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文心
—谈茶文学
2016-03-29闫桂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闫桂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茶艺文心
—谈茶文学
闫桂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摘要:茶在中国有着极强的文化属性,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不只是作为饮品那么简单,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深厚的茶文化。文学艺术是茶文化的主要载体,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本文主要分析了茶的文学发展历程,并重点阐述了唐代茶文化以及现代茶文化的代表文学作品。
关键词:茶;茶文化;茶文学;发展历程;现状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并广受文人、政客以及平民大众的欢迎。从古至今,在茶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诞生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充分体现了茶的文人情怀和独特的文化属性,同时也成为现代人研究茶的发展史的宝贵资料。本文重点对茶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1 茶文化到茶文学的发展历程
《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解之”。这就说明我国对茶叶的利用至少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而在《华阳国志》中还记载有人工栽培茶园的历史,到了西汉和三国时期,茶已经发展成为皇室的高级饮用品。从西晋到隋朝,茶逐渐走向市井,《广陵吾老传》中记载有这样一段话:“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若器,往市留之,市人竞买”。这就说明茶在当时已经广为流产,并且受到大众的喜爱。唐宋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茶文化也逐渐形成,并诞生了很多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最为著名的就是陆羽的《茶经》,作者一生嗜茶,最终将其心得和体验汇编成此书,书中描写了唐代和唐以前与茶叶有关的知识以及作者的饮茶实践,自书诞生至今,受到历代爱茶人士的推崇,成为我国茶文学的代表作。到了宋代,宋太宗在建安设宫焙,专操北苑工茶,并大兴龙凤团茶。到了宋徽宗时期,由于统治者的个人偏好,专著《大观茶论》一书,对茶文化的弘扬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明朝明太祖开设茶司马,专进行理茶的交易,并在洪武二十四年间,颁布了“废团茶,兴叶茶”的诏令,这一时期也诞生了大量的茶文学作品。鉴于唐代中国茶文学的兴起时期,下文重点分析了唐代茶文学[1]。
2 唐代茶文学
2.1唐代茶文学的发展历程
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兴盛促进了茶文学的发展,使茶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用品上升到一种具有文化代表性的物象。在《全唐诗》中记载了关于茶的诗作有600多首,充分说明当时的文人对茶的喜爱程度。鉴于唐诗是唐代文化的代表,下文就以茶诗来分析唐代茶文学。
茶文学在唐代的发展要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初唐时期,茶诗的数量最少,创作源头主要是来自僧人和寺庙。然后被逐渐传入到民间和文人雅士阶层,其中李白有一首叫做《答族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的作品,这是唐代最早提到茶的诗,除此之外,还有以杜甫、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初唐杰出诗人,也都有描写茶的作品问世,为后期茶文学在唐代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杜甫的《寄赞上人》,其中有“紫荆具茶铭,径路通林丘。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这两句诗,说明当时饮茶已经成为文人隐士之间的一种精神交流方式,寄托了浓厚的文人情怀;王维的《河南严尹第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其中有:“花醥和松屑,茶香透竹丛。薄霜澄夜月,残雪带春风。”王维的诗向来能够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空间想象,这前后两句诗描写出了一幅已经美妙的冬日夜景,有霜、雪、月、茶香一起勾勒出凄清中带有幽香的场景,让人心驰神往。孟浩然的《清明即事》也对茶有所描述,“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嬉。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这两句诗也是描写了清明时节一幅美丽动人的清明春景,草长莺飞,但是却更衬托出空堂独坐想念故人的沉痛,只能以茶代酒,聊以自慰。说明茶在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不是普通的饮品那么简单,尤其是在文人的世界里,被赋予了更深厚的情感,甚至可以和酒相提并论的。但是也可以发现,初唐时期文人对茶的描述大多限于寄托感情上,并没有真正的专门为茶赋诗。根据相关统计发现,这个时期描述茶的诗共有33首[2]。
到了中晚唐时期,茶诗的数量渐渐增多,而且对于茶人们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因为这个时期诞生了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茶著作《茶经》,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非常广泛的影响,是爱茶之人的必读之书。茶经的问世,推动了茶文化的形成,使茶和酒以及饮食一样成为了一门学问,于是随着人们对茶的深入了解,与茶有关的诗词作品也逐渐增多。陆羽本人及爱茶,曾南下游遍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个地区,考察搜集到了大量的一手茶叶栽培、制作的资料,同时也通过自身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品泉鉴水经验,并写下《水品》一文,但是已经失传。后来文人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曾详细地开列出一张陆羽品评过的江河井泉以及雪水等共二十品的水单。陆羽的挚交赵磷曾说:“陆羽性嗜茶,创始煎茶法。至鬻茶之家,陶其像置于锡器之间,云宜茶足利。”说明当时,在卖茶之人的心中,已经把陆羽奉为茶神。陆羽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茶文化体系,包括茶学、茶艺、茶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从唐代以来陆羽就被人尊为“茶圣”,一是后人对其贡献的肯定,二是人们对茶已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和广泛的推崇。《茶经》虽然只有七千多字,但是分门别类的描述了茶的起源、茶具的挑选、茶的制作过程、茶的烹煮和饮用方法等。
在中晚唐时期,除了陆羽对茶有较深的研究和描写之外,很多文人雅士也以诗赋茶,比如白居易的《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详细描写了煎茶的方法,说明当时人们对煎茶已经颇有研究,不是只用简单的开水冲泡。还有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不仅描写了煮茶饮茶的欣喜之感,还用茶农的生活状况作为对比,变现出当时茶贡制度下茶农的艰难生活。中唐时期流传下来的茶诗数量一共有130多首,不仅数量较初唐增长了许多,对于茶的描写深度也更近一步,不仅仅限于以茶即情、以茶属意,更注重描写茶本身,内容涉及非常广泛,为后人品茶鉴茶留下了丰富的参考资料[3]。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文人在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文学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首先因为他们把自身的情怀寄托在茶身上,使其从单纯的饮用品上升到与酒相似的具有社交性质和情感表达功能。其次,文人对茶的喜爱促进了茶市场的形成,越来越多人开始种茶、贩茶,直接推动茶叶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易物。最后,文人通过文学作品把饮茶感受、煎茶方法等记录下来,为后人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并为研究茶的发展史做出了极大贡献。唐代专门描写茶的著作除了陆羽的茶经还有温庭筠的《采茶录》,陆龟蒙的《品第书》以及毛文锡的《茶谱》等。
2.2唐代茶文学繁荣的原因分析
2.2.1政治因素
茶在唐代能够如此盛行以至于衍生出茶文学,这和当时的政治因素分不开。历史记载,唐朝很多皇帝都非常喜爱茶,再加上当时社会安定,国家经济繁荣,统治者有了更多修身养性的时间,而茶就作为其理想的修养饮料。在这种形势下,文人政客们自然愿意为了符合统治者阶级的意愿,创作大量的茶文学作品。
2.2.2文化因素
当一个国家政治和经济都比较稳定且繁荣的时候,文人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文化创作,因此唐代的文化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唐诗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很多优秀的作品流传至今,广为传诵,全唐诗中收录了两千三百多诗人的将近五万首作品,这种空前的繁荣气象令人叹为观止。正因为如此,才带动了茶文学的形成。很多文人雅士心性高洁、淡泊名利,而茶自身就带有这种属性,和文人的心理不谋而合,因此逐渐被寄托了深厚的文人情怀,在诗词创造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的以茶属意。
2.2.3饮茶风尚
唐代时期饮茶已经成为一种广为流传的风尚,上到皇宫贵族,下到市井庶民都对茶非常喜爱,并且随着南北统一,饮茶的风气逐渐扩展到全国上下。众所周知,饮茶之风始于僧侣之间,而佛教在唐朝的兴盛也直接促进了茶文学的发展。
3 现代茶文学
现在文人对茶也极为喜爱,诞生了大量的茶文学作品,其中以散文为主。不过也有很多作家对茶并不十分精通,只是纯粹将其当做提神消渴的饮品,茶文化到了现代时期反而衰落。比如鲁迅就曾在其散文中提到自己喝茶并没有什么细腻、敏锐的感觉,喝两角一两的好茶和两角一斤有粗茶味觉差不多,而梁秋实更是在《喝茶》中说:“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这是和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有关,社会动荡,人民生活疾苦,文人们自然无心品茶、鉴茶。但是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安定,一些文人又逐渐恢复了对茶的兴趣。著名作家贾平凹对茶十分喜爱,其发表的《品茶》一文写的就是几个文人在一个叫子兴的诗人家去品茶,喝茶之初大家并不了解这茶的来由,只是说一般、无味、清淡等,但是等他们知道这是著名的西湖龙井茶之后就开始大家赞赏,说出各种溢美之词。贾平凹借这篇散文表达了对当时饮茶风气的批判和讽刺,说明现代的茶文学作品已经不仅限于以茶寄情,或者是简单的描述茶的特性,而是能够和社会现状相结合,创造出更加深刻的茶文学作品[4]。
作家尧山毕在壮年之后由忌酒饮茶,曾写《君山品茗》一文,非常精细的描写了茶艺师冲泡君山毛尖的场景,将美人、美景、美茶的意境渲染的淋漓尽致。青年作家余杰非常钟情于成都的茶馆,创造出《茶香里的温柔》、《成都茶馆万岁》等作品,充分表达对茶的感情,从其写作的“如果有人找我,我不在茶馆,就在去茶馆的路上”可以看出其对茶的喜爱非同一般。从这句话也可以发现,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固定的品茶场所,茶馆,它作为当时墨客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地方,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一个载体。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根基,在人们对茶的研究品鉴过程中诞生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为后人研究茶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而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人们也更多的精力去品茶、鉴茶,必定会诞生出更多优秀的茶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王艳玲.唐代茶文学繁盛原因考略[J].农业考古.2014(5):34-35.
[2]李建华,刘丽莉.中国唐代茶文化探析[J].茶业通报.2013(4):211.
[3]张慧琴.中国传统文化中唐代茶文化浅析[J].艺术品鉴.2014(12):44.
[4]王梦石.当代茶散文创作谈[J].商品与质量.2008(2):286.
作者简介:闫桂萍(1978-),女,河南延津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