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饮茶场所分析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异同

2016-03-29黄万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68

福建茶叶 2016年4期
关键词:异同内涵

黄万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68)



从饮茶场所分析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异同

黄万武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68)

摘要: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在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注重内在的精神追求与心灵感悟的文化现象。17世纪中国茶叶传入欧洲,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喜爱,但只有英国在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以及传统习惯等共同影响下形成了贵族高雅式的交际型茶文化。本文以茶饮场所作为切入点,旨在分析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异同。

关键词:饮茶场所;中英茶文化;内涵;异同

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茶被发现至今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所形成的独特精神意蕴迅速与文化结合在一起,又在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茶文化。英国本土没有茶,17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中国茶叶进入欧洲市场,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喜爱,但只有英国受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传统习惯等多方面的影响,在不曾种植一片茶叶的基础上,仅从中国舶来茶叶建立了自己精致优雅的饮茶方式,赋予茶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到底中英茶文化有何本质的不同呢?又哪些相似的地方呢?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以中英不同的饮茶场所作为切入点,分析两国茶文化内涵的异同。

1 中英饮茶场所的不同

从饮茶历史来看,饮茶者都喜欢选择既能喝茶又可以消遣娱乐的场所,人们有这样的需求,就会有这样的消费场所。众所皆知,中国把这样的消费场所叫做茶馆或者茶楼,古往今来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茶馆(茶楼)而且南北风味各异。但英国似乎没有一个像中国茶馆这样的称呼,据相关文献记载,早期英国有“茶室”这样的称呼,随着社会的发展“茶室”便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就是现在“下午茶”。“下午茶”不是茶馆,但其最能代表英国茶文化的内涵,[1]英国至今依旧没有统一的称呼,因此本节中英国的饮茶场所用“下午茶”来代替,足以见出两国茶文化的不同。

1.1中国的茶馆

茶馆发展史体现了中国不同时代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其起源较早,大约产生于西晋时期,但当时还处于萌芽阶段,这一时期叫做茶摊,后经国力昌盛的唐朝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宋元明清时期得到完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宋朝繁盛的集市场景,其中就有很多茶馆。在近代和解放初期得到全面的发展,随着大众消费时代的来临,现代茶馆发展更加繁华,北京老舍茶馆的开张标志茶馆业开始进入现代茶馆的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以后,中国茶馆明显趋向于多元化方向发展。

其实,最开始中国的茶馆叫做茶摊,在现代的古装电视剧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茶馆、茶楼或者茶摊。在秦汉时期,茶已经成为日常待客之物,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卖茶,根据《广陵耆老传》中记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日独提一器茗,往市豁之,市人竞买,”意思是说,晋朝有个人每天提着茶水到集市去卖,集市上很多人都争着买,当时的茶水只是为路人解渴,没有固定的地点。直到唐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佛教的盛行,社会上饮茶成风,出现了现代意义的“茶馆”雏形。封演在《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记载:“……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意思是说:学佛之人,不能睡觉,晚上也不能吃饭,只允许饮茶,而后社会上开始模仿成为一种风俗,在乡镇、集市、道边都开着卖茶的店铺。唐中期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当时长安外郭城有茶肆,城外设有茶坊,以及集市上的茶亭、茶棚、茶房、茶轩和茶社等供大众消费的地方很多。正是茶馆的发展,唐代陆羽《茶经》的问世,使得“天下益知饮茶矣”,也使得茶馆不仅在产茶的江南地区迅速普及,也流传到了北方地区,促进茶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宋元明清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茶馆更加的精细化,由于宋朝重文轻武,统治阶级喜欢舞文弄墨,原本茶在魏晋时期就已经超出其自身的价值,进入了文化功能领域,在宋朝这一趋向更加明显,孟元老的《东京华梦录》记载着当时杭州处处有茶馆,《都城纪胜》中记载“大茶坊悬挂名人书画……都人子弟在此会聚,习学乐器或唱叫之类。元代曲艺、评话的兴盛,茶馆成为这些活动的理想场所,促进了市井文学的发展。清代茶馆遍布大街小巷,而且出现各种风格的茶馆,如以卖茶为主的清茶馆,在郊外的卖茶为主的“野茶馆”等等,到了近现代茶馆的风格更加齐全。

1.2英国的“下午茶”

17世纪英国顺利进入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英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的发展,维多利亚时代茶叶结束在英国的“奢侈品”的地位,从皇室贵族之间流传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成为了英国大众日常消费品。一方面得益于英国女性对茶叶的喜爱与推广,当时英国咖啡店文化很盛行,女性是被排除在外,自然就选择在家中喝茶,茶价格的降低为茶叶与家庭饮食结合提供可能;另一方面,英国当地的生活习惯,晚餐的时间较晚,与午餐相隔时间较长容易产生饥饿感,女性们就会准备点心和红茶和家人享受一下。当然这一习惯也得益于玛利亚(AnnaMaria)也就是贝德福公爵夫人,她的社交圈子非常广泛,经常喜欢邀请客人来家里做客,5点多钟客人们容易饿,公爵夫人让下人安排点心和茶水供客人享用,后来这一习惯就演变成“下午茶”,这一休闲形式在大众之间流行开来,成为英国新的社交方式,也成为男男女女借助这一形式展现自己的品味、地位和身份的最佳方式。

2 中英茶文化的异同

不同的饮茶场所折射出不同的茶文化和民族文化差异性,茶在中英不同的国度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饮茶习惯和体现出独具一格的文化现象,两者共同之处都源自于茶这一形式,但其内容却天壤之别,本节重点在于阐释中英茶文化的不同之处。

2.1中英茶文化相同之处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红茶、绿茶、乌龙茶每一种茶又都有独特的特征和文化形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饮品之一,不仅具有解渴、药用功效,还蕴藏着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英国一方面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其气候以潮湿为主,不利于绿茶、乌龙产的存放,种植茶叶中也只有红茶实验成功,另一方面,英国人骨子里具有绅士品质,追求生活质量,喜欢交际的生活习惯,使得红茶成为英国文化的载体,茶从起初解渴、健脑提神的日常饮食文化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了高贵典雅休闲方式。

2.2中英茶文化的不同之处

中英都以茶为中心形成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中国的茶从西晋时期就与人的精神、情操联系在一起,以茶助兴、以茶代酒逐渐成为文人雅士之间聚会畅谈的必备之物,因而产生各种文化现象。“茶已不仅仅是解渴之用,而表现出其自身价值以外的‘文化功能’,进入了‘精神领域’,于是,中国的茶文化出现了,茶的价值功能逐渐被扩大了。”[2]以“仁”、“礼”为中心的儒家思想,社会秩序一切皆以秩序、规范来进行,强调中庸之道,这一思想影响中国茶文化。从种茶、采茶到泡茶、品尝等等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泡出好茶,品尝到茶的芳醇香浓,更重要的是达到修养身心、陶冶情操;同时,在儒家思想中有一套茶礼,因其“礼法”的制约,不同阶层的茶礼是不同地被赋予了地位、身份之象征。道家“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价值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泡茶、饮茶过程中也十分注重规律,但其没有严格的茶礼,崇尚自然,随性、自由追求空灵虚静的精神境界。禅宗“空”、“顿悟”的思想影响最终形成“茶禅一味”佛家茶文化,通过茶来引导教徒的精神,净化其心灵使其成佛。

英国有早茶、上午茶以及下午茶,但只有下午茶才是真正意义上英国茶文化载体。英国与中国饮茶方式不同,其在茶中加入牛奶、糖调制成奶茶,他们并不习惯芳醇回甘的清茶。制作奶茶的工序自然与中国泡茶的流程不一样,需要经过“取水”、“烧水”、“温壶”、“冲泡”“调制”等步骤,他们不会从暖瓶中直接倒水泡茶,可见英国人性格的细腻、精致[3]。最初的下午茶只是为了充饥,随着社会的发展,下午茶的内容不断地丰富。每当英国人邀请亲朋好友喝茶,主人一定会精心布置喝茶的环境,包括音乐、鲜花、装饰品以及主人的服饰,越高雅越能显出主人的地位。英国人对茶具非常讲究,主人要准备滤匙、放过滤器的小碟子、吃点心的盘子、端茶品用的托盘等等总共15件大大小小的物件;喝茶时的基本礼仪,茶具轻拿轻放、女客人要穿着得体,声音要轻柔、谈吐要优雅,时刻保持微笑;男士穿着正式、行为大方等等,这些外在的形式都构成英国茶文化的重要内涵,融合了英国的审美价值和生活态度,也成为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可以说,英国独特的下午茶文化体现出该民族精神,凝结着英国人标志性的优雅、高贵。

3 结语

从中英两国不同的饮茶场所,分析两国不同的茶文化,中国的茶产生于农耕文化,中国的茶馆兴盛于市井之中,在社会文明进程中不断分化出不同风格的茶馆,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一道靓丽风采。但总体来说,中国茶文化明显注重内在的精神追求与心灵感悟,通过茶来传达个体生命感悟和人生价值观,而对饮茶的形式如服装、礼仪等并没有要求。英国的下午茶文化兴盛于工业文明,又在其传统民族性格的影响下,形成了以贵族的高贵优雅为基调,融合工业社会追求务实性和目的性,成为英国社会交际的重要方式,不像东方文化那样追求自然神韵、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参考文献

[1]白树勤.英美文化之旅[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7

[2]简伯华.茶与茶文化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8):158.

[3]张松韬.论英国茶文化与社会影响[J].农业考古.2010:334-338.

作者简介:黄万武(1972-),男,湖北英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异同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内涵漫画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