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与中药鉴定学的课堂教学心得
2016-03-29刘汉珍毛斌斌方艳夕周丽丽
刘汉珍,毛斌斌,方艳夕,周丽丽
(安徽科技学院 食品药品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药用植物学与中药鉴定学的课堂教学心得
刘汉珍,毛斌斌,方艳夕,周丽丽
(安徽科技学院 食品药品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针对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方法,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分别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收集整理相关素材、教学相长等方面,讨论如何提高课堂效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课堂教学;心得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药物制剂专业的专业方向课,它直接需要药用植物学、天然药化、药理学、中医基础理论等学科的有关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分类学、形态解剖学、解剖构造学等多学科内容,知识点很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习起来既枯燥乏味,又不易掌握,现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谈几点心得体会.
1 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有重点地讲授
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主要以多媒体为主.多媒体教学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一支粉笔、加上一本教材(或教案)的沉闷气氛.清晰的数码照片直观、形象,可有效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加上动画或视频资料,课堂讲授的内容应该依照《药用植物学》或《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忌不能采用原版照抄、教案搬家,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抄的来进行教学.如《中药鉴定学》的教学应选择使用频率较高、性状特征明显的重点中药,课堂讲授时务必要突出其专属性的鉴别特征及其与易混品或相近品最简单、明显的区别方法[1].如青贝的“观音合掌”;炉贝的“马牙嘴”、“虎皮斑”;羚羊角的“通天眼”、“骨塞”、“乌云盖顶”、“血丝”和“合把”;野山参的“雁脖芦”和“珍珠点”;天麻的“鹦哥嘴”和“肚脐眼”;牛黄的“挂甲”、“乌金衣”等经典的性状鉴别特征.此外,一些常用贵重中药材如吉林的人参、云南的三七、青藏高原的冬虫夏草、海南的血竭、进口的血竭、番泻叶、沉香等也应重点讲授.表面上看重点讲授的中药耗时较多,但是对学生却起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作用.
2 采用纵横联系的方法,边联系、边比较
所谓前呼后应的教学方法,就是采用纵横联系的方式,就是以某个基本特征为中心,在来源、性状、显微等特征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联系成一个记忆网络,以鉴别一组中药的方法.如学到细胞后含物草酸钙晶体时,先阐述晶体产生的生物原因,再讲到草酸钙晶体的分类,很多药用植物含有晶体,往往是中药鉴定的依据之一.含有簇晶的中药如人参、三七、凤丹皮、大黄、西洋参等,差别在于大黄的簇晶大而多,单个散在,棱角短而钝,丹皮的簇晶常排列成“链状”,人参、西洋参、三七的簇晶较小且棱角尖狭.只要记一个就记住了一组,记住了一味药的特征就即可掌握一组中药[2].这有助于学生对中药鉴别特征的理解和记忆.例如讲授人参的中药鉴定时,给出横切面的图片,让学生复述双子叶根类药材的共同特征,如没有髓、木质部通常有放射状纹理、有一形明显成层环、周皮等,重点介绍其独特的性状特征,如皮层含有散在的点状树脂道,并联系将要讲到的西洋参、三七等五加科中药都具备树脂道这一特点.树脂道可以作为五加科参类中药的个性特征.
又如含有纤维的药材有甘草、番泻叶、枇杷叶、鸡血藤、苦参、山豆根、石菖蒲、川楝子等[3],并从纤维的颜色簇晶的大小、排列、棱角的圆钝又各不相同.又如讲到黄柏的晶鞘纤维时,可带着学生一起回忆有晶鞘存在的状态,纤维细胞壁的厚度,是否木化,草酸钙方晶的形状、大小及其排列方向疏密等作以比较.讲到黄柏的化学成分与功效时,与药用植物学、天然药化的相关内容联系,可联想到含小檗碱的药材来源有毛茛科黄连、小檗科黄柏和十大功劳等.在讲到番泻叶的功效时,可与大黄相比较鉴别.如此前呼后应、经常纵横联系、边联系、边比较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并能把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3 注意平时多准备整理相关素材,以实践丰富课堂内容[2]
为了使学生对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课程组老师经常利用外出开会以及带学生实习的机会,端起相机,自己准备多媒体使用的素材,并将其有机地穿插于课堂教学课件之中.比如课程组教师分别利用到安徽省岳西县鹞落坪自然保护区野外实习和安徽亳州药材大市场进行课程实习的机会,用相机拍下了许许多多有价值的药用植物及中药材实物图片及实习录像,由于材料翔实,不但使学生对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有了感性认识,更有种身临其境之感,并结合课程内容及时应用于课件中,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扎实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能动性,从而达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学科的特殊性,除了上课携带部分标本室的腊叶标本、药材标本,让学生直接接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合理使用、学生参与的一些高清数码照片,如中药原植物图片、中药原药材图片、中药饮片图片外,合理安排学生课余时间到标本室或中药科技园参观学习,以实践丰富课堂内容,促进知识的快速“消化”,乃至被学生所“吸收”.学习有效性、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明显提高.
4 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4],将翻转课堂引入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学的课堂教学中
“翻转课堂”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大多数的教学视频时间长短不一,短的只有几分钟间,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个视频都有较强的针对性;视频的长度短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够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通过网络发布的翻转课堂教学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功能齐全,学生可以自主控制,一次看不完下次还可以接着看,有利于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
第二,教学目的清晰明确,与老师肩并肩一起学习
在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中,伴随着讲解的画外音,他的手在缓缓地书写,逐渐填满整个屏幕,还有配合书写.萨尔曼·汗说:“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这就是网络“翻转课堂”教学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的不同之处.
第三,重新建构学习过程,消化吸收所学知识点
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个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消化吸收”,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传统教学方法中由于课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这一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而“翻转课堂”对同学们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改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由老师提供视频,甚者提供在线的辅导;而“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师生面对面互动来完成的,有问题当面解决!教师能够通过网络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从而在课堂上给予直接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消化吸收.
第四,网络在线复习检测方便快捷,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生可通过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来及时进行检测,来检查自己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一旦发现某个问题做的不好,学生可以返回来重看一遍,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可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教学相长,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在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中的主体作用,重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让学生主动变成“我要学”.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教与学的相互依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倡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相互启发的教学风气,树立不断探求知识、更新知识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提高探索知识的求知欲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药材的需求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混淆品、易混品、相近种、伪劣品也相继充斥市场,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将越来越多新知识传递给学生,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在高信息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具体的中药材中学习相应的鉴别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中药鉴定学的课堂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可逐步培养其主动分析情况、提出问题、全面考虑、查找相关信息并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与学生还有“四个约定,两个要求,一个希望”,即约定课后认真整理笔记;约定养成课后复习,课前预习的习惯;约定自己整理每章课后老师留下的思考题;约定预备铃响后关闭手机;要求学生(人)到教室来,要眼到、耳到、手到;要求每次带着新采集的植物标本到课堂来;希望带着问题来听课,有问题当天解决.通过预习、整理笔记或思考题,带着问题来听课,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听课质量随之提高.
在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的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提高探索知识的求知欲望,这将对中药学、药物制剂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激励学生牢固地掌握本学科知识并运用其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积极地、深远地影响.
G642
A
1673-260X(2016)11-0037-02
2016-08-28
药用植物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Xj201211);中药学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3zy057);省级教学研究项目(025jfk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