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世界一流:中国大学的可能与问题
2016-03-29刘阳
刘 阳
追求世界一流:中国大学的可能与问题
刘阳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1]。国务院同时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以国际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我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并从顶层设计上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可能性。
1.灵活机动的管理制度。高等教育的全球性竞争加剧了院校之间的等级分化,为了扭转和提升高等教育水平,我国政府优先赋予一些顶尖院校资源与机会,促进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例如“211工程”“985工程”等。这些举措奠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基础,但也暴露出准入机制单一、身份固化、资源浪费、院校竞争乏力、形式和内容趋同等问题。新一轮的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以5年为期限,实行动态化管理,打破了原有院校的身份壁垒,摒除了高校终身“标签”的负面影响,激发了院校的竞争意识和内在动力。此外,政府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高水平大学和学科的差别化发展,摆脱了我国高等院校发展和学科设置趋同的顽疾。政府为任何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高校和学科提供公平的财政支持,调动了院校自我管理、凝练特色的积极性。因而,“双一流”战略规划满足了优化和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激活高校竞争力、促进高校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2.协同合作的保障机制。“双一流”战略不是各类院校的简单升级,它是高校组织和管理的重新构建,是落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综合举措。就高校内部而言,“双一流”战略缓解了传统评估指标对高校改革发展的束缚,高校能够最大限度地通过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发展重心调整、成果转换方式变革等彰显院校特色和传统优势。从高校外部来讲,“双一流”战略削弱了外界对高校发展方向和模式的制约,政府和社会成为高等教育的服务者、促进者。政府和社会重新明确自身定位,尊重高校和学科发展规律,对大学治理采取不强迫、不威胁、不破坏的态度,并积极在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增进校企协同创新、完善财政拨款制度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双一流”战略体现出具有高度包容性的合作理念,为满足政府、社会与大学的不同诉求提供了对话基础。
“双一流”战略虽然为我国大学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和机制保障,但是,任何改革和发展都是复杂而艰难的,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过程中,必将遇到各种挑战。笔者认为“双一流”建设无法剥离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双一流”建设的中国特色问题。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高校都在着力“追赶”世界先进大学,而对于“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校的标准、对于“中国一流”和“世界一流”的区别还很不清楚。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认为:“与世界顶级大学相比,我们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上、制度建设上、文化差异上,一流大学不是一流指标的简单堆砌。”[2]因而,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应秉承“和而不同”的原则,在原有标准上有所发展创造。一方面,无论是凝练大学精神和原则、制定优秀教师和学生标准、设置组织管理和运作模式,还是明确院校或学科的社会贡献率等,都应符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环境与实际;另一方面还要尝试将中国传统的大学精神及哲学、史学、医学等众多学术遗产与西方前沿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相融合,以利于彰显中国特色,巩固我国高等教育根基。
2.“双一流”建设的内部矛盾问题。学科建设是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的突破口,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抓手,学科竞争能力和成果转换能力也成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目前,我国许多自然和社会学专业跻身国际前沿,并搭建了与其他国家学者的对话平台。但是,相关学科在发挥引领作用、解决国际性问题方面仍有进步空间。“一流学科”的发展规划,从顶层设计上坚持以学科为基础,鼓励高校个性化发展,为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和优势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是,高校是否愿意摆脱“大而全”的发展理念,进而以“小而精”的一流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突破口仍不确定。近些年来,受政府政策导向和评价机制影响,许多特色类院校都致力于向综合类院校转型。《教育部关于公布201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显示,全国高校2015年新增1 681个本科专业,超过30所学校新增专业数高达10个以上[3]。学科的发展和分化需要专业的增设,但是为扩张而盲目上马的专业和学科则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抢占了原有优势学科的教育机会和资源,进而增大了“一流学科”建设的阻力。因而,“一流学科”建设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对行业特色大学和优势学科的管理和评估方式,为高校深化发展某一专业学科扫除后顾之忧。
3.“双一流”建设的历史与现实问题。例如,在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日益成为主流价值观念,受此驱动,部分高校为迎合社会的非理性需求,通过产业化、商业化培养模式进行“制器”而非“育人”的教育,严重扭曲了大学精神和学术创造力。又例如,由于对教育哲学和大学理念的认识不足,政府、高校之间的制度管理和职责划分出现混乱,扰乱了高校和学科发展自身的规律。目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仍旧处于相互博弈状态,而打破行政垄断、破除行政作风仍需假以时日。因而,“双一流”战略的落实既是阶段性问题又是历史性问题,唯有不断挖掘深层矛盾,从根本上攻克长期困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才能最终促进该项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5-11-0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柴葳.“两个一流”建设从哪里破题[EB/OL].(2016-01-25).http://www.cssn.cn/jyx/jyx_zdtj/201601/t20160125_2841174.shtml.
[3]教育部关于公布201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EB/OL].(2015-03-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1034/s4930/201503/t20150316_189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