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水
2016-03-29赵雯亭
赵雯亭
(临沂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山东 临沂 276000)
浅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水
赵雯亭
(临沂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山东 临沂 276000)
对于园林的艺术与鉴赏,我国可谓是首屈一指,对于古代园林艺术,我国有着很高的造诣,而且在对于中国古代园林的描述上,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短文绘画,都是具有很高的艺术气息,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同样也首屈一指,在我国,对于园林艺术的追求,不仅仅是只注意意象,而且还要注意内在的一种精神,一种大自然的气息,一种大自然想要表达的情感。
山水;中国园林;自然;文化
1 古典园林意思发展
第1阶段,当时的大自然一切并没有那么的美好,一切的景色是如此的粗狂,而且当时的人们以打猎为生。
第2阶段,当时的人们比较喜欢幻想以及向往神界,所以,会在大自然的基础之上进行加工修饰,而且对于装饰也很有讲究,讲究大气场,以来满足内心的虚荣。
第3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人们就比较青睐于山水风光,而且对于大自然的美丽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在大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着近一步的升华。
第4个阶段,对于园林来说,数量日益增加,样式也是花样百出,特别是苏州那一带。
2 山、水与隐逸文化
魏晋时期,战争四起,在那个时期,名人雅士对于前途感到一片迷茫,且道家思想影响较深,所以,名人雅士们都向往着隐居山林,过着悠然闲适的生活,从此不问世事,在山中,与天地为伴。但是,人终究是要面对现实,在当时的条件下,环境非常艰辛。在两晋后,人们更加向往田园生活,就如陶渊明所说,“结庐在人境”而“心远地自偏”,甚至效法白居易“隐在留司官”,其认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享受田园生活,还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老庄“游心”思想认为:“以天地之心为心”方可“默契造化,与道同机”,这一点就是在启发人们要运用着自己的想象来进行无限的想象。
3 中国古典园林表现自然山水的主要特征
3.1 写实地摹仿自然山水
汉代,人们就开始逐渐欣赏大自然的美,且会学着在园林中运用大自然的美。如东汉桓帝时大将军梁冀大起第舍,“又广开园圃,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像二崤,深林绝涧”,在一时期,人们会喜欢用叠山的手法来进行对大自然美景的模仿。在这一方面,对于前期的欣赏又前进了一步。但是在模仿山水的过程中,往往要考虑到面积,因为在模仿山林时就要求园林的面积较大,对于这一点,很多人无法满足。
3.2 写实与写意结合地摹拟自然山水
针对园林艺术来说,其很多方面是与山水紧密相连的在我国古代,园林中的构建就注入了写意的成分。比如张伦园中的景阳山,“其中重岩复岭,嵌害相属。深溪洞壑,通透连接。高树巨林,足使日月蔽亏;悬葛垂萝,能令风烟出入;崎岖石路,似奎而通;峥嵘涧道,盘纤复置”;在模仿山水时,虽然在尺度上的需求很大,不过在这里却是以小尺度进行了大方面的展现。在大自然的感受方面,人们进行了新的理解,并不是仅仅停留于美这一点,相对于以前来说,就有着质的改变。
3.3 写意地表达自然山水
写意,简单来说,是一种特征,是描述艺术的特点。对于写意来说,指的是画家并不是如实地描述事物,而是在认真观察事物后,在充分理解事物的内在精神后,对事物进行塑造。在这个过程中,所表达的情感也正是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一种感情,是画家的真情流露,并不会参与任何成分,仅仅是单纯的感情表白。在这一点上,我国文人有了很好的借鉴,在对于写意园上,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写意画的精髓。在认真观察自然风景后,领悟其内在精神,在对其进行表现。所以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都给与人启发。
3.4 山水即自然
在研究中国园林艺术中,可以发现其发展是建立在模仿之上的,其构建离不开大自然。在中国,山水美就是指的是自然美、天然美,不加任何修饰,是人们所向往的一种美。不管是在古代的诗词歌赋中,还是绘画中,都可以发现人们比较注重山水田园美。但是,人类的文明有限度,对于大自然的美,人们并不可以运用词语去表达,所以,这时就应用了模仿来进行表达。总的来说,对于山水在中国园林中的表现,可以看出山水并不仅仅是一种实体,更是一种精神的载体与表达。人们可以通过欣赏自然美来净化心灵,回归自然,也同样是心灵的解放。
4 结语
在我国的历史上,山水一直是文人贤士的所爱。正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美是富含着多种美的质感。对于山水的追求正是表达了对于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不问世事,无欲无求,与天地为伴,是何等的悠然与闲适。人们对于自然的理解日渐地深邃,不仅去真正地欣赏,而且对于山水给与的启示也是在一天天地深化。园林中,会模仿大自然中的山水,可以营造出一种意境,给与人们的心灵一个栖息的地方。
1 段钟嵘.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与情趣[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3)
2 于桂林.浅论中国古典园林之欣赏[J].消费导刊,2007(13)
(责任编辑张芝)
赵雯亭(1987-),女,山东省临沂市人,民族:汉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产性景观设计,装配式建筑未来的发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