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历史发展、成就及问题
2016-03-29超叶荣国
管 超叶荣国
(1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2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历史发展、成就及问题
管超1叶荣国2
(1巢湖学院,安徽巢湖238000)(2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体现出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论规律。回顾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这一历程,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统一了思想认识,确立了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基本思路;解决了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基本问题;建立了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体系;同时我们又面临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已取得的成就,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指出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对改进和加强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而日益兴起的。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中,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发达国家,一直以来也成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研究的热点与焦点。“我们把视线转向美国,并不是为了亦步亦趋地仿效它所建立的制度,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适用于我们的东西;更不是为了照搬它的教育之类的制度,我们所要引以为鉴的是其法制的原则,而非法制的细节。”[1]170多年前,法国著名政论家托克维尔的表述对于今天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意义作出了经典回答。
1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回顾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历程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90年代的萌芽阶段、90年代初期到21世纪初期的起步阶段、21世纪初期以来的全面发展阶段。
1.1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萌芽阶段
目前,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阶段划分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国内也有研究者把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90年代初期至中期的起步阶段、90年代中期至后期的发展阶段以及2000年以来的突破性发展阶段。[2]笔者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转移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正确轨道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更是为中西方全方位的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石。美国作为战后综合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成为我国学者研究、比较、借鉴的重点。这一阶段,出现了一些介绍美国德育理论与实践的论文,主要有《价值澄清学派的道德教育学说》,希望能较多地了解当前西方德育理论和实践领域动向,同时也希望批判分析和有选择地借鉴其中有启发意义的意见[3]。《当代国外大学德育的侧重点》则概括介绍了美国大学道德教育的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由此带来的良好效果[4]。《美国的道德研究与中学德育教育》一文的作者根据受邀到美国讲学和访问的亲身经历,介绍了美国的道德教育研究的理论、中学道德教育的实践、美国中学道德教育的课程与方法以及道德教育的组织设施[5]。《科尔伯格学校道德教育实践述评》则介绍了当时风靡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流派——道德认知与发展学派[6]。在这一时期,虽然由于国内“左倾”思想遗留下来的影响还没有彻底的根除,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这一课题还没有正式提出,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春风沐雨,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观念开始更新,一些教育界的先行者对美国的德育流派、德育改革、德育实践、德育方法与途径、德育的课程等进行介绍,同期也刊登一些美国德育的译著、期刊、调查报告等。尽管当时对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还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国内先行者们却仍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突破思想上的束缚,开拓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野。
1.2 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是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突破了思想上的束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市场经济和美国的市场经济有质的区别即社会制度不同,这注定了我们既不能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也要避免重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物质富裕,精神荒芜的覆辙。但是“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7]要想吸收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就要了解、比较、鉴别,并在实践中提高,“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8]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1995年,杨静云发表了系列文章《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美国社会政治观价值观思想道德教育的考察》,文章指出:“过去,不少人对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是否有政治的、思想的、价值观的教育,不甚了解,甚至认为美国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其实不然,美国很重视意识形态的工作,很重视政治观、价值观教育,很重视德育。”[9]可见,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具有不同的阶级特质,统治阶级总是利用一切的手段与方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维护自己的统治,培养自己的接班人的目的,这是中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的共性;1996年中国赴美道德教育考察团进行了为期16天的访问考察,分别就道德教育的理论、原则、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学生事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考察、交流和探讨。考察报告指出:“美国的道德教育和美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美国思想、性格和行为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集中体现了美国的主体意识形态。”[10]从某些方面来说,美国道德教育的做法是成功的,这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正是由于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共性,才存在比较的基础;又具有各自的个性,才有比较的意义。1996年夏伟东赴美实地对美国的道德教育进行考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阐述了美国青少年存在的十大道德问题,这篇对美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介绍文章在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过程中具有典型的意义[11]。1997年魏文英通过自己在美国的考察,对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归纳,论述了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视对全体国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阐述了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从实际出发,有它的适应性和实践性;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以及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等方面的特点[12]。陈立思在《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无名有实”,但体现出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极强的社会适应性、浓厚的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广泛性特点;美国的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其课程设置所体现出的德育思想以及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突出成效的主要经验[13]。这一时期,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打破了思想上的束缚,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也开始了真正的起步阶段。
1.3 21世纪初至今是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全面发展阶段
21世纪初至今,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的掌握材料转入到具体分析阶段,即围绕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即目标、内容、方法、途径、模式及其延伸的内容全面展开,如课程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宗教教育等。中美两国由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方法和途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一阶段涉及这方面的论文主要有《中美两国高校德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比较》[14]、《西方国家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浅析——“以美国为个案”》[15]、《中美学校德育实施途径比较研究》》[16]、《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7]、《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18]、《当代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19]、《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20]、《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形态》[21]。总体来说,关于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的比较研究的成果较多,涉及的比较内容较广,理论日益细化、深化,比如方法主要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环境熏陶与榜样示范等;途径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政党与政治活动、大众传媒、社会服务、宗教教育等。这一时期,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论文主要有《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分析与借鉴》[22]、《当代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之维》[23]、《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述评》等[24]。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它们构成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元化的同时,不断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中的合理内核,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增强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2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回顾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历程,我们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成就:
2.1统一了思想认识,确立了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基本思路
1995年10月原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全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正式确认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名称;与会的苏崇德教授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可行性、对象、方法、意义等,并对整个理论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认为“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且极具渗透性;比较研究就是要探索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各国的特殊规律,以利于结合我国的实际加以借鉴;因而比较研究必需特别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详尽地占有材料,从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出发,将它放在上下左右的联系中,抓住本质的联系,用发展的观点去把握和认识。”[25]这就为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提供了研究的基本思路。
2.2解决了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进行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建立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是什么;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即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框架是什么。这些涉及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也是在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过程中逐步得到澄清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交流日益扩大,人们也日益在反思,美国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吗?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与途径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有什么样的特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些从事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专家通过实地考察,详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存在、方式、方法、途径、特点及其效果。
2.3建立了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体系
如果说通过扩大交流与合作,派员、派团赴美访问、学习深造、利用实地考察等形式对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详细的了解,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客观素材的话,那么,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如何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如何实事求是地分析材料,达到比较、借鉴、提高的目的;如何把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水平,是时代的呼唤,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也由此应运而生。这一时期,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材建设从无到有,从单一化到集群化,主要有,首都师范大学苏崇德教授主编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1995年出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陈立思教授主编的《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1997年出版;福建师范大学朱永康教授主编的《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1998年出版;武汉大学王玄武教授主编的《比较德育学》,2000年出版;王瑞荪教授主编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2001年出版;袁银传教授主编的《中外大学思想道德教育比较研究》,2005年出版。这些教材对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作出了系统的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基本框架。如苏崇德教授主编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基本内容、基本形式、基本理论作了详细的介绍,成为中美思想政治比较研究的基本范式;王瑞荪教授主编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理论、成效与问题做出了客观的介绍,其提出的通观比较、专题比较和综合比较的方法成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模式。
3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回顾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历程,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在以下四个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努力和探索。
3.1中美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之间的比较研究是两国应对全球化时代到来的必然课题。进一步创造条件,加强中美两国的学术交流,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掌握美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事实材料,这是从事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起点,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需要研究者付出艰辛的努力。从目前的研究资料来看,大多数雷同且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无法真实、客观、详实反映现实的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3.2对于国内的研究者来说,掌握第一手的客观材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而不是主观臆断客观材料的内涵,按照自己的主观设计材料的现实意义,以达到客观地分析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探求规律性,从而达到比较、借鉴、提高的目的,这是中美思想政治比较研究的意义所在。这就需要国内的研究者要深刻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生活习惯等,不是仅仅就材料而分析,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态度认真对待之,目前的研究成果距离这样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3从事比较研究,我们既不能夜郎自大,唯我独尊,也不能妄自菲薄,一味盲从,而要结合本国的国情,把比较研究成果贯彻到社会实践领域,走本土化之路,这是比较研究的逻辑走向,也是比较研究一个阶段的完结。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同样如此。目前,如何扬其长,补己短,真正把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优势进行重塑或重构,转化为自己的理念,指导自己的实践,还有待于我们积极探索。
3.4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研究范式和话语系统,“‘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自我反思不足,学科意识淡漠,发展思路不清晰”[26]。与之相对应,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只是零碎、分散的,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研究范式和逻辑体系,而且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保持其研究的连续性,常态化,才能不至于“管中窥豹”,这还需要从事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者作进一步开创性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张勤,李俊.我国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三个阶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2).
[3]魏先超.价值澄清学派的道德教育学说[J].比较教育研究,1984,(4).
[4]张琦.当代国外大学德育的侧重点[J].外国教育研究,1987,(1).
[5]曹承慧.美国的道德研究与中学德育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9,(9).
[6]冯增俊.科尔伯格学校道德教育实践述评[J].教育论丛,1989,(3).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杨静云.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美国社会政治观价值观思想道德教育的考察[J].中外企业文化,1995,(5).
[10]中国赴美道德教育考察团.美国道德教育考察[J].思想教育研究,1996,(6).
[11]夏伟东.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美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瞥[J].高校理论战线,1996,(12).
[12]魏文英.美国思想政治教育透视[J].理论学习与探索,1997,(4).
[13]陈立思.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问题[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1).
[14]唐吟.中美两国高校德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比较[J].怀化学院学报,2009,(10).
[15]张涛,许璐瑶.西方国家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浅析——“以美国为个案”[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16]赵飞.中美学校德育实施途径比较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1,(2).
[17]范俊玉.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2,(2).
[18]冯益谦.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7,(1).
[19]王熠晔.当代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0]王利蕊,黎树斌,冯书生.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
[21]吴锦旗,徐勇,张显锋.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形态[J].理论探讨,2006,(6).
[22]周晓波.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分析与借鉴[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9,(6).
[23]吴锦旗.当代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之维[J].学术论坛,2005,(11).
[24]陈立思.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述评[J].教学研究2000,(11).
[25]杨生平,高峰.全国首次“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综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6,(1).
[26]陈立思.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意识[J].教学与研究,2010,(2).
责任编辑:杨松水
REVIEW ON COMPARATIVE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A
GUAN Chao1YE Rong-guo2
(1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2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
Abstract:Since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CP,comparative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reflecting the epistemological rules from perceptual knowledge to rational knowledge. Reviewing the process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we have made tremendous achievements: we have unified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established the basic ideas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solved the basic problems and established a system of China-US comparative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 are also faced with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mmediately. We summarize the achievement we have attained,analyze its existing problems,and then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efforts for the future of China-US comparative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hich could facilitate improving and strengthening China' 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this stage.
Key words:China;the US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mparative study
作者简介:管超(1978-),男,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保卫处,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收稿日期:2016-01-26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68(2016)02-00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