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经济管理发展研究

2016-03-29宋森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民营企业经济

宋森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 巩义 451200)

民营经济管理发展研究

宋森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 巩义 451200)

民营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过了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发展影响下,我国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的重要力量,同时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方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也在不断发展进步.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行的经济形式,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天然主体,拥有着巨大的生命力,而且在各行各业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国民经济的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由此可以看出,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民营经济将在条件更为灵活的市场中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为此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支持和推进国营经济的发展,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国营经济的发展依然要依靠各方面的扶持可持续发展.

民营经济;管理发展;对策与建议

1 民营经济概述

1.1 民营经济的概念

关于民营经济的定义,尚未形成一致的观点.一种较为认可的定义是,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及国有控股、集体经济、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的经济组织,它的主要成分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民营经济中又占据了绝大部分.在当前有关民营经济的统计资料和研究文献中,基本上也是按照如上的构成成分加以统计和分析研究的.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民营经济与市场经济天然融合.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属于中性的概念.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经济细胞和基本元素,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营经济也应该是个中性的概念.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营经济所涵盖的内容日益丰富,范围也更加广泛.它的概念也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本身还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因此其内涵和外延都会随着经济发展过程的发展而不断的拓展.所以,我们应该客观而全面地理解民营经济的概念,不要以是否民营来对其做出制度性的判断,要给民营经济以一个客观、公正、公平、宽松的发展环境,使民营经济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1.2 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第一个阶段:民营经济发展中断阶段

解放之初,中国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商品化程度十分低.从1953年起,中国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转向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要求,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粮、棉、油等重要物资和工业原料实行统一管理和分配,在对私营工业继续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的同时,扩大和发展公私合营的高级资本主义.在短短的1953—1956年三年间,三大改造完成,其结果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历史轨迹,民营经济由原来的绝对优势和主体地位,大幅度下降到微不足道的地位.国有经济取得了绝对优势.全国个体经济的就业人数在1977年和1978年降到整个五十多年的最低点,只有约15万人左右.原先残留下来的少量个体经济荡然无存,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中国唯一的经济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和发展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这一阶段,民营经济的发展出现中断.在50年代后期,国家认为社会主义应该实行完全的公有制,公有制应该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完全否定资本主义.长期批判资本主义的结果,使人们把资本主义当作一种政治制度,看作是反动、倒退的同义语,忽略了它是一种经济关系,没有研究这种经济关系产生和消亡的客观基础.

第二个阶段:民营经济的复苏阶段.

中国工业企业已是单一的公有制企业,而且公有制主要采取了国家所有制形式.这种以国家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越来越暴露出它自身的缺陷.这一阶段中国已经开始认识到了经济利益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始积极利用经济利益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中国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进程中已经注意到了市场的因素以及市场因素对人们经济利益的调节作用,私营经济的作用日渐体现出来.

第三个阶段: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机遇阶段

此阶段民营经济开始向重化工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发展;在区域分布中民营经济也逐渐由东南部向中西部发展;民营企业开始涉足国有经济垄断的军工、航空、石油、文化、教育等多领域,全方位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十六大以来,中国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框架更加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成熟,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融入了国际市场经济的洪流之中.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法律上的“平等”保护和经济上的“平等”竞争这两个“平等”思想是中国所有制理论的突破,是民营经济理论的又一次飞跃.这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将会促进民营经济的更全面的更高水平的发展.

2 民营经济的贡献

现以河南省为例阐述民营经济的贡献.

一是经济社会贡献突出,社会效益日趋明显.民营经济创造的生产总值、消费品零售额及纳税额在全省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一些县、区民营企业纳税额已占所在地区财政收入的30%以上;巩义、偃师、郾城、长葛、长垣等县市高达60%至70%.到今年10月31日,全省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至1亿元的私营企业达986家.

二是使各产业结构协调共同发展.目前,全省个体工商户从事第一产业的占总数的0.71%、从事第二产业的占22.29%,从事第三产业的占77%;而全省私营企业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占总数的46.54%.特别是近两年来,我省民营企业大举投资效益农业,有效地带动了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

三是与国有经济互相融合,相互促进,呈现越来越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民营经济已经开始影响我国的各行各业,并且随着全面改革的发展,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

3 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外部环境对民营经济的影响

许多的民营企业为减少企业生产和管理成本,逐渐形成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在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使民营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企业稳定下来而且有了一定的收益之后,很多民营企业出现抢夺所有权的问题,进而使刚刚稳定下来的民营企业再一次经历动荡,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在产权分配中,因为家族关系建立起来的民营企业的资产往往在极少数人的控制下,对市场的发展方向的掌控度较差,所以民营企业的发展就不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虽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措施,保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地位平等,但是有些地方政府还是比较偏向于国有企业,民营经济也因此很难接触到一些高收益或者风险较低的领域,有些则需要复杂的审批手续进而使民营企业望而止步.一旦民营企业出现经济危机急需向银行进行融资时,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待遇有了更加明显的差别.银行批示贷款时首先会考虑风险性,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贷款使银行承受更大的风险性,因此同样的申请要求国有企业处于优势地位.即使在经过层层审批和考察之后银行同意融资给民营企业,但是在数额上却无法填补民营企业上的资金缺口.

3.2 民营企业内部问题.

民营企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由个人成立,随着家族成员的加入逐渐发展的企业,所以很多民营企业的内部会出现很多问题.企业的财务工作往往由亲属来管理,但是从业人员却缺乏专业知识,无法整理出很直观的财务数据,缺乏完整的工作分配制度及规范,使生产效率下降,对企业的发展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缺乏创新,很多民营企业只是建立表面的企业文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只有及时的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价值的企业文化必然不会长久.因为很多民营企业的福利待遇对于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说较低,所以很难吸引到高技术人才,因此会导致许多专业型人才的短缺.由于民营企业的人才缺乏和安于现状的意识,企业的技术革新工作往往会出现滞后的现象,使民营经济的发展出现缓慢的现象.

4 如何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4.1 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政府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做好监督和调节的角色,使民营经济真正的渗透到我国的各行各业.对审批程序和方法透明化,设立监督部门,避免故意阻碍现象的出现.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民营企业的财产和权利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不断探索民营企业融资的新途径,提高银行贷款的审批效率,放宽资金限定的额度,解决民营企业经济出现短暂问题的后顾之忧.安排专人跟进每个审批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民营企业的信誉度和收益较好,则对负责人进行不同程度的业绩奖励.

4.2 民营经济的自我完善

对民营企业的内部运营模式进行改革,打破传统的经营理念,建立完整的工作分配体系,聘用专业型人才在技术性岗位上,确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强大.选举能力强的法人作为企业的领导人,以便于带领企业走正确的市场方向.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通过企业文化培训使员工了解企业文化进而接受企业文化,通过约束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形象来提升企业的形象.同时,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不断改良旧的技术,更新企业的生产技术,充分利用旧技术的优点并不断探索新的改良途径.成立专门的创新部门,在企业的内部不断挖掘创新型人才,并及时了解市场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不断创新和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体现在促进增长、创造就业、提供税收、促进创新等多个方面,当前,民营企业在外部市场环境中仍面临着产业进入和要素获取等方面的约束,同时在自身层面也面临着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治理结构优化等改革使命.未来,中国在整体上需要切实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借以改善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民营企业需要立足经济新常态,推动产品和技术创新,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以此形成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新型动力源泉.

〔1〕张雪燕,李靓.亚投行的机遇和挑战[J].时代金融(下旬),2015(17).

〔2〕谢健.民营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JJ.中国工业经济,2002 (10):25-26.

〔3〕丁任重,孙根紧.新时期我国民营经济的转型与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2):33-34.

F276.2

A

1673-260X(2016)11-0037-02

2016-08-10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民营企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