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系统动力学应用研究综述

2016-03-29邱国鑫张丽叶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学报动力学预测

邱国鑫,张丽叶

(1.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科研处;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金融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国内系统动力学应用研究综述

邱国鑫1,张丽叶2

(1.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科研处;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金融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对目前我国对系统动力学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从系统动力学在各领域应用的主要作用预测、管理、优化与控制等进行了介绍,并重点分析了在创新系统方面的应用现状,勾画出当前系统动力学理论应用的基本情况.

国内;系统动力学;应用研究;创新系统

系统动力学(简称SD)最早诞生于1956年,创始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Jay W.Forrester教授.系统动力学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引入国内,经历几十年的发展,系统动力学方法的越来越成熟,国内在系统动力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理论广泛应用在社会、经济、产业、区域与城市发展、可持续理论与发展、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军事领域等,其中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和部委级的奖项.本文从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的作用出发,分析了国内有关系统动力学应用的现状,并重点分析了系统动力学在创新系统的研究情况,进一步探寻了系统动力学在国内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望促进系统动力学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1 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模拟预测研究

系统动力学方法主要根据系统内部众多影响因素之间形成的各种反馈环进行建模,模型可以通过改变诸要素的量,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模拟,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做出不同的预测,找到最佳的要素组合,得到最佳的发展模式[2].

1.1 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

由于自然资源是人类和社会发展必需品,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因此,系统动力学应用于自然资源的需求和价格预测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

在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预测,高新才,赵玲[3]从农作物供需差的角度建立了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以张掖市为例预测分析干旱区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预测张掖市未来20年里人口将日趋超过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魏耀武,常军[4]建立了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仿真山东省未来十几年不同情境下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变化.

针对能源预测方面,曹晓晨,张林华[5]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建立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农村能源系统分为人口、能源供给、可再生能源开发、建筑等子系统,通过山东省农村能源模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预测到2030年山东省能源发展情况.黄元生,张茜[6]运用系统动力学模拟预测我国2015—2020年的能源消费需求,为了满足能源需求,必须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逐步引进碳排放税.

针对矿产资源的预测,林启太[7]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矿产品产销前景进行分析预测.唐旭[8]等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了中国石油产量预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确定了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等规模变量参数.于晓勇等[9]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预测了中国2006-2050年的煤炭投资需求.史立军,周泓[10]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预测了我国未来天然气的供需趋势.杨鑫等[11]对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石油供需进行了预测.谢丽琨,张力菠[12]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预测了石油价格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针对在水资源的应用方面,刘俊良等[13]、张雪花等[14]、田林[15]用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城市需水量;牛志强等[16]、黄林显等[17]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模型,模拟河南省(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和用水状况;杜梦娇等[18]构建了江苏省水资源安全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水资源安全问题进行了模拟仿真;陈南祥,王延辉等[19]、刘婧尧等[20]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并模拟仿真预测了未来几十年河南省(天津市)水资源的需求状况.张雪花,郭怀成[21]应用系统动力学多目标规划整合模型对秦皇岛市城市水资源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

另外,动力系统学还广泛应用在海洋资源[22]、湖泊[23]、森林[24]等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预测.

1.2 应用在其他行业的预测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未来的发展做预测还在财务[25]、人口规模与迁移[26]、交通运输[27]、住宅房地产市场[28]、人才市场[29]、电力市场[30]、生命周期[31]、汽车市场[32]、农业[33]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 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政策管理研究

根据系统动力学的模拟仿真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在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和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较多.

胡斌等[34]在分析企业成长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生命周期变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为管理者进行企业组织管理与活力控制提供决策支持.杨文雅[35]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了企业现金流,并对财务风险的传到路径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在项目管理方面,应用在建设项目管理[36]、软件项目管理[37]、ERP项目管理[38]、智能电网工程项目管理[39]、科研项目管理[40]等.在物流管理方面,主要运用在(区域)物流系统[41,42]、企业物流外包[43,44]、供应链管理[45]、航空物流[46]等诸多方面.同时,城市交通[47]及市场营销[48]等方面也有其应用.

3 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优化与控制研究

对系统进行优化与控制是系统动力学方法最重要的作用之一,也是应用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最终目的[49].

周仕通[50]等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对影响资金循环的各个因素进行即时分析,从而达到维护资金循环、优化不同形态资金分布、高效利用内部资金、减少集团财务风险的目的.王其藩,李旭[51]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探讨了社会经济系统的政策作用机制与行为优化的原理和方法.另外,应用比较常见的还有库存优化控制[52]、资源优化控制[53,54]、农业系统结构优化[55]、过程造价控制[56]、军事系统[57,58]等方面也较常见.

4 系统动力学在创新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系统动力学方法的越来越成熟,最近几年,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创新系统进行研究,这为创新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系统动力学在创新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区域和企业.

针对区域的应用研究,王灏晨、夏国平[59]建立了区域创新系统动力模型并以广西为例进行了仿真模拟,发现资金和人才是制约广西创新系统建设的瓶颈要素,并提出了对策.杨剑等[60]建立区域创新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从而为区域创新战略的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针对企业的应用研究,孙冰、王为[61]构建了为企业系统动力学模型,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动力效果.李柏洲、苏屹构[62]建了大型企业原始创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模型回路的分析,得出优化大型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投入比例可以提升大型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孙晓华、杨彬[63]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另外,还应用在产学研协同创新[64,65]、国家创新能力[66]、城市创新系统[67]等.

5 结论

纵观最近三十多年的国内系统动力学应用研究来看,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覆盖面也很宽.针对创新系统的研究也比较丰富,但是针对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还比较少,所以未来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区域或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领域的应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1〕胡玉奎.系统动力学——战略与政策实验室[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2〕陈国卫,金家善,等.系统动力学应用研究综述[J].控制工程,2012(11):922.

〔3〕高新才,赵玲.张掖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拟预测——兼论干旱区土地关系调整[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2(4):85-87.

〔4〕魏耀武,常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山东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2):93-97.

〔5〕曹晓晨,张林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动态模拟[J].节能,2012,31(2):8-11.

〔6〕黄元生,张茜.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能源需求规划[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8-20.

〔7〕林启太.系统动力学在矿产品产销前景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矿业,1999(2):24-26.

〔8〕唐旭,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石油产量预测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2).

〔9〕于晓勇,等.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预测中国的煤炭投资需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4).

〔10〕史立军,周泓.我国天然气供需安全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3).

〔11〕杨鑫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石油供需预测分析[J].中国能源,2015(2).

〔12〕谢丽琨,张力菠.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石油价格分析[J].价值工程,2010(13).

〔13〕刘俊良,等.系统动力学模型用于城市需水量预测[J].中国给水排水,2005,21(6):31-34.

〔14〕张雪花,等.SD法在城市需水量预测和水资源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总共给水排水,2008(9).

〔15〕田林,等.经济新区用水量预测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以天津临空产业区为例[J].天津工业大学,2009(3).

〔16〕牛志强,等.河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09(1).

〔17〕黄林显,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模拟[J].水力发电,2008,34(6):1-4.

〔18〕杜梦娇,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江苏水资源系统安全仿真与控制[J].水资源保护,2016(4).

〔19〕陈南祥,王延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河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0,29(4):34-37.

〔20〕刘婧尧,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天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8(1):106-111.

〔21〕张雪花,郭怀成.系统动力学—多目标规划整合模型在秦皇岛市水资源规划中的应用[J].水科学进展,2002,13(3):351-357.

〔22]宋南奇,等.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渤海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3(4).

〔23〕刘永,郭怀成,等.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5,16(6).

〔24〕刘晓春.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甘肃林业科技,1998(4).

〔25〕林葱.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动态财务预测模型研究[J].知识经济,2009(14):93-94.

〔26〕刘涛.我国人口系统动力学仿真预测研究[J].河北企业,2015(12).

〔27〕陈亚青,韩云祥.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航空系统客运量预测模型[J].交通信息与安全,2009(05):146-148.

〔28〕吴振华,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住宅价格预测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08):101-106.

〔29〕李焕荣,康德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人才规划研究[J].商业研究,2006(22):107-110.

〔30〕刘永强,等.系统动力学方法的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2(3);4-6.

〔31〕杨俊,余乐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短生命周期产品需求预测方法比较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9(s1):55-60.

〔32〕徐向阳,石刚.系统动力学在汽车市场预测中的运用和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1-4.

〔33〕丁毅.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粮食产量安全预测和仿真[J].粮食经济研究,2015(02).

〔34〕胡斌,等.企业生命周期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中国管理科学,2006(03).

〔35〕杨文雅.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现金流量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3(02).

〔36〕雷荣军,毕星.系统动力学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06).

〔37〕翟丽,等.系统动力学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对解决问题各备选方案的评价[J].软科学,2008(01).

〔38〕徐学军,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ERP项目管理的仿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0).

〔39〕周黎莎,等.智能电网工程项目管理模型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华东电力,2012(01).

〔40〕薛雯,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科研项目管理仿真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5(02).

〔41〕桂寿平,等.区域物流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算法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0).

〔42〕尤安军,庄玉良.系统动力学在物流系统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物理技术,2002(04).

〔43〕赖明勇,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物流外包耦合情景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009(10).

〔44〕袁嫣.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决策模型及仿真分析[J].物流技术,2013(09).

〔45〕彭志高,滕春贤.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网络仿真模拟的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7(02).

〔46〕王超,穆东.基于系统动力学的UPS航空物理发展历程分析[J].综合运输,2014(02).

〔47〕徐东平,薛小杰.城市交通中“路权”的系统动力学仿真[J].生产力研究,2016(03).

〔48〕付红桥.市场营销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研究——某企业案例[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02).

〔49〕陈国卫,等.系统动力学应用研究综述[J].控制工程,2012(11):218-219.

〔50〕周仕通,等.基于系统动力学基础的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51〕王其藩,李旭.从系统动力学观点看社会经济系统的政策作用机制与优化[J].科技导报,2004(05).

〔52〕刘声高,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零售店库存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2011(09).

〔53〕程叶青.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01).

〔54〕涂小松,等.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土壤质量调控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02).

〔55]张妍,于相毅.长春市产业结构环境影响的系统动力学优化模拟研究[J].经济地理,2003(05).

〔56〕黄晓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57〕赵占龙,等.基于SD的军事行动与战略储备关系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6(12).

〔58〕罗飞.系统动力学在武器装备全寿命费用控制中的应用[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5(01).

〔59〕王灏景,夏国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广西区域创新系统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6).

〔60〕杨剑,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8).

〔61〕孙冰,王为.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仿真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8).

〔62〕李柏洲,苏屹.大型企业原始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2).

〔63〕孙晓华,杨彬.企业自主创新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02).

〔64〕曹霞,张路蓬.基于SD仿真的政府行为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驱动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24).

〔65〕王延荣,赵文龙.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10).

〔66]刘凤朝,冯婷婷.国家创新能力形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应用[J].科研管理,2011(8).

〔67〕李兵,曹方.基于系统动力学城市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

N941.3

A

1673-260X(2016)11-0130-03

2016-08-09

河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的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问题研究(162400410061)

猜你喜欢

学报动力学预测
无可预测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致敬学报40年
不必预测未来,只需把握现在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