性显著
林业生物安全问题是为了保护地球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空间和物质资源的提供者,地球环境具有区域性,因此,林业生物安全也有着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3 林业生物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实现林业生物安全,首先需要客观、系统地评价安全风险状况,因此,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极为关键。(1)根据最终目标进行层次分析,把评价对象分成若干个层次与组成部分,并构建自下而上、从高到低的层次系统,按照递阶方式排列。(2)比较同一层次的不同要素,进而确定在1个层次中,哪个要素更具重要性,进而构造、判断,进行定量分析。(3)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确定各因素权重值,通过科学的计算处理,把复杂的问题清晰化。(4)按照最大权重原则制定评价的最佳方案。首先,处理差异信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各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必然存在一定差异。其次,根据信息不完全的特点,用非唯一性体现信息的可补充性、可深化性、可协调性,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解决问题。第三,运用最少信息原理,充分地开发利用已经占有的最少信息进行评价处理。第四,以信息为依据,通过不同的信息认识到不同的生物安全问题。第五,过时的信息对于认知的作用要比新信息小,因此,要遵循优先运用新信息原理。第六,由于信息的不全面和不确定都是绝对的,是普遍性事实,称为灰性不灭。
3 林业生物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林业生物安全的风险管理较为复杂,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有着完整的生命周期性。要按照科协的风险管理目标完成林业生物安全管理,制定完备的管理对策,按照生物环境控制信息的反馈情况,分析和评价林业生物安全管理的目标、结果,并及时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形成循环、完整的管理过程。针对具体的林业生物安全风险,安全问题都有着固定的发展周期,从孕育、发展到爆发、衰落,因此,在安全管理中上,要针对风险管理,进行安全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根据不同的风险发展阶段,完成不同的安全管理任务,保持系统的、综合的、完整的、统一的安全管理,使其与风险管理的发展能够与客观规律保持一致性,进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1 韩明臣,叶兵.瑞典林业生物安全管理现状与评价[J].世界农业,2013(6)
2 赵宇翔,吴坚,骆有庆,陶静.中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风险源识别与防控对策研究[J].植物检疫,2015(1)
(责任编辑 舒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