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性教育中心建设路径探究
——基于重庆市涪陵区的实践

2016-03-29贾波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涪陵区域性中心

贾波

(涪陵行政学院,重庆 涪陵 408000)

区域性教育中心建设路径探究
——基于重庆市涪陵区的实践

贾波

(涪陵行政学院,重庆 涪陵 408000)

区域性教育中心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能够示范、凝聚、辐射和引领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发展趋势与发展路径的核心地区。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既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对涪陵的定位,也是“三区一城、幸福涪陵”的应有之意。涪陵具备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的优势和基础,同时还存在教育发展不均衡、师资结构不合理、高中阶段教育示范性不强、高等教育规模不大等不足。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的实践路径是将追求教育公平作为区域性教育中心建设的逻辑起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区域性教育中心建设的关键,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化水平;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打造为区域性教育中心的知名品牌,增强对周边生源的吸引力;将改革创新作为区域性教育中心建设的活力源泉,推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鼓励民办教育发展,不断完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区域性教育中心;教育公平;辐射示范;教育综合改革

在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通过的《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中,涪陵被赋予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全新定位,作为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涪陵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客观现实环境,在涪陵区委四届三次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三区一城,幸福涪陵”的区域发展总体思路。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既是市委、市政府赋予涪陵的重要任务,也是“三区一城,幸福涪陵”的应有之义。教育是社会公共服务和民生的重要内容,是 “幸福涪陵”的重要载体。涪陵地处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重要节点上,历史上又是原涪陵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具有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的区位优势。涪陵教育资源较为丰富,具备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的良好基础。全区有学校343所,其中市级重点中学4所、国家和市级重点中职学校各3所;在校学生(含幼儿)21.2万人;教育培训机构76所,年均培训2.1万人次;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14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底区外学生达5.03万人,占全区在校学生的23.5%;2014年全区高考上线10 143人,首次突破万人大关。近年来涪陵作为区域性教育辐射中心的地位已经初步显现,相关课题组通过调研后认为定位于地区视野下城市层次的涪陵区域性教育中心建设,需要在实践中遵循以下路径,才能发挥其在渝东和重庆城市发展新区范围内的示范、凝聚、辐射和引领作用。

1 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凸显区域性教育中心示范效应

教育在整个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地位,教育公平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公平。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体现在法律上,是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在教育政策领域,是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在教育活动中,是人人受到平等的教育对待,人人具有同等的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前景的机会。

1.1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目前全区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群体之间、个体之间多个层面的教育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严重、城市教育资源紧张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过剩”并存两个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大量农村学生进城上学,造成城区一些学校人满为患。大班化现象普遍存在,有些班级学生人数达到七八十人,学生学习生活场所和其他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教师超负荷工作。农村一些教师不够基本工作量,造成教育人力资源大量浪费的情况,急需采用“合并”和“瓜分”的方式对农村学校网点作重新调整[1]。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普遍提高教育质量,才能促进教育公平。涪陵区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合并、托管、合作”办学模式覆盖67%的义务教育学校,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已通过国家督导认定,目前正在努力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区,以期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

1.2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教育公平并不是说对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完全一样的教育,而应该是在机会公平的前提下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需要更新观念,真正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区域性教育中心的学校应作素质教育的引领者,坚持立德树人,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应试教育”的路径依赖,鼓励学校和教师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把部分学习内容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改变学生长期处于“被学习”、“被教育”的状态,使每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2]。

1.3不能让解决教育公平的措施制造新的不公平

调研中发现民众感受教育不公平的起因,并不是来自政府对教育投入的数量、规模、速度等,而是来自对就近入学、对贫困家庭学生、移民学生、留守儿童等相关政策的执行过程。比如不按划片入学,不是三峡移民的通过办理移民证明而获得录取加分,不是贫困家庭的通过办理贫困证明而获得“爱心午餐”等补助,不是留守儿童而获得端午、中秋等节日礼物,“蛋奶工程”中的浪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学校较差等问题。这些情况对追求公平的教育价值和正义的社会理念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对部分学生心灵造成伤害。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的制定到实施各个环节都应该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要考虑到享受优惠群体和不能享受优惠群体的不同感受,对相关条件的认定必须要严格统一。

2 以师资建设为关键,增强区域性教育中心的凝聚功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阵地,而这个阵地的核心在于教师队伍。因此,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每间教室都有合格的教师,每个学生都有合格的教师。建设一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基础,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建设涪陵区域性教育中心的关键。

2.1加强师德建设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需要教育,但当前我们的教育更需要爱。调研中发现少数教师缺乏教育责任心,还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偿家教,收受学生礼金等不良现象。有少数教师按家庭条件、成绩好坏等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类对待。有的教师由于缺乏对教育事业重要意义的认识,缺乏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而不同程度存在“教育懈怠”现象,这需要引起各方重视。教师必须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要把热爱学生建立在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困难,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学习。要把师德教育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对少数教师的失德行为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对学生和家长长期反映的严重问题责任人要逐出教师队伍。

2.2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调研中笔者发现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工作中“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因此他们也不会在反思中提升自我,不会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不会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完善自我。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应该是全面、多层次的。这种“师能”不仅指教师要“术业有专攻”,还要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艺术知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除了自身努力外还需要学校、政府和同伴的共同参与,要加大对全区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健全教师校内培训、区内培训和区外培训制度体系,对在教育教学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教育名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2.3促进全区教师合理流动

目前全区教师不但数量总体上是缺编的,而且教师城乡分布、校际分布不均衡,部分学校教师的专业结构矛盾突出。建议将目前的教师由学校管理变为由区教委统一管理,根据每学期各个学校的学生人数按一定的师生比均衡分配给各个学校使用。改变农村薄弱学校的优秀教师通过选调、招考等形式进入优质学校,形成师资单向流动的做法,推行名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在多个学校间“走教”。应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教师、校长来涪陵任教、任职,推进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加快建设一流教育人才高地,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

3 以非均衡发展高中和大学教育为抓手,加大区域性教育中心的辐射力

在我国现有法律和政策的前提下,义务教育的责任主体是各区县政府,区域性教育中心对区外学生的吸引应主要集中在非义务教育的高中和大学阶段。要围绕建设“三区一城,幸福涪陵”的总体要求,构建更高水平、更为多元、更具活力的教育新格局,建设领跑区域、辐射重庆、全国有位、走向国际的区域性教育中心,必须要有全市甚至全国知名的普通高中,要有特色突出的职业中学和注重内涵发展的高等教育。

3.1大幅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要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要有大幅度提升。区政府应利用涪陵五中和涪陵实验中学已有的办学基础和在区内外的良好声誉,以全国知名中学为标杆,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向全国公开招聘名教师、名校长,举全区之力支持涪陵五中、涪陵实验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中学,最终将涪陵五中和涪陵实验中学打造成全国知名中学。撤消或合并区内规模较小,办学效益较差的普通高中。支持包括十七中和涪陵高中在内的其余普通高中走个性化特色发展道路,探索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的综合高中改革的路径。

3.2整合区内职业教育资源

职业教育能为“三区一城,幸福涪陵”建设提供最直接的人力资源保障,对推动涪陵产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专业设置、地理位置等因素整合区内职业教育资源,组建以职教中心为主体的职业教育集团。健全区内企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以校企合作为主线,探索“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推进区域性、开放式、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鼓励企业与中职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打造一批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提高对口就业率和升学率,努力建成辐射全市及西南地区的区域性职业教育基地。

3.3扩大与高校合作

高等教育对区域性教育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与同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万州、永川、合川相比,高等教育是涪陵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的短板。在创办新高校难度很大的情况下,除了支持长江师范学院建设区域性综合大学、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由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向建设优质高职院校发展、涪陵电大向开放型大学转型,加快建设重庆医科大学涪陵校区外,还应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外高校合作,采用“借鸡生蛋”的方式凝聚区域性教育中心建设所必须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鼓励区外高等院校到涪陵办学或创办教学分支机构,建立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的社区教育体系。

4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挥区域性教育中心的引领作用

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是一个系统工程,必然会遇到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必然会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会受到传统观念和思想的惯性约束。这就要求我们需要辩证思考,妥善解决价值冲突、利益调整、体制创新等问题[3]。同时要增强担当意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决心,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以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为契机,在全区逐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不断释放教育领域的改革红利,增强教育发展动力,更好引领区域教育发展方向。

4.1推动学校去行政化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管理必须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前提下,对社会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应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让那些有终身办学志向的人不受任何名利干扰诱惑,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拔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学校管理人员时,不能单纯地仅按行政级别配置,要让“懂教育的人来管理教育”。《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4]涪陵区可在区域性教育中心建设过程中进行改革试点。校长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应给予校长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和人事权,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议要进一步优化配备各个学校的校级领导班子,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听取校长对本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对于领导力和执行力较差、不维护班子团结的学校管理者不能通过交流、轮换岗位等形式继续担任相关职务,而应直接免除其职务及相应行政级别,在教育系统真正建立起“能上能下”的用人体制。

4.2加快民办教育发展

人民满意的教育应包括公平的教育机会、优良的教育品质和可满足的多样化教育需求三个方面。合理的教育结构就是在政府主导下公办教育以提供公平的公共服务为主,民办教育以提供选择性教育为主。民办教育不但可以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还可以减轻政府对于教育的财政支出压力,同时通过与公办学校的竞争可以共同提高区域内的整体教育水平。要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对民办教育资源的配置作用,把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增长点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随着城乡统筹的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推进,涪陵区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加快调整教育结构,进一步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吸引了巴蜀中学、新纪元学校等名校来涪陵开班办学。近五年新增民办教育机构77个,构建起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民办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引领发展的格局。

4.3完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需要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引导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施教育,引导社会按照正确的教育观念评价教育和学校。改变单纯“以分为主”和“以升学率为主”的短期性、功利性评价机制,让区域内学校形成平等条件下开展合理竞争的良好局面。在对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考核评价中,需要增加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等多主体的评价权重,引进专业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教育质量评估监测。

[1]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390.

[2]顾明远.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宏观视野[J].教育研究,2014(6):6-8.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4]吴康宁.改革·综合·教育领域:简析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要义[J].教育研究,2014(1):41-43.

责任编辑 周丁力

G718

A

1674-5787(2016)03-0072-04

10.13887/j.cnki.jccee.2016(3).19

2016-04-25

贾波(1975—),男,四川射洪人,管理学硕士,涪陵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涪陵区域性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涪陵榨菜
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区域性综合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