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万里茶道与文化旅游
2016-03-29杨晓军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0
杨晓军(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0)
谈万里茶道与文化旅游
杨晓军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万里茶道”,这条兴起于清朝初年,衰落于民国初年的国际商道,是自丝绸之路以后,另一条连接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在被历史遗忘将近一个世纪之后,这两年,这条曾经辉煌的商道又被人们所关注。特别是在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问俄罗斯时阐述“万里茶道”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后,其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越来越被沿途各地的政府和学术界所关注。
关键词:万里茶道;文化旅游
“万里茶道”在辉煌二百多年后,最终还是没有躲过时代的滚滚洪流,约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世界政治的变化以及海运的兴起,结束了国际商贸通道的功能,并很快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出甚至是遗忘。但历史就好像一个圆圈,在其被遗忘将近一百年之后,这条历史悠久的“万里茶道”及其所蕴藏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始被我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学者重新发掘并深入研究。本文试从“万里茶道”与文化旅游之间的关系,来谈谈在新时期下,这条商道应该如何更好地复兴。
1 “万里茶道”的兴起与衰落
我国是茶的故乡,同时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中叶,我国便已开始向世界出口茶叶。而出口茶叶的通道,主要有四条:其一,是从我国向西而去,经过陕西、宁夏、新疆等西部省份,通往中亚和西亚等国家,最终抵达欧洲;其二,是向北而去,通过蒙古高原到达俄罗斯;其三,是向东北而去,从我国的东北地区,去往朝鲜半岛;其四,是从云南、贵州、广西等西南省份出境,销售到南亚和东南亚各国。这其中,第二条是最为重要的一条线路,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万里茶道”。
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万里茶道”的起点源于我国的武夷山下梅村,之后越过江西,再经湖南来到湖北的武汉,跨过长江后便沿着河南、山西、河北一路朝北而去,跨过雄伟的长城后,再路过广阔的蒙古草原和茫茫戈壁滩,抵达蒙古和俄国边境的恰克图,进入俄国境内。之后,再向西而去,跨越漫长的西伯利亚,经过俄国的大小城市,最终来到它的终点——圣彼得堡城。从福建到圣彼得堡城,“万里茶道”的长度达到了惊人的一万三千公里,的确是名不虚传的“万里茶道”。
那么,是什么原因驱使着人们开拓出这条连接亚欧大陆的道路呢?答案就是市场需求。我们知道,生活在高寒地区的游牧民族,日常主食多为牛羊肉和奶茶等,其中来自中国的茶叶可以帮助他们化解油腻。经过多年的通商,我国的砖茶,已经成为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生活在西伯利亚一带的俄罗斯人,相当嗜爱茶叶,可谓是“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由此而言,“万里茶路”的形成,是有着极其庞大和稳定的消费基础的。
茶路上所输运的茶叶,基本上全部来自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但开创和开拓这条茶路的,却并非南方人,而是另一个著名的商人群体——山西的晋商。至今,在武夷山下还立有“晋商万里茶路起点”的石碑。为什么会是晋商?据山西汾阳县当地的史料记载,山西一代,天气寒冷,土地贫瘠,能种的作物很少,也就是麦子谷豆之类,同时地少人多,每年都入不敷出。艰苦的生存环境,迫使山西的商人不得不转变思路,开始走南闯北的经商之路。据《汾阳县志》所言,晋商“贩运绸缎于杭州,贩茶糖于汉口”,之后将其“售于新疆、内外蒙及俄罗斯等地。”正是凭借着晋商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以及不畏艰辛的创业意识,才逐渐开创了这样一条以贩卖茶叶为主的“万里茶道”。
在历经二百来年的繁荣后,“万里茶道”最终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谢幕。究其原因,一是在清朝末期,俄国在茶叶战中打败英国,控制了汉口的茶叶贸易。并在茶区直接建厂,自己收购、加工和转运,不再假借于人;二是随着水路特别是海运的兴起,俄国商人改变了传统的陆运,而是沿着长江从上海和天津出海,再向北到达海参崴,这直接导致了“万里茶道”的衰败;三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前苏联政府对中国的茶叶采取严厉的关税壁垒政策,使得中俄之间的茶叶贸易迅速衰落,“万里茶道”便就此淡出历史舞台。
2 “万里茶道”的文化价值
今天我们复兴“万里茶道”,当然不是为了它的原始商贸功能,而是要在历史和文化的视野下,在当前多民族融合和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影响的背景下,去挖掘沿线的文化价值和旅游资源,并向今人展现出那种开放、和平、友谊的文明意识,这对于今天的国际间交流协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是历史文化价值。“万里茶道”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艺术和物质交换。跨越今日中国、蒙古、俄罗斯三国的“万里茶道”,是在世界从农耕文明向科技文明过渡的时期,是东方农业文明、草原文明和西方的工业文明这三者之间的一次“和平相遇”。在相互的交流和碰撞中,这多种文明之间互相影响,并相互融合。代表着不同地区和国家民族的商人,在这条长长的商路上,进行着人口的流动和物品的交换,各自所展现出的文化、技术、信仰、审美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在漫长的时光中,得以互相借鉴和影响。这些价值、艺术和物质的交换结果和痕迹,我们可以在“万里茶道”沿途的一些古镇、码头、作坊、庙宇和教堂等文化遗产上充分感受到。
“万里茶道”有着历史见证和记录的作用。昔日马蹄声声的万里茶道,记录了汉族先辈们种茶、制茶的技术,记录了在历史上留下浓浓一笔的晋商文化。同时也记录了茶文化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深刻影响。可以说,“万里茶道”就好比一本史书,它记载了欧亚大陆不同民族的商贸流通和文化交流,是一部中华民族向世界输出和平与友谊的恢弘历史巨作,这部巨作中,包含了农业发展史、科技发展史、贸易发展史等内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对今日欧亚大陆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有着很好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万里茶道”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友好和谐。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到中部的长江流域,到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蒙古高原,再到严寒的俄罗斯,这条跨越三个国家的茶道,经过农业种植区、畜牧区,历经丘陵、平原、草原、沙漠等不同形态的自然地貌,沿着这条道路,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是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又是如何和当地的环境友好相处并融合的。
3 “万里茶道”的旅游价值
从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去看,“万里茶道”不仅是一条文化之路、历史之路,更是一条极佳的旅游线路。它的起点,是风景秀美的福建武夷山。武夷山是中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秦汉以来,便是道家和佛家的胜地,留下了很多道院、庵堂,还是儒家学者传道讲学之地。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等。武夷山景区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等美誉。
往北,便是长江流域中的南昌、长沙、武汉等各具特色的地区。这里人烟稠密,商贸发达,历史文物众多,如黄鹤楼、滕王阁、岳麓山、晴川阁等等。在自然风光上,既有着江南水乡般精致和秀气的一面,也有着如长江般恢弘大气的一面;在人文环境上,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聪明灵活,包容大气。再往北,便是一马平川的中原腹地和华北平原了,与长江流域相比,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大不相同,属于黄河流域文明区,有着壮美的山河,有着以面食为主的特色饮食文化,有着豪爽干练又朴实好客的北方汉族人。
越过雄伟的长城,便是气象浑厚的塞外大漠。其“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情画意,以及辽阔的地貌、美丽的风景、豪放的民风、美味的饮食,都让人流连忘返。越过蒙古高原,便是银装素裹的西伯利亚地区,那里有着热情奔放的俄罗斯风情,与中国迥然不同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会让人感到新奇而有趣。
不同的自然环境、众多的历史遗迹、多彩的风土人情,使这条古老的“万里茶路”,不仅是一条能与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国际商路,更是一条跨越中国、蒙古、俄罗斯三个国家,连接欧亚大陆的黄金旅游线路。当人们从不同的眼光和情怀去欣赏这些丰富多彩的风景时,去感受那些深沉的历史时,就像阅读一本让人震撼的历史书,就像观看一部能够洗礼人们心灵的优秀电影,不仅得到感官上的极大满足和愉悦,更能让人们的内心感受到那种来自于历史深处的厚重和伟大。
4 新时期下“万里茶路”的文化和旅游复兴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俄罗斯期间,用“万里茶道”来阐述了中国和俄罗斯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笔者认为,在新时期下复兴“万里茶路”的文化旅游,应当将其置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去考量和发展。
2015年春天,在“新丝绸之路”的规划里,又加入了新的内涵:中国、蒙古、俄罗斯三国,达成了关于启动三国经济走廊建设的一致意见。这样一来,古老的“万里茶路”又将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中蒙俄三国经济走廊。在此背景下,各国专家和学者在对这条古老茶路进行研究时,就不应仅仅将其停留在“茶”的范畴,而是要紧随时代发展,在国家战略的宏伟蓝图下进行思索。笔者认为,应该以茶和茶文化为基础,并提炼出其所蕴藏的精神进行输入和交流,以此来提高我国茶文化以及“万里茶路”精神的影响力。
在对“万里茶路”文化精神的提炼上,应包含“感恩、包容、结缘、分享”,要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这正是茶文化“以茶礼仁”价值取向。
在对“万里茶路”价值和内涵的挖掘上,要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应该说,“一路一带”除了密切的经济联系,深入的政治互信外,用“以茶导和”思想来做媒介,对于这些国家的人文交流来说,能够起到特殊的作用。因为,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茶文化也一路走来,与不同的文明碰撞着、融合着、影响着,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变为好朋友,进而友好相处。
“万里茶路”沿线国家的旅游和文化来往上,只要开动脑筋,多下功夫,在这一方面也大有可为。譬如说,可以利用电影、音乐、文学等载体进行沟通,一些具有创意的艺术节、图书展应该不定期去举办。同时,也可以进行两国之间的文化年或者旅游年活动,来增进文化交流和提高旅游热潮。在这些文化艺术交流中,要多多加入一些中国的文化内容特别是茶文化的元素。另外,还要共同申报“万里茶路”为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在旅游方面,应该深入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增强旅游品质,不妨从“万里茶路”的历史入手,沿着当年商人的足迹,打造一条从福建出发,到圣彼得堡结束的国际精品茶文化旅游线路。此外,还可以开发一些与此有关的周边产品,比如说土特产、书画、书籍、创意作品等。如此,定能让“万里茶路”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辉,在新的历史时期下起到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椽.《茶叶通史》[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周重林.《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3]《晋商万里茶路探寻》[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
作者简介:杨晓军(1980-),男,辽宁葫芦岛人,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