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甘肃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探析
2016-03-29李伟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监管中心甘肃兰州730000
李伟(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监管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甘肃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探析
李伟
(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监管中心,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省是中国贫困人口比较多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扶贫开发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按照新的贫困标准统计,贫困面仍然很大,贫困问题依然非常严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现代农业组织优势带动会员和非成员联手经营,提高了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农村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在甘肃扶贫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甘肃扶贫;作用
贫困是甘肃省最基本的省情。省情决定使命,使命引领未来。没有甘肃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省委、政府多措并举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破解“三农”难题、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促农增收“六大行动”之一,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现代农业组织优势带动会员和非成员联手经营,提高了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农村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在甘肃扶贫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农民合作社的涵义
农民合作社是通过有关的先进科学技术、销售信息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经济合作组织,它是以农村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承包经营产业。近几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来解决困扰我国多年的“三农”问题。
二、我省当前的贫困状况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一)我省贫困状况调查
甘肃省地处黄河上游。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S,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甘肃全省总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人口6 000万。
甘肃省是西部贫困省份,14个市州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很落后,城市近郊和河西地区发展较快,中东部地区和南部的一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城乡差距突出,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比较薄弱。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扶贫任务艰巨。截至2013年底,全省86个县(市、区)中,有58个片区特困县、17个插花型贫困县,共有6 220个贫困村、552万贫困人口,扶贫对象年均纯收入仅为2 398元,贫困面高达26.5%。全省还有42%的通行政村公路没有硬化,40%的贫困村不通动力电,300多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没有解决,83万户的农村危房需要改造,23.5万户112万人需要实施易地搬迁。由此可见,我省扶贫攻坚的任务异常艰巨繁重。
(二)我省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近年来,委、省政府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确定为促农增收“六大行动”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各类专业合作社已突破2.5万;行业分布较为广泛,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涉及林业、渔业等各个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当前全省农村重要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服务和指导工作,引导合作社规范运行,提高其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014年由省农牧厅牵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国税局、省工商局、省林业厅、省银监局、省供销社9个省直单位(部门)参加,建立了“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甘肃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及监测暂行办法》,将发展前景好、带动面广、助农增收效果显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发展规划,有重点地培育帮扶。省、市、县各级农牧部门进一步加大业务指导力度,主动对接服务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争取政策扶持,提供信息服务,打造销售平台,使专业合作社通过社员抱团发展,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有效对接大市场,带动群众科学致富。
三、合作社在脱贫工作中的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甘肃脱贫致富工作中,规模不断增长、实力不断被壮大,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推动了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联合生产、大规模经营,有效的将农村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组织起来,解决了农户的产销断链问题,避免了农户在农业生产上的盲目性,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二)实现了技术资源共享最大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包括统一购置化费、农机等生产资料,统一品种,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收获和销售等。一是通过建立自己的资源共享交流平台,使优质技术资源更合理、更有效地得以最大化利用,实现了优质技术资源共享,达到了农民共同抵御风险、共同致富的目的。二是结对帮扶,组织优势合作社与薄弱合作社结成“一对一互助共进”帮扶对子,充分发挥优质合作社的优势,在技术、管理、培训,网络资源等方面对薄弱合作社进行多层面的支持和帮助,优质合作社与薄弱合作社捆绑发展,实现合作社之间资源共享。
(三)能够有效利用扶贫资金
扶贫资金最大的困难在于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如何把资金放到能带动贫困会员快速增收的生产性项目上。而专业合作社具有信息灵通、技术雄厚、组织严密、产业集中度高、市场营销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扶持。甘肃在扶贫工作中,首先突出合作社做经营主体,乡、村为固定资产主体,贫困户为受益主体的“三个主体”,通过扶贫资金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注入,立足一村一品、培育主导产业,通过合作社资源和扶贫资金有效结合,让老百姓在合作经营中获得更大收益。
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实现我省农民增收脱贫
(一)扩大合作社规模,规范发展,增强合作社抵御风险的能力
虽然目前多数合作社都在开展产品的转卖、销售活动,但基本上属于围绕成员的农产品进行的内部销售,很少进行产品的深加工、附加值的提升等工作。合作社目前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人才及资金条件限制下的产品深加工无法有效开展。因此,应推动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或其他乡镇企业进行纵向整合、共同发展的目的,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各合作社之间应建立横向联系,积极引导建立农民合作联社,壮大发展队伍,同时加强有效管理与控制,促进合作社团队化、规范化、效益化发展。增强合作社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推脱贫致富
在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方面,省级财政将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以支持农民合作社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增强发展能力;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重点扶持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示范社建设,用于储藏加工、产销对接、产品认证、产地认定、商标注册和贷款贴息、保险补贴、培训指导等支出;为鼓励农民合作社参与农业项目实施,将支持合作社作为申报实施主体参与扶贫、水土保持、产业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等项目建设,以提高合作社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各有关部门将对合作社申报实施项目给予支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予以重点倾斜,并简化项目申报审批手续,为合作社实施项目创造有利条件。
在加强金融支持方面,金融机构在信用评定基础上对农民合作社开展联合授信,将信用等级作为授信额度的重要依据;保险机构将优先为农民合作社办理生产保险,并适当降低保险费率。同时,将支持农民合作社以成员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固定资产等办理抵押质押贷款;并选择具备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开展资金信用合作试点。
(三)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精准扶贫开发新模式
一是创新合作社组建方式,扩大发展规模。尝试以农民入股的方式加入专业合作社,对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进行规模种植、养殖培训,以共闯市场、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方式,增强了农户抗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抓好项目扶持,强化技术支撑。按照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突出“发展一个合作社、带动一片农民致富”的理念,积极做好合作社扶持项目资金的申报,指导合作社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制度创新,将技术人员引入农村,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将科研活动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既减少了技术引进的成本,又降低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风险。
三是加强组织管理,创新经营模式。为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根据市场需求和准入,出台一系列支持合作社发展的措施,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统一服务,培育特色产品。鼓励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产业扶贫,资金有困难的农户可以用土地、林权、技术、设备等入股,同时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设立程序、运行机制、民主管理、财务核算、利益分配“五个规范”,完善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功能,使其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合作抱团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经营模式。
(编辑:刘国华)
F323.6
A
1673-9019(2016)07-0049-02
2016-04-05
李 伟(1984-),男,甘肃兰州人,兽医师,主要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