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宁县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建议

2016-03-29景卫国任稳江甘肃省会宁县农牧局甘肃会宁730799甘肃省会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会宁730799

甘肃农业 2016年18期
关键词:种薯马铃薯生产

景卫国,任 亮,任稳江*(.甘肃省会宁县农牧局,甘肃 会宁 730799;.甘肃省会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会宁 730799)

会宁县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建议

景卫国1,任亮2,任稳江2*
(1.甘肃省会宁县农牧局,甘肃会宁730799;2.甘肃省会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会宁730799)

介绍了会宁县区域格局基本形成、推广体系逐渐完善等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会宁马铃薯产业发展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的建议。

会宁县;马铃薯;主粮化

马铃薯是会宁的传统优势农作物,也是全县农民增加收入的优势作物,受益于独特的自然条件,会宁的马铃薯品质好,淀粉质量高,薯形规则,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近年来,全县上下按照“打绿色牌,把会宁建成陇中绿色产业基地”的目标,始终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主导产业来抓,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实施马铃薯产业开发工程,马铃薯产业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整体效益提高的良好局面。但是,受项目、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马铃薯种薯产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县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提升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解决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提出我县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建议。

一、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一)取得的成效

1.区域格局基本形成。2015年,全县马铃薯规模种植面积达到89.8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0%,平均单产水浇地2 000公斤左右,旱地1 000公斤左右,总产量达110万吨,产值11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获得纯收益711.9 0元。马铃薯消费基本形成了菜用、饲用、种用、加工和外销的格局,经初步调查:加工占总量的20%,鲜薯菜用内销占10%,鲜薯外销占40%,农民食用、饲用和种用等约30%。马铃薯产业已逐步成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在加快全县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现在已形成了马铃薯三大格局和生产基地,即“沿黄灌区早熟菜用型和专用型大西洋为品牌的马铃薯优质商品薯生产基地”、“东北部旱山塬区和东南部二阴山区晚熟菜用型和兼用型青薯为品牌的马铃薯优质商品薯生产基地”及“以白草塬等高海拔冷凉灌区为主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

2.扩繁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省上继续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加大对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和推广的重点环节扶持力度,县上抢抓机遇、审时度势,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拉动、效益促动,发挥比较优势,大力促进马铃薯种薯生产与良种良法配套。建成应发、天缘齐、宏森三个脱毒苗快繁中心,年生产脱毒苗能力达到4 130万株,微型薯达到6 200万粒;建立了400亩原原种和原种网棚繁殖基地、6 000亩高海拔原种繁育基地、8 800亩一级脱毒种薯繁育基地、6万亩二级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引进示范了陇薯7号、陇薯10号、荷兰14号,费乌瑞它等品种,主推了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青薯9号、青薯168、大西洋、陇薯3号等品种。2015年完成原种生产4 950亩、一级种薯生产4.3万亩、二级种薯生产3.38万亩,一、二级脱毒种薯推广达到40万亩,脱毒马铃薯种薯覆盖率达到45%,在马铃薯重点种植乡镇由马铃薯种薯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建设500亩以上集中连片一级种薯核心示范区13个。初步形成了以脱毒苗和原原种工厂化、集约化生产为核心,原种、一级种生产和梯级扩繁的良种繁育体系。

3.贮藏体系稳步推进。按照“多挖窖、广积薯、均上市、稳价格、保加工、增收入”的思路,把贮藏设施建设作为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是积极争取马铃薯种薯贮藏窖建设补贴项目,协调金融机构贷款支持,扶持祁连雪薯业公司、六合薯业公司、天缘齐等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建成马铃薯种薯贮藏窖24座,总面积2.8万m2,总贮藏能力2.4万吨,有效地缓解了全县马铃薯种薯贮藏的压力。二是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马铃薯贮藏库建设项目,建成马铃薯商品薯贮藏窖2 305座,总贮藏能力9.3万吨,加上千家万户的小型贮藏窖,马铃薯贮藏能力达到30万吨。龙头企业、经销协会、贩运大户、千家万户将贮藏体系建设作为平衡市场需求,延长销售时段,化解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矛盾的突破口和主要措施,储藏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促进了产、加、小各环节、各主体的有效连接。

4.营销网络不断壮大。为了促进马铃薯销路畅通,确保农民的种植效益,县上建成了县城开发区和平头川两大马铃薯专业市场,全县从事马铃薯产业的农民合作社及协会组织发展到154家,依托市场和协会,培育和扶持了一批从事马铃薯营销的专业大户和经纪人,商品薯除县内企业加工外,大量流通到国内各地蔬菜市场,其中专用薯大西洋销往海外市场。带动马铃薯价格逐年攀升,2003年以前我县马铃薯每公斤平均价格不足0.2元,2015年每公斤价格平均达到1.50元,进淀粉厂的小薯每公斤达到0.40元,种植一亩马铃薯纯收入800元左右,是种植小麦的近7倍,玉米的1.5倍,种植效益显著,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马铃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受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困难和问题:

一是拳头品种少,品牌影响力小,缺乏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多年来马铃薯引种以鲜食、菜用的中晚熟品种为主,忽视了加工专用与外销需求,导致马铃薯品种多而杂,但类型单一,优质高产的加工专用与外销对路品种缺乏,产品质量不高,绿色环保、品质好、淀粉质量高、薯形规则的会宁独特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区域间结构雷同,主导产品不明显,特色不鲜明,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数量少,产业优势带尚未形成。

二是种薯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种薯质量难以保证,优质脱毒种薯供应不足。全县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马铃薯种薯扩繁体系,脱毒种薯应用程度接近100%,但由于种薯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未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合格证制度,种薯质量良莠不齐,加之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导致种薯生产、流通环节混乱,加速了种薯退化,种薯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高质量的脱毒种薯应用率不到50%,严重影响了脱毒种薯的推广和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耕作方式粗放,机械化水平落后,种植标准化程度不高。由于我县经济欠发达,长期以来农民生产、生活、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地方马铃薯生产仍然采用传统的栽培方式,耕作及管理技术粗放,多采用犁翻人工点播、人力挖翻收获,投入不足,直接造成马铃薯薯型不整齐,产量、品质下降,导致马铃薯产量水平低、种植效益不高。2015年,全县马铃薯平均亩产:水浇地2 000公斤左右,旱地1 000公斤左右,不到大沟镇高产创建的2 250公斤的一半;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不足60台套,机播机收面积只有2.4万亩,仅占马铃薯播种面积的2.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以上,致使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同时,由于全县生态气候差异较大,生产能力和水平不尽相同,加之千家万户分散经营,马铃薯生产很难实现连片规模种植、标准化生产。区域之间、乡镇之间,以及农户之间产量、质量差异都很大。

四是大型企业少,加工转化总量小,总体规模不够,产品单一档次低,带动能力不强。目前,马铃薯以家庭作坊式粗加工为主,生产的粉条、粉丝、粉皮只能适应“农贸市场”和“地摊子”销售。培植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仅有祁连雪淀粉工贸公司1家运行生产,年设计加工能力4万吨,实际生产淀粉1.5万吨,转化鲜薯9.75万吨,不到全县马铃薯总产量的9%,龙头带动效应不明显。产品主要以一级产品淀粉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较低,马铃薯的经济价值与加工转化增殖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增值空间狭窄是我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致命伤。

五是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龙头流通组织缺乏,商品附加值低。全县虽有两个马铃薯专业市场,由于服务手段落后,优惠政策不足,市场发育及有序化程度较低,市场的价格调节、产品集散作用没有形成,同发达地区大市场尚难接轨,更谈不上进人国际市场,没有形成市场促流通,流通促发展的经济格局;培育的协会、经纪人、营销队伍发展层次还很低,停留在二传手、中间商、代办商的水平,仅仅起到经纪人的作用,外销薯多以塑料网袋混装销售,没有按类型品种分级分类捡装,也没有商标标识,起不到保护商品、促进销售、提高附加值、彰显会宁地域品质品牌效益的作用,没有实现与终端市场的对接,期货交易、网上交易等还无人试水。致使组织农民、带动农民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群众生产和销售仍然处于自发状态,分散经营者与大市场不能有效对接,无法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抵御风险。

六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抗风险能力差。企业与农户、生产基地间没有建立起稳定的产销关系,利益机制不健全,企业没有稳定的原料基地,农户没有稳定的产品销路,使产业链条十分脆弱,抗风险能力差,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协会、运销大户与广大种植农户之间的连接,以及与终端市场的连接程度都不够紧密,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和产业链,种植、购销和加工环节相互隔离,没有形成互利互惠的双赢合作机制,产加和产销形成矛盾,常出现“天平现象”,即马铃薯多了企业对农户压级压价,少了农民对企业抬级抬价,企业和农户在利益再分配过程中,谁也没得到实际好处,结果导致企业的原料供应市场很不稳定,无法保证企业满负荷正常生产。

二、发展重点

(一)着力推进种薯脱毒化

切实加强马铃薯品种改良、种薯繁育、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与管理。根据生态区域特点,强化优质专用马铃薯品种选育引进,建立新型马铃薯种薯繁育和推广体系,健全种薯质量控制体系,加快脱毒种薯繁育和推广步伐。优质脱毒种薯的繁育和推广是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要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加大对薯业公司和繁种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脱毒种薯生产与推广运作机制,配置病毒检测等设备,健全各级脱毒种薯繁育和供给体系,争取5年内优质脱毒种薯全覆盖。首先要促进三个马铃薯脱毒苗快繁中心有效运转,逐步使马铃薯脱毒苗生产能力达到8 700万株,配套脱毒苗繁殖微型薯(原原种)无土栽培网棚500亩,用于脱毒苗生产原原种,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1.3亿粒。其次大力培植一级种薯生产经营资质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农户为基础,建立稳固的高山隔离或网棚原种生产基地9 000亩(其中网棚繁育基地3 000亩)、一级种薯生产基地9万亩。通过微型种薯贴及种薯收购贴息贷款等措施扶持公司规范化管理,企业化运作,订单式生产,从而实现全县马铃薯用种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检验,统一收购,统一贮藏,统一供给,促进优质脱毒种薯的普及,彻底解决品种混杂、退化严重的局面,为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依托薯业公司,组建脱毒种薯繁育质量检测和病毒监测中心,按马铃薯生产区域分布特点,设立区域性检测区,健全马铃薯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实现马铃薯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监测。

(二)着力推进布局区域化

综合自然禀赋、种植规模、产业基础、区域优势等因素,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生产布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明确产业定位。在白草塬、甘沟驿、柴家门、中川等高海拔冷凉灌区建立专用薯大西洋、夏波蒂生产基地5万亩;在郭城、河畔、头寨等低海拔灌区建立早熟菜用薯费乌瑞它生产基地8万亩;在全县旱山塬区建立以青薯9号、青薯168号、陇薯7号、陇薯10号为品牌的晚熟兼用型马铃薯优质商品薯生产基地87万亩。基地内达到种植规模适度集中,生产管理技术先进,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产品的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并申请国家农业部的无公害产品基地认证,年生产优质无公害专用薯7万吨,生产优质无公害菜用型商品薯100万吨以上,为加工企业提供原料或销往国内外市场。

(三)着力推进种植标准化

以提高单产、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推广马铃薯标准化种植技术,全面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在全面应用脱毒种薯的基础上,做好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和实用技术推广,提高标准化与贮藏技术水平。黄灌区以大垄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旱山塬区以地膜覆盖垄上微沟集雨增墒技术为核心,集成配套平衡施肥、因需调密、适期播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机械化深松耕、机械化收获等技术。

(四)着力推进经营产业化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建立马铃薯专用生产基地,以订单生产的方式,促进企业和薯农紧密结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沾的合作机制。通过招商引资,坚持规模大、技术高、产品新、加工精、链条长的原则,再兴键一批新的龙头企业,开展变性淀粉、全粉、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使全县加工转化能力达到50%以上。在县城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集批发、贮藏、保鲜为一体的专业批发市场,年市场交易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在郭城驿、刘家寨子、大沟、太平店各建设一处商品薯集散市场;扶持新建年运销能力1万吨以上的马铃薯运销公司2~3个;扶持年贩运马铃薯1 000吨以上的贩运大户200户;培育乡镇马铃薯专业协会28个。扶持这些经营带头人通过多种方式组建产业化经营实体,切实搞好产销衔接。争取在全县各大、中专业市场建立与国内终端市场连网的价格与供求信息平台,另外搞好价格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预测国内外市场价格走向,促进马铃薯生产、销售。通过举办马铃薯产销会、展销会的形式,紧密生产和市场的对接,培育知名品牌。鼓励和扶持马铃薯保鲜、加工、贮藏、流通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促进马铃薯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五)着力推进产品品牌化

在组织和指导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扶持农户建设10吨、20吨,合作社和企业建设60吨、1 000吨4个层次的贮藏窖,达到种薯、商品薯分品种、分类型、分级别,分窖贮藏,防止混杂、提高品质,形成农户分散贮藏、大户和合作社集中贮藏的体系,5年内,种薯贮藏能力达到13.2万吨,商品薯贮藏能力达到60万吨以上,大幅度减少马铃薯产后损失度减少,实现“减损增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品质提升”等一举多效的目标。针对各区域种薯、商品薯和加工原料薯贮藏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开发、示范推广适合不同生态区设施贮藏保鲜和管理技术、农户贮藏保鲜和管理技术,增强贮藏能力,减少贮藏损失,提高商品质量。积极争取申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优质绿色食品认证,并注册会宁马铃薯品牌商标,以提高我县马铃薯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培育知名品牌。

三、发展建议

(一)完善激励运行机制

以创新组织形式为重点,加强市场与生产的联结,促进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农业、发改、财政、金融、扶贫、商务、乡企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将相关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马铃薯优势区域开发,共同谋划马铃薯产业发展。二是建立企业联合机制,积极引导加工企业、运销骨干企业、运销大户及专业合作社组建县级马铃薯产业联盟,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建立鼓励和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与种植户建立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等经营模式,通过定单的方式使农民的生产基地成为加工、运销企业的组成部分,形成一体化经营。四是完善考核机制,县上健全完善《年度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和农业与农村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将马铃薯产业建设纳入目标考核范围,以优质脱毒种薯供给、带动规模、田间服务、产品质量、营销份额等为指标,分区域层次考核乡镇、部门及企业、合作社,对业绩突出的乡镇、部门以及党政干部、科技人员、种养大户以及专业示范村等进行表彰、奖励。

(二)提高组织化程度

结合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协会,为农民提供品种、技术、信息等全程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一是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形式联合专业合作社,参与马铃薯产业化经营,服务马铃薯产业发展。二是以乡、重点村为单位,企业、合作社通过技术服务、信息服务、营销服务等手段,联合农户连片规模种植。三是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支持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生产方面,主要组织农民围绕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合作社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按龙头企业制定的标准组织生产。在服务方面,围绕配套基础建设需要的农机、运输、维修、管理等方面的服务,把相关的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户经营为合作经营,提高服务水平。在销售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签订“订单”和销售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以增加合作社和农民的收益,农民专业合作社按交易量(额)的多少,拿出一定比例的盈余二次分配给农民,保证农民利益的实现。

(三)强化基础保障服务

一是以县乡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主体,以土专家、农民技术员为辅助,深入企业、基地一线,开展定向、定点技术服务,帮助解决马铃薯生产实际问题。二是抓好规划制定和新项目储备,随时掌握国家新的投资动向,力争有更多的种薯繁育、基地建设、产品加工、贮藏保鲜项目得到国家扶持,优先支持优势片区、骨干企业、信誉合作社、营销大户。三是建立农业标准、检验检测、执法监督三大体系,加强种薯产品监管。四是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新闻媒体,及时发布马铃薯品种、技术、市场、政策信息,引导农民和企业搞好产销。

(四)提升商品附加值

以创新生产方式为重点,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一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观念,进行市场调研及需求分析,结合自身优势,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品整理、分级、包装,以求获得市场认可。二是引导鼓励企业、合作社注册和使用商标,利用商标提升产品质量和知名度,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产品认证、基地产地认定,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优质高效安全农产品。

(编辑:刘国华)

S932.4

A

1673-9019(2016)18-0018-04

2016-04-29

景卫国(1984-),男,甘肃会宁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任稳江(1965-),男,甘肃会宁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种薯马铃薯生产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定边马铃薯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