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设计手法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16-03-29张帆
张帆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生态设计手法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张帆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概述了“生态设计”这一概念的含义,并结合国外一系列生态设计层面的实践,由此对目前生态设计在一系列景观设计中的相应手法和原则。并借助于分析目前的景观设计,探索了“生态设计”层面的理念,综合说明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于生态景观设计方面。
生态设计手法;当代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
1 生态设计的含义
研究者瑞恩先生和考恩先生在20世纪后期提出“生态设计”的概念:各种协调于生态过程,最大程度降低影响环境的程度的设计形式,此类的协调同时也说明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剥夺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保持水、营养的循环,以此来维护动物栖息地、植物生境等方面的环境质量,从而改善生态系统、人居环境的健康。
2 当代景观设计的生态设计原则
2.1 尊重自然
众所周知,自然有其本身的更新、演变规律,并在此之中又具备相应的自我恢复、维持能力,故而生态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的能动性,以此来自我恢复其生态系统。尊重自然发展过程,提升场地自我调节方面的能力,“升级”当代景观。
2.2 最小干预最大促进
一般而言,很多景观设计都需要相应的场地,自然环境也会受到人类活动也会干扰自然环境。作为“生态设计”,实际上就是尽可能减小场地的扰动,并尽最大可能来借助于设计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物质利用,维护场地的原有生态格局、自然过程之类。
2.34 R原则
所谓“4R”指的是慎用可再生资源、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Reduce”;在符合工程要求前提下,加以再利用的“Reuse”;建立可以回收和循环利用材料和资源的“Recycl”;借助保留下的资源和可回收材料以服务于新功能或者创造新景观的“Renewable”。
2.4 以科学技术为指导
尽可能充分地利用各种形式的先进科学技术服务于景观生态设计活动。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受到科学发展的推动,以高科技技术的形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采取高科技材料的形式节省不可再生资源,以科技创造高技术景观。
2.5 艺术功能相结合
对于作为“综合整体”的景观和作为“艺术学科”的设计而言。设计师应理解现代景观生态设计以“现代艺术”这一层面的思想,从而结合设计对象的“艺术美感”和“社会功能”。
3 当代景观设计的生态设计手法
3.1 处理场地
充分尊重场地现状、历史,加以保留和再利用其原有元素。这一办法一方面可以使得场地“自动”地诉说历史,另一方面节省运输、加工、生产材料,并由此减少能耗,有益于生态环境,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场地破坏。
3.2 处理材料
充分使用本地材料和绿色材料。首先,需要考虑耐久性;其次,则应考虑其维护频率应越低越好,或者维护中不至于过度影响环境。除此之外,还应尽量使得材料“本地化”。设计师应选择低能耗、低维护性、本地生产、耐久性的材料。
3.3 处理生态资源
不管开发利用何种资源,均会产生影响环境的情况,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更是如此——而对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使用则是保护资源、改善环境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使用高效或可更新的能源供应技术和高效节能技术以减少能量消耗和能源需求,应定位为节能、利用清洁能源方面的最根本原则。
3.4 处理垃圾
就全球层面而言,借助于再生利用资源和材料,在塑造新景观过程中应用改造后的“废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新材料需求,并进而减少索取能源生产材料的消耗。如德国北杜伊斯堡便曾以循环使用工业废料建造景观公园而闻名——如收集废砖作为骨料制造红色混凝土;将地面表层材料、植物生长媒介之类定位为厂区堆积的金属物、矿渣、焦炭之类;以铁路护轨改造为道路,以废置铁板作为金属广场地板之类。这样的做法,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能源,也减少了各种形式的施工废弃物,在其间也渗透出生态理念。
4 结语
总而言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当代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应该遵循保护性景观设计、恢复与促进性景观生态设计、补偿性景观生态设计3大理念。
1 刘晓萍,陈丽花.城市公园水体的生态设计手法[J].现代园艺,2015(23)
2 程晓旭,黄世岩.生态理念下景观的设计手法初探[J].美与时代(中旬),2014(8)
(责任编辑 张芝)
张帆(1992.6.3-),女,辽宁朝阳,汉族,就读于大连工业大学,设计学(景观)方向,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当代景观生态设计方法研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