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应用型人才教育的背景研究——以美德英为例

2016-03-29吴小芳邢存海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大众化应用型德国

吴小芳,邢存海

(1.滁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2.滁州学院 组织部,安徽 滁州 239000)

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应用型人才教育的背景研究——以美德英为例

吴小芳1,邢存海2

(1.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2.滁州学院组织部,安徽滁州239000)

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发展背景的梳理发现:(1)背景因素主要有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职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增加、大学适龄人口的猛增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需要等;(2)美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学生认知特点因素.

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教育;背景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各国均大量培养专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基于国外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及市场需求的论述,本论文主要探讨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发展背景,试图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西方发达国家是如何意识到要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2)在众多促使西方发达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因素中是否考虑了学生特点因素.

1 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背景

总体而言,“应用型人才”(职业技术人员)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变革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产物,但各自在应用型人才(职业技术人员)提出背景方面又有各自的特点,以下主要对美、德、英三个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的提出背景进行论述.

1.1美国发展应用型人才教育的背景

根据马丁-特罗的西方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理论,美国的高等教育约在1953-1954年间开始步入大众化阶段.根据刘宝存[1],促使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动因主要有三点:(1)第三次科学技革命使美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促使社会经济结构和职业结构不断变化,增加了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量;(2)高等教育年龄阶段人口激增,给各级高等教育极大冲击,要求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充;(3)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使美国意识到必须彻底改造美国的教育制度.在这些因素的驱动下,美国政府通过高等教育立法、增加高等教育经费、确立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政策、加强大学的科学研究、加强研究生教育和改革本科生教育等措施来实施高等教育改革.

在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早期,这些措施确实带来了许多效果,如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改善了美国的国民素质和专业队伍的构成等,使得美国高等教育在60年代进入了“黄金时期”.但此次改革是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为依据,加强了基础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才能培养,但对职业培训重视不够.70年代初,人们开始对60年代的改革提出质疑.其中之一便是:高等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的要求,应重视培养从事实际生产工作的专业人才.这一动向受到国会的重视,1972年教育法草案便采取措施,重点加强高等学校低年级的职业技术培训.于是,美国的应用型人才教育孕育而生,旨在培养适合职业需要的人才.

美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机构是社区学院.实际上,自1968年以后,美国联邦政府迫于越南战争和经济危机等压力已经放弃了优先发展高等教育的方针,只对社区学院和医学等专业教育的资助有所增加.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还与人们对“学生与学校关系”的观念改变有关.“学生消费者第一”观念的提出重新定位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即买者与卖者的关系,学生来学校接受教育是来购买教育,是教育的消费者,学校要满足学生消费者的需求.为了适应学生消费者的需求,美国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学院,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六十年代相比,七十年代的美国大学生具有更为明显的职业倾向,兴起了一场“职业教育运动”.

为了在这场运动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及适应财政危机、公众信任危机和学生来源危机,美国四年制高等学校采取在调整中求发展方针.许多“学术性”院校也开始发展职业倾向性的教育计划,如许多文理学院增设了一个或更多职业性或专业性系科,以工商管理为主,还有工程、护理和有关卫生保健的系科,正向综合性学院和大学方向变化.被社区学院和各类职业技术学院所注重的学士学位以下的职业教育计划,已被90%以上四年制学院和大学承认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1.2德国发展应用型人才教育的背景

德国发展应用型人才教育的背景与美国稍有不同.根据上文所示,美国的应用型人才教育是在其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才开始,美国大众化早期是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只有1/5的适龄青年能进入高校学习,仍有4/5适龄青年不能迈入高校大门.同时,美国企业常抱怨美国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无法满足企业对实际操作人才的需求.为此,美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兴办多所社区学院,为更多高等教育适龄青年提供高等教育机会,又为市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职业技术人员.而德国应用型人才教育是随着德国大众化进程而产生,几乎同步进行,可以说德国的应用型人才教育开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互为各自发展的推动力.

德国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大众化进程,历时从1969到1997年的近30年时间.这30年也是德国开始开展应用型人才教育的30年.德国负责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机构是高等专科学校或专科学院(后又叫应用科技大学).德国大力兴办高等专科学校发展应用型人才教育的驱动力主要有三点.一是新型工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各种新兴工业的相继出现,新工业新技术人才需求量激增.当时传统的德国大学迫于社会压力,试图培养新型科技人才,但以失败而告终.为了为蓬勃发展的工业技术提供所需人才,建立有别于传统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形式已是大势所趋.高等专科学校因符合这一趋势而成为德国的首选.二是50年代,大学适龄人口急增导致高等教育需求不断膨胀,原有单一型高校体系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这加剧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传统大学、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进而使德国相关人士开始考虑创建新型大学以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三是政府参与支持.一系列高等教育法律的颁布逐步确定了高等专科学院与传统大学的同等地位.1968年和1976年分别颁布的《联邦共和国各州同一专科学校的协定》和《高等学校总纲法》逐步确定了高专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办学定位,即高等专科学校要培养具备基本理论知识、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人员,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为之服务;而根据1985年重修的《高等教育总法》,专业学院与大学“不同类型,但是等值”,二者地位相同,即职业技术教育和传统高等教育分属于不同教育体系,各有各的评价手段,两种教育体系培养的学生没有高低之分.

此外,与美国相比,德国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途径方面相对而言比较单一,主要通过新型高等院校一种方式,而美国的措施则较为灵活,除了大力发展培养职业技术人员的社区学院外,各个大学,以文理学院为主,相继增设相关职业系科或职业课程.

1.3英国发展应用型人才教育的背景

与德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和应用型人才教育发展之间相互依存、互为驱动力、同时发展的关系相比,英国的则不同,英国的应用型人才教育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但是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落后于应用型教育发展的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才进入大众化阶段.那么,造成英国应用型人才教育发展超前于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主要归因于英国高等教育高质量的追求以及对会出现“廉价教育”的过分担心.

在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前至二战后的一段时间里,与美国和德国一样,英国也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但是英国高等教育一贯以“保守”闻名于世,英国人甚至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很少用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因为他们认为大学就是大学,高等教育则是与高等技术教育等非大学机构相联系的,会导致“廉价的教育”的出现,教育标准会下降,学生质量降低.出于这种考虑,一向专注学术性课程的英国大学不可能从事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职业性、专业性和工业性课程,只能由非大学的高校去承担.正如克拉克所指出的,如果社会不能从原有机构中获得它所需要的东西,它将导致其他机构的产生.英国政府开始兴办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多科技书学院.多科技术学院是独立于大学之外的非大学高校,主要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这类人才不需要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知识体系,但要求很强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知识岗位适应能力.

同时,为了保障科技术学院的学位质量,英国政府成立了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还于1964年宣布实行高等教育双重制.正是由于英国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双重制的存在,使得多科技术学院在其成立之初在推动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方面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因为两者在保证二战后英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质量问题的同时限制了职业技术人员数量上的快速增长,从而阻碍了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使英国高等教育突破重重阻碍而实现其大众化进程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英国政府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强烈意识到英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落后于其它西方国家.美国在50年代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70年代开始全面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德国在60年代末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同时全面发展其职业技术教育.显然,英国高等教育发展落后于美国和德国,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挑战.英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高科技应用型人才,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二是,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呈现多层次特点,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这使得多科技术学院继其成立后得到快速发展,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可以说,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是多科技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正是由于多科技术学院在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及满足社会需求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多科技术学院要求获得与普通大学同等的权利与地位.所以,英国政府在1992年的《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法》中废除了维持20多年的双元制,建立了统一的高等教育系统,将所有多科技术学院提升为“新大学”,与原来的传统大学平起平坐.

2 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应用型人才教育的思考

通过对西方国家尤其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提出背景的梳理显示:(1)在众多促使应用型人才教育发展的背景因素中,市场需求是其主要驱动力.二战后,西方国家受到第三此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对职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迅速上升.(2)学生因素在发展应用型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各国在发展应用型人才教育时都考虑了学生因素,但是大多都只是谈及大学适龄人数增多和学生来源增多这两个因素,而美国则进一步分析了学生需求因素.学生的需求基于其自身经历,可反映其内在的知识结构,而知识结构又是人的认知能力一部分,所以说学生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此推到分析可知,美国在发展应用型教育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学生认知能力因素.(3)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大众化之间的关系稍有不同.在美国,应用型人才教育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才开始发展的,大众化是美国应用型人才教育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在德国,应用型人才教育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同步进行,相互依存,互为驱动力;在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落后于应用型教育发展,应用型教育发展初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作用不是十分明显.(4)各国传统大学在发展应用型人才教育中所参与程度不同.在美国,社区学院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但是传统大学如文理学院也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德国,专业学院负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传统大学试图参与这项任务,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在英国,多科技术学院负责此项任务,而传统大学却不屑做这件事情.

〔1〕刘宝存.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育改革初探[J].外国教育研究,1988(2).

〔2〕贺庆国.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49-650.

〔3〕邱艳萍.德国高专兴起的历史动因及其启示[J].陕西教育,2014(1-2).

〔4〕朱镜人.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7(6).

G465

A

1673-260X(2016)10-0254-03

2016-06-13

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zdjy128)和滁州学院教研项目(2014jyy027)

猜你喜欢

大众化应用型德国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德国弃煤的烦恼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梦梦”“娇庆”德国行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