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03-29李佳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体验式技能教学模式

李佳莉

(安徽工程大学 机电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引导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李佳莉

(安徽工程大学 机电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施了新课程改革,要求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促使人才得到全面培养.“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有效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本文首先对“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探讨了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设计,最后针对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高校体育教学;应用;效果

新时期,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为了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积极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了教学模式和理念的转变.“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增加对体育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了解.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背景下,交流能力、协作意识都得到了提升,自主参与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因此在未来的人才培养中,该教学模式体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概述

1.1 含义

新时期,我国在积极进行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并对先进管理理论进行了应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产生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该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将启迪教育、实践教育和体验式教学进行了充分的结合,在教学中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励,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包含多种内涵,首先开放性的教师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并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逐步引导并督促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对知识内容产生自己的体验,并在交流过程中,养成自主思考、团队合作的习惯;其次,探索性体验.“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主体彻底转换成学生,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自主展开实践,面对知识的学习不再等待教师的灌输,而是开始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从而对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

1.2 特征

首先,侧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并从中产生自己的体验,新鲜的课程设计基于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并逐渐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和探索兴趣.

其次,侧重于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利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知识将进行逐步摸索,层层深入的掌握,有助于学生更加灵活的掌握知识应用的规律,在同学生以及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还能够对自身的不足产生深刻的认知,并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因此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有助于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拥有不同的优势以及个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一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利于学生将自身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2].而“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思考和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2 “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2.1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在应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高校体育教学中过程中,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目标基础之上.而本文展开研究的过程中,希望通过“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实现以下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对基本动作技术进行充分掌握;②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③提升学生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引导学生在积极利用该平台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体育学习兴趣,并在练习中逐渐掌握合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3].

2.2 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步,利用游戏导入课程.课程开始时,利用游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生做游戏中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当中;第二步,明确学习内容,并构建挑战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通过互相帮助对体育活动技术展开练习;第三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对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对技能掌握的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并适当的给予学生一定鼓励;第四步,组织学生展开学习反思.促使学生对自身的不足产生深刻的认识,并同其他同学展开经验交流,从而深入的对知识以及技能进行掌握[4].

3 “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跳远教学中的实验

首先,构建实验小组两个,每组包含学生40人,一组接受“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学,另一组利用传统教训模式展开教学,实验持续时间为16个学时;其次,实验前,对学生跳远学习的兴趣、技能、身体素质以及社会适应努力等多个角度进行调查和记录,其中身体素质的统计包含立定跳远、50米跑、身高和体重等项目;再次,根据以上教学流程,对一个小组进行跳远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蹲踞式跳远”知识内容进行掌握.

在16课时的教学以后,对两组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进行评价和达标测试,并将两组学生产生评价和达标测试中产生的不同数据进行对比[5].在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小组A使用的教学模式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进行具体内容的讲解和示范,接下来再由学生进行练习;小组B应用的教学模式是“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教师设计课程游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以及具体技能进行体验,接下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经验总结和经验交流,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及技能要领的总结,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更加具体的实践.

两个小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相同的学习内容进行相同时间的教学,在进行教学评价和达标测试的过程中,由专业教师负责监督,并以打乱的顺序进行测试,提升实验的真实性和效率.

4 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4.1 技能掌握程度分析

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分析学生对相关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过程中,应将立定跳远、50米跑、身高和体重等项目作为重点考察的内容,组织两组学生进行技术比赛,并将比赛结果进行量化评分,在对平均值进行获取的过程中,对学生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

在应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后,对两个实验小组在技评以及达标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此项指标中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差别.而根据P值的差距可以看出,应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帮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相关技能的教学目标,而A组从技评以及达标的角度都较B组高,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应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参与程度、学习兴趣以及思考和总结能力的培养,在从思想上对技能以及知识产生深刻认知的过程中,相对的技能练习时间减少,因此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掌握技术的能力相对较低[6].由此可见,在应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将相关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的认知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4.2 学习兴趣提升程度分析

在衡量大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的提升程度过程中,应将自主学习、积极性、消极性以及课堂参与程度作为重要的观察指标.而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项目的程度可以充分说明学生在面对体育项目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积极性和消极性;而学生的能力以及动机在体育技技术学习中的体现是判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而学生在特定时间内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可以用于判定学生体育学习的参与程度;而学生对体育相关报道以及新闻的关注和了解程度可以作为判定学生体育关注程度的依据.

应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后,学习兴趣各个相关因素都呈现出较大的变化,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而消极性明显降低,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相关指标上升的幅度最大时为7个指标[7].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相对薄弱导致的,充分说明教师在接下来应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应增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内容.而没有应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展开教学的学生,学习前后的学习积极性、消极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总而言之,在应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高校体育跳远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和相关活动中来,并逐渐养成参与意识[8].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必将更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缺陷.

4.3 适应能力提升程度分析

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全面培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应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适应能力的提升程度进行分析,应当包含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协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根据相关规定,本次对大学生适应能力提升程度分析的过程中,包含以下维度,分别为:角色、人际、环境生活以及团队适应性.

学生由高中的被动学习环境相高校自主学习模式融入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挖掘自身学习能力,并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是体现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关键.而“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中可以对学生人际适应性以及角色适应性等进行提升,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重要环节.

在经过“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以后,各种社会适应性维度都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实验前后该组学生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等多个角度都有所提升,最高提升了6个指标,最明显的提升体现在团队协作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

“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学生在学习前后在环境适应以及学习适应两个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但是其他方面的变化不大.这说明,高校体育教学传统教学模式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以及学习适应能力[9].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个人角色适应和人际适应等角度的功能较低,因此同“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相比,教学效果相对较差.

总而言之,在应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影响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各个因素都能够得到提升,A、B两组经过不同模式的学习,社会适应性拉开了差距.在学习适应和环境适应两个角度来看,B组比A组高出了3个指标,充分说明“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功能,同时该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以及人际适应等能力的过程中,也发挥了较大功能.由此可见,“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5 结论

综上所述,从“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来看,其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对相关体育项目技能进行更加深入的掌握,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适应周边环境的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引导其更好的应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短期内是无法呈现出明显的效果的,高校体育教师应长期坚持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应用,才能够将其功能进行全面的发挥.

〔1〕王亮华,李明.论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普修课中的应用 [J].教育与职业,2012(20): 92-93.

〔2〕金承哲.在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中构建“体验式拓展教育”探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0(06): 21-24.

〔3〕杜长亮,金鹏.户外体验式培训引入高校体育选项课的可行性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03):110-111.

〔4〕张曙林.体验式教学在普通高校足球课中应用效果的实验研究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02):27-29+95.

〔5〕李华.体验式培训理念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启发研究[J].电子测试,2015(16):155-156.

〔6〕薛冰.体验式学习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研究[J].内江科技,2013(04):97+30.

〔7〕金璐,王浩.户外体验式拓展训练融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实践研究 [J].当代体育科技,2013(14):54-55.

〔8〕叶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体验式教育”教学方式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06:85-86.

〔9〕李丽英.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J].体育世界 (学术版),2016(02): 108-110.

G807

A

1673-260X(2016)11-0106-03

2016-07-02

“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2015xjjyxm06)

猜你喜欢

体验式技能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