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交互设计系统的城市公共空间可视化发展研究

2016-03-29周楠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可视化空间系统

周楠

(合肥师范学院 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基于交互设计系统的城市公共空间可视化发展研究

周楠

(合肥师范学院 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特性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难以实现的模块,为可视化交互系统在城市中的普及提供可行性.同时,通过建立可视化交互系统,使设计师、工程师可以快速的与业主沟通交流设计方案,使建设队伍快速并反复的学习到在工地才能直观接触到的技术要求,使企业、市政可以用指示、招贴、视频等可视化方式对受众进行城市形象宣传,安全疏导指引等等.通过此研究以期对城市公共空间和人们工作生活的便利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城市公共空间;交互设计;可视化

1 城市公共空间可视化的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多媒体环境是当前学科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向.可视化交互设计系统通过研究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及企业现状,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新模式进行探索,模拟公共空间的设计思路,进而以动态可视化软件模拟企业设计及后续的具体施工建设场景.用直观化、大众可理解的方式来使受众易于理解当今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及实施方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应用的进步,为了使发现知识的过程和结果易于理解,并在发现知识过程中进行人机交互,就要研究“知识的可视化”方法.目前,国内对可视化交互系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可视化交互系统作为新兴产业,可以应用在教育、训练、艺术、娱乐、工业设计、信息可视化等许多领域.用可视化交互系统把相关的知识点或需要传达的信息用动态视频、以及人机交互的形式直观展现出来.

本课题根据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需要,通过对本行业以及市场的研究,理性的分析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力图使可视化交互系统这种方便快捷的方式快速进入市场,实现城市空间设计快捷化、智能化、科技化的发展趋势.

2 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用地和人口规模快速扩张,我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有史以来的高峰期.除了按照国家的发展规划以外,各地区政府也都先后提出了针对各自城市的发展目标.因而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也是五花八门、百家争鸣,有产业型城市、休闲旅游型城市、文化型城市、花园生态型城市等等.

纵观大多数城市,在空间结构的转型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传统城市的老城区基本面积较小,生活配套齐全,但是缺点是封闭性和自给自足.现今城市人口的不断涌入,传统的老城区从面积、功能、交通等多方面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因此新建的城区,更多的是采用多元化的居住区、工业区、科技园区、金融中心、商业中心等来完善.同时,由于市场经济、消费文化、人文精神回归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城市的空间职能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城市生产功能占据统治地位的状态发生改变,城市空间中开始出现为了适应新的空间职能而打造的一系列新型产业空间、商业空间、居住空间等.

另外,目前城市郊区化现象也日益明显,城市中的人口、产业、居住、商业乃至行政空间也不断向郊外转移,以主城为中心呈环线扩张.然而这种扩张一方面会损坏郊区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新的开发区内由于使用功能单一或建设开发时间较短,出现大量住宅或写字楼空置,工业园区面积广阔却人烟稀少等,这些都没有为主城区的功能分流带来明显的作用.

以合肥市为例,传统的城市主体为环城路以内的庐阳区老城区,随着城市人口发展以及经济文化科教等多方面的需求,合肥开始大力发展以产业科技教育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以及以政治文化商业为主的政务区和滨湖新区等.这些区域的发展一方面疏散了原城市区域的职能,另一方面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大量的人才涌入,更利于城市的发展建设.但同时由于城市建设出现了过多的人为干预,空间理论的发展滞后于城市空间的形成速度,城市空间选址不当、无序扩展、互相干扰等问题,使得城市新建城区出现使用率低、新老城区衔接不足、整体空间失衡等多种问题.

3 城市公共空间可视化实施的具体方式

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普及已经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的交流方式、工作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传统的书信模式等已经逐渐被电子邮件、文字聊天、即时通信、视频语音的社交网络等形式所替代.而这些形式它们具备了更多的易变性,可操作性,迅速传播性等,因此在生活中被大量使用.针对现今城市公共空间的现状,本文从如下几点展开可视化研究:

3.1 创设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交互知识点

城市公共空间的交互是人、城市空间与环境三者的对话.公共空间中出现的一切媒介都是在物质与精神上共同承载着信息传递的作用.通过对资源的精心设计,利用可视化的交互系统,创设能激发受众兴趣和探索欲望的活动情景,在形象的强烈感官刺激下,唤起受众对长时记忆中有关城市公共空间的经验和表象,受众借助已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通过人机交互之间的协作和会话,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我们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针对不同的使用者,建立不同的交互知识点.具体可以归纳为:空间的长期使用者,空间的短期使用者,空间的维护者等类型.对于使用者来说,设置的交互信息更多的是以指示、引导、解释说明、宣传等为主.可以针对使用者提供一定的便民设施,例如现在很多博物馆提供的讲解耳机就是一种交互形态的表现.我们可以在博物馆的入口处等设置扫描二维码等模式,通过扫描二维码,快速进入博物馆的页面或者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接收到视频解说,无需再用传统耳机,方便快捷.这种形式在部分博物馆已经有了一定的实现,同样也可以在公园及各类场馆内设计一定的视频解说.对于长期使用者和短期及一次性使用者,我们可以以视频资源的共享度的不同作为区分.比如说针对一些学生或者展览爱好者,只要支付相对应的小额费用,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定的下载通道,让他们获得更详细系统的场馆展品等资料信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制作出一定的VR场景视频,使用者们可以带上VR眼镜就可以身临其境的体验书本上体验不到的感官刺激.

3.2 创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新模式

城市公共空间交互系统的构成要素由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艺术作品、城市公共艺术三大部分构成,三者相互交织,形成复杂的交互网络.那么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分析,把设计的新模式归纳为学习体验类模式、科技虚拟类模式、社会服务类模式等.

可视化交互系统将逐渐取代传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及施工培训模式.它将呈现出互动性、体验性、科技性、虚拟性和社会性等多种特征,通过从造型、情感、功能等多方面的探索,对城市产品展示宣传、施工建设及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实用设计.

例如,目前在房地产行业出现了VR样板间的形式.这种形式开启了科技看房的全新模式,VR虚拟样板间,利用VR技术及三维仿真技术,根据房屋整体结构设计制作,用户戴上专用眼镜,走进虚拟样板间进行体验,外景、内饰皆可见,犹如身临其境地在房间内.这种交互式的样板间,超越传统看房模式,可以看到家具的颜色、材质、室内的光感;同时和家具实现场景互动;随意漫步,一键选房,随心定制自己最中意的室内风格.VR样板间具有迅速,便捷、体验性强等优势,传统的样板间制作工期较长,对于购房者来说需要一定的等待时间,对于开发商来说,也是耗时又增加成本的一项工作,而这种成本也会同样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如果说普及VR样板间,是对于购房者和开放商来说都便捷而又双赢的模式.

交互系统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交互系统内置了大量的城市公共空间相关素材,但不是现成的、固定的课件,设计师或者工程师必须根据自己特定的规划方案,将资源库中的素材形成自己的教育传播内容,使技术可视化.研究涉及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疑难模块,是对设计方式和施工培训的新突破,也可作为今后其他专业方向的一个参考.

3.3 及时反馈评价,促进企业及城市发展注重城市公共空间

反馈与评价是生产过程一个重要环节,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设计师及施工队伍在工作过程中动态地调整工作方法与工作策略,优化工作效果.利用交互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的.交互系统在构建新型的更有利于设计师与受众进行相互协作、集体知识充分共享方面的设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特性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难以实现的模块,例如室内外方案设计三维展示及人机互动、建筑施工工艺、公共空间安全管理与培训等,为可视化交互系统在城市中的普及提供可行性.

通过建立可视化交互系统,使设计师、工程师可以快速的与业主沟通交流设计方案,使建设队伍快速并反复的学习到在工地才能直观接触到的技术要求,使企业、市政可以用指示、招贴、视频等可视化方式对受众进行城市形象宣传,安全疏导指引等等.

4 结论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过程中不断的物质化、文化化和群体生存管理的制度化的一种结构与形式的存在.公共空间是现代城市文化和生活的集中反映,同时也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精神和地域特征.

本文紧扣交互设计系统的城市公共空间可视化发展,探寻数字化影响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的交互性特征,设计对应的交互知识点,以及可能形成的新模式,也提到了反馈与评价在交互系统中的必要性.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可视化提供参考.

交互性城市公共空间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体,设计师、建筑师和科技工作者通力合作,使得数字交互作为一种新型的公众参与方式成为可能.并提出了城市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用来服务国家或者社会的价值信仰,这需要是设计师们、社会与民众共同的努力.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交互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提供参考.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竺剡瑶.建筑遗产与城市空间整合量化方法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2.

〔3〕刘伟.交互品质:脱离鼠标键盘的情景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4〕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0.

〔5〕高亮,王婧.公共空间的建构与流动——浅谈互动媒体艺术在城市中的交互体验[J].艺术科技.2014.

TU984

A

1673-260X(2016)11-0126-02

2016-08-13

2015合肥师范学院校级青年基金项目(2015QN61)

猜你喜欢

可视化空间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空间是什么?
WJ-700无人机系统
创享空间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