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发展历程与当代教学的新思考
2016-03-29林江
林江
(呼伦贝尔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田径发展历程与当代教学的新思考
林江
(呼伦贝尔学院体育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在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中,田径运动项目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情况之一.但是,中国的田径运动教学还不够完善,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尚未有对中国田径参加奥运会的系统回顾与总结,更未有将当今世界田径发展面临的问题与中国田径发展相关联的研究报道.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提出了当代教学新思考,以供相关人士研究参考.
田径;发展历程;当代;教学;新思考
在各个国家中,田径运动已经是最基础战略性奥运项目,自从现代奥运会复兴以来,田径运动一直都是设项最多的运动项目之一,各个体育强国都认为,田径运动的强弱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整体实力的强弱.在1998年,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富荣曾明确指出,只有抓好田径、游泳这两个基础战略性运动项目的训练工作,并且取得胜利,中国才能确保在奥运竞争的所有国家中获得一席之地和尊重,才能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由此可见,中国田径运动发展及战略对策的研究是有十分重大意义的.以下就是本文对我国田径教学的发展历程、当代田径教学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1 田径教学的发展历程
田径运动人类共有的运动项目之一,在历史长河中,走、跑、投基本是生活所必备的常识,在现实生活中起到一到的功用,无论在远古的过去,还是现代生活之中,田径运动都一直为人所使用,人类为了生存,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生活用品、原材料、等每天都奔跑在的大自然过程中,通过各类走、跑、投、打斗获得生活必备品.古时人们也会把这些技能进行比赛,逐渐产生了田径运动的雏形.田径运动在古希腊举行的第一届古奥运会就是正式的比赛项目之一,由此可见,在古代田径运动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百余年来,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展,田径运动也随之迅速地发展,人们对田径运动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现代田径运动开始形成、发展的时期,在这期间,田径运动的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1913-1920年,由于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各个国家都急于发展各国的经济与建设,是世界田径运动的成绩下降阶段.直到1946年,苏联田径理论家对田径运动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田径运动的技术提出改进意见等.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一些原因,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一直未被认可,直到1975年,中国经过多次提交要求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上的合法席位的申请,与此同时,在许多国家也要求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呼声中,国际奥委会决定在1979年11越6日才正式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中合法席位.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许多制度都在完善中,对于田径运动教学也是在模仿其他国家,甚至是生搬硬套,这给中国田径带来了很大的弊端.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国也开始了对田径运动进行了新的探索与研究,并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田径运动教学模式.中国参加奥运会仅仅60余年,回看中国田径运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田径运动在党和国家正确体育发展战略及全国田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中国田径体育健儿在历届奥运会上都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
2 当代教学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中国传统田径运动一直在传统军事体育训练的思想主导下进行,未能进行一系列良好的改良.导致田径教学出现了一系列诸多问题.这使得中国田径运动事业的发展,一直都很缓慢.随着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奥运会田径运动项目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体育教育部门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加大了对田径运动教学的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与研究.
2.1整体实力不强与世界田径强国差距较大
田径运动一直是奥运会最重要的体育项目之一,在各个体育大国都体育竞技的整体水平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也是奥运会的第一金牌大户,有史以来都是备受人们关注的项目,也一直是我国冲击奖牌的最大弱点.据统计,第1~29届奥运会共产生3867枚金牌,其中田径801枚,大约占金牌总数的20.8%,而我国在第23~29届奥运会共获得153枚金牌,其中田径运动项目仅获得5枚金牌,占金牌总数的3.27%.尤其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田径运动比赛中,我国田径运动员仅获得2枚铜牌.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田径运动的整体实力还薄弱、整体水平仍然不强,在争夺奖牌的对决中,缺少优秀的田径运动选手,不能将优势项目集体化,不能成为长期可持续性战略.
2.2自身发展不平衡,阴盛阳衰的现象仍在延续
回看中国的田径运动的历史,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女子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远比男子运动员的辉煌.在中国田径运动员获得的39个世界冠军中,其中女子运动员就获得了32个,占总数的82%,男子运动员仅获得7个,占总数的18%;在我国田径运动员超创世界纪录中,共有20名运动员,49次超创14项世界纪录,其中女子运动员17人.可见,中国田径自身发展不平衡,女子水平明显高于男子,多年来“阴盛阳衰”的现象依然存在.自父系氏族社会以来,男子一直是这个社会的主要体力运动者,这就说明,男子的体力要远远的大于女子,而在运动会上,男子却不如女子,这说明,男子运动员的潜能还没有被完全的激发出来,不能爆发出运动员自身的巨大潜能.所以,激发男子运动员的潜能,改变中国体育运动“阴盛阳衰”的局面是主要而长远的决策之一.2.3紧张与发挥失常仍是重大比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奥运会上,许多运动员因为心里素质不好,或因某些原因在比赛中发生失利,直接导致了比赛败.据相关报道显示,在第27届奥运会中,我国参赛的26名田径运动员,仅有3名运动员的水平得到正常发挥,其余23名运动员均未发挥由于心理紧张,而与金牌或者奖牌失之交臂,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一点是极其可惜的,心理素质训练相对较差,也是当下体育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加强田径运动员的心里素质的培养与建设是十分关键的,例如;中国运动健儿刘翔,在平时训练时,成绩十分优秀,但是在某次比赛中,他却多次出错,最终奥运冠军奖牌与他擦肩而过,这不仅是运动员自己的遗憾,也是许多中国人的遗憾.
3 现代田径教学新思路
3.1进一步加强后备力量的选拔、培养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后备人才是田径运动发展的持续动力,与大多数项目一样,积极进行第二、第三梯队建设是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国家的田径运动项目有了雄厚的后备人才资源,中国田径竞技水平才能步入世界前列.目前,女子团体仍是竞技比赛中是主体,男子运动员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在中国体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教育部门就应该广招那些有潜力的田径运动人才.在报纸上招收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多发布一些中国田径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通过优异表现为国家赢得荣誉的信息,激发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使每一个孩子都想当体育大明星,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自主的报名参加田径运动.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宣传体育知识,让全社会都关注体育事业,从而为中国田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中国媒体也将体育当成娱乐大众和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
3.2进一步完善亚运、奥运选拔制度
运动员参加亚运会或者是奥运会是代表祖国参赛、为国家争光的事情.运动员的选拔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中国田协已经出台了奥运会运动员的选拔程序和规定,但是,也有一定的不足.在选拔运动员的过程中,田协工作人员既要坚持原则,严格按照规定和制度选拔,有时也要灵活选拔,不要让国家的体育人才因一些无关紧要的规定而不能参加奥运会,例如第13届亚运会的选拔赛,辽宁的“马家军”便因没有参加中国田协规定的国内田径大奖赛而失去参加亚运选拔赛的机会.这样的事情会给运动员的心里造成巨大的压力.也在某种程度上有违初衷.除此之外,中国也可以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对运动员的的选择机制,来进行一系列措施的使用,比如说自由推荐与自评机制,这样既可以选拔出那些优秀的运动员,也可以发现那些在民间的、有巨大潜力的运动员.在这样的选拔赛中,选手都是凭借个人的能力,获得比赛的资格,绝对公平公正.
3.3赛前教练与运动员进行有效沟通
运动员经过层层的选拔赛后,最后终于可以参加奥运会了,能为祖国争光了,但是在参加比赛之前,面对各国家实力强横的队员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压力和紧张的情绪.运动员带着这些情绪参加比赛往往都不会发挥出平时的水平,甚至在比赛中造成失利而与奖牌“擦肩而过”.所以在赛前教练与运动员沟通,通过教练的观察能力,帮运动员设计好技战术.用语言的激励能力,使赛前运动员的心理得到调控,身体恢复调整.
4 结语
现代奥运会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递进,对田径项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以田径为主流的赛事参与对大国政治来说,对国家形象、社会影响力均有着一系列的影响,同时,也对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为了使中国体育事业变强,成为体育强国,中国的田径运动必须要进行新的突破,去研究和探索出一条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发展策略.让中国的田径运动有一个全新的面貌,彻底改变落后的局面.在研究与探索中,也要吸取国外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中国田径运动才会走在世界前列.国家也要加大对田径运动的投资力度,让科技与运动结合,形成田径科研、训练一体化体系.热切期盼中国田径早日走出“轮回周期”,踏上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让大家一起努力,把国家体育事业建设的更加辉煌,更加繁荣,要让中国体育事业永远走在世界前列.
〔1〕万炳军,许树海.新体育课程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内容建构的理性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6(2):105-107.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49.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6-126.
〔4〕曲宗湖,顾渊彦.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7,11.
G82
A
1673-260X(2016)10-0182-02
2016-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