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研究
2016-03-29胡运梅
胡运梅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吉林长春 130032)
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研究
胡运梅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吉林长春 130032)
高校学报工作对高校文化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国内高校学报发展的现状,高校学报存在的问题,指出在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中存在着诸如编辑对稿件质量负责程度不够、编辑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高校学报的质量。
高校学报;编辑队伍;机制
高校学报是外界了解高校内部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一个窗口。从高校普及学报建设以来,全国各大高校都开始了学报建设工作,这对高校文化建设和实力证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社会认知和国家项目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学报工作亟需稳定发展,高素质的编辑队伍促进高校学报的发展,各大高校应该对编辑队伍的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
1 国内高校学报发展的现状
目前国内学报工作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教育和学术研究工作的重视,在文章发表刊载数量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证明了国家教育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学术文章总体发表态势良好。学术文章在学报上的刊载是对研究成果的一种展示,目前国内高校的学术文章发表呈现稳定递增的状态,总体态势良好。
(2)社会影响力稳步提升。高校的文化研究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程度。高校学报属于科技期刊,是综合性、理论性、专业性较强的科技信息的载体。目前全国学报刊发的文章内容涵盖范围甚广,结合了多方的研究成果与学术交流成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研究价值,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3)投稿数量庞大。学报是学术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园地,高校学报编辑部门接收到的投稿数量越来越庞大。随着国家的教育改革工作和深化教研工作的展开,高校科研项目逐渐增加,成果越来越多,学报接收的投稿数量越来越庞大。
(4)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稳定。高校学报的投稿作者一般都是教师。通常教师在做课题研究或者取得一些成果之后才会进行投稿,这样的文章内容比较具有研究价值。也有很多教师因为需要进行一些特定的工作或者参加一些特殊的活动,需要在学报上刊发文章,证明自己有参加此项工作的能力和条件。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学报的读者多为在相关专业工作学习的、做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和研究生,读者群体趋于稳定。
教育部办公厅制定的《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中指出“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明确地为高校学报作出了定位。高校学报由于这种大而泛的定位,学报在内容上涉及了几乎所有的学科,文理混杂,使得期刊过于综合,特色不鲜明。与此同时,当前高校学报由于受专职编辑紧缺、办刊经费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限制,面对大量的各类投稿,一个编辑编审的稿件可能出现跨学科、跨领域的现象,编辑工作难度相当大,编辑工作压力巨大。同时,对编辑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构建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2 国内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编辑对稿件质量负责程度不够
(1)对格式问题不够重视。很多学报存在格式不规范的问题,如参考文献格式不符合要求、内容出现错别字等,严重影响了学报的质量。编辑审稿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国家标准及规范,对编辑知识、出版法规常识等不熟悉。
(2)对主题相似程度过高问题没有认识到位。高校学报创刊的初衷是展示科研成果、提供学术交流的空间。但是,目前学报刊发的文章存在主题相近或者相似的问题,编辑对前沿课题、研究动态了解不深,组稿时没能有效识别最新的学术成果,不能突出学报的特色。
(3)不注重开发稿件的闪光点。稿件数量不断增加,但内容缺乏创新和新意。观点几乎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或者换了一种说法。这类稿件不够吸引读者。学术需要不断创新,相同的研究的课题可能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所代表的意义不同。很多编辑在工作过程中通常是看着稿件合格便给予发表,很少重视文章是否存在研究价值,是否具有闪光点。
(4)对具体内容不做研究。在学报上发表的文章通常要受到字数和篇幅的限制,内容有所压缩,所以经常容易出现内容浅显,泛泛而谈的现象,导致文中提到的观点很难让人理解,起不到学术研究的作用。也有一些文章中的内容范围得到了限定,内容没有具体的实证作为理论支持,很难让人信服,而作为学报的编辑对这方面缺少耐心和细心,对具体内容不做研究。编辑流于形式地审读文章内容,长期积累导致了流水文章的出现。
(5)缺乏与作者的沟通。一般来说,作者要发表的论文不是一次就能够成型的,需要经过编辑与作者多次沟通,进行反复修改才能符合刊发要求。但是,有些学报的编辑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让编辑力不从心,未能与作者及时、有效的沟通,导致文章出现一些问题。
2.2 编辑专业化程度欠缺
学术期刊的发展要求编辑工作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转化。从学报编辑的学历来看,大多数编辑已经是在读博士或者获取了博士学位,但多数编辑不是编辑专业毕业的,从事编辑行业前没有经过编辑岗位的培训,缺乏编辑基础知识和出版经验,难以全身心投入到编辑工作中。在高校学报编辑队伍中,一个编辑可能负责多个专业方向的稿件。一些学报的编辑所储备的学科知识不足,并未能及时跟踪、了解国内外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
3 提升国内高校学报编辑队伍水平的措施
3.1 建立编辑考核机制
(1)问责机制。稿件质量问题必须严格重视,在考核机制中要明确规定:如果出现稿件质量问题要进行相应的惩罚,从工资上进行扣减,或者从年底考评中和各种评选中扣分,实施相应的问责机制才能起到威慑作用。
(2)鼓励机制。挖掘具有特色或具有创新性的稿件对提高学报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为鼓励编辑更好地为稿件的质量负责,提升编辑团队的整体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在稿件审核环节可以设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基于编辑工作量不同,工作绩效应进行量化,使编辑获得相应的报酬,从而调动编辑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其工作的动力。同时也要给予编辑一些工作权限,如优秀稿件优先发表权、优秀作者免除版面费等权限。
此外,要鼓励编辑与作者加强联系。学报文章属于科研类型的文章,学报编辑在了解文章的观点后,需进一步对文章的结构和层次、语法、标准规范等问题进行修改,使文章生辉增色。这需要编辑和作者及时沟通,加强联系。为了让编辑与作者之间更好地联系,学报编辑部门可以形成书面要求。
3.2 提升编辑队伍的水平
(1)编辑要深入科研。编辑人员的工作性质要求编辑要专业化,同时也期望学报编辑在工作之余参与科研项目,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律,强化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文字编辑能力,从而更好地在文章框架、内容等方面给予作者建议。我们倡导编辑学者化,走专家道路,让编辑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
(2)编辑需要长效学习。编辑的知识储备需要不断丰富,编辑的专业化程度关系到学报文章内容的价值,所以学校要给予充分的重视,经常开展编辑培训工作,在内部建立起一个学习机制,内部学习培训会对于编辑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有利于高校编辑队伍的建设。学校要鼓励编辑人员参加外部学习交流。外部学习交流是任何一个行业都必须要做的,高校编辑队伍的建设自然也离不开外部交流学习。高校应该组织编辑人员参加一些相关的外部研讨会、学习班、交流会等,借助良好的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国家出版局下发的文件,引进外部先进的思想理念,使编辑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术期刊相关的新编排规范、特殊要求及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学报的质量和水平。
(3)编辑要熟悉数字化出版知识和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版行业对学报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应熟练掌握数字化出版软件的应用,如采编系统、信息检索系统等,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稿件系统管理、审稿、编辑加工一体化、自动化。
(4)扩招专业有经验的编辑。针对当前高校编辑队伍缺乏专业性强、有经验的编辑人员的情况,建议高校可以扩招一些有经验、专业性强的编辑,提升编辑队伍的整体能力,带动编辑队伍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4 结语
好的期刊需要好的编辑队伍,高素质的编辑人员是提高高校学报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建设一支具备道德修养良好、语言精良、编辑知识丰富、交际能力较强的编辑队伍是高校学报发展的重要手段。
[1]赵方.在新形势下高校学报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1(2):104-107.
[2]周红.从专家复审论高校文科学报的审稿制度[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5):209-212.
[3]何承志,汪玉芳.学报编辑的信息素质[J].江苏大学学报,2003(4):137-140.
[4]李莉.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素质析[J].海南大学学报,2001(2):126-129.
[5]杨焕章.论作为编辑活动主体的编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7(4):89-93.
2016-08-11
胡运梅(1985- ),女,助编,硕士,从事分析化学与编辑学研究。
G239.2
A
2095-7602(2016)12-01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