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重线索 写作有章法
2016-03-29刘德仿
□刘德仿
记叙重线索写作有章法
□刘德仿
线索是以某个人、某个事物、某个事件等将文章的材料组织和串联起来,并贯穿于全文始终的一种写作技法。这种写作技法经常为作者使用。《西游记》是广受同学们喜欢的一部神话小说,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有“石猴出世”“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很多神话故事。那么,吴承恩是怎样将这些故事组织起来的呢?原来,他以唐僧西天取经为线索,把这些神话故事串联在一起,按“奉旨取经——历经八十一难——取经归来”这一线索成文,于是写成了这部举世闻名的巨著。这种用一条线贯穿全文的方法,在写作技法上称之为“彩线穿珠法”。
线索犹如缝制衣服的线,它能把文章中各种材料和内容贯穿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正如做衣服,先要裁剪布料,然后用线把一块块布料缝制起来。没有线,是缝不成衣服的。因此线索在文章中起的作用不容小觑。
在记叙文中,如何设置线索呢?
选择线索要“因文而异”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贯穿全文,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人、事、物、情感等。我们要根据写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线索,来组织材料行文。
以人物为记叙文的线索,文章就要围绕这个人物的一言一行来展开,按照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等来组织材料,从而揭示主题内涵。如《音乐巨人贝多芬》就是以贝多芬为线索来构筑全文。
以事件的发展作为记叙的线索,文章就要围绕中心事件逐层展开,写好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如《散步》一文就以“散步”这件事为线索,主要讲祖孙三代凑在一起“散步”这件事的发生、发展经过,表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的情谊,也体现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以时间为记叙的线索,文章就要表现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发展变化和不同特点。如《观潮》一文,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来写。先写了潮来之前翘首盼望的人群,接着写潮来之时的壮观场面,最后又写了潮过之后“依旧风号浪吼”的余波。所见所闻,条理分明,把被称作“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写得有声有色,使人读后如临其境。
以地点转移为记叙的线索,可以随地点的转移来介绍人和事物。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按“百草园的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的顺序来写,谱写了一曲童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充满了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
以具体事物作为记叙的线索,文章就要围绕着这一事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在它周围展开叙述。如《我的第一本书》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表达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的情感、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点出了作者对于贫困落后的家乡的独特感受。“我的第一本书”这一主线贯穿全文,把关于亲情与友情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令作者终生难忘,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思想感情变化为记叙的线索,可以按作者的喜好来安排文章的情节。如《林海》一文,作者初入兴安岭,因为没有“奇峰怪石”,不是“高不可攀”,所以感到“亲切舒服”。接着看到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富足的资源,美得并不空洞,感到“亲切与舒服”。最后经过深入了解,认识到兴安岭综合利用,含有“兴国安邦”之义,“怎能不使人感到亲切与舒服呢?”这样层层深入,使文章中心跃然纸上。
抓住线索要“善始善终”
在一篇文章里,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作者所表述的思路,常常成为贯穿始终的一条线索。我们读课文,如果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在写作时,如果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这样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线索在文章中是起连贯作用的,如果有了好的材料,再加上有使之连贯的线索,那么文章就会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如《羚羊木雕》这篇文章就是紧紧扣住“羚羊木雕”这条线索来贯穿全文的。通过“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回木雕”几个情节,表现了一家人不同的心态,并提出疑问:要木雕还是要友情?是否“取回木雕”是整个事件的高潮和矛盾的焦点。这样就会使文章结构紧凑,内容完整,给人一种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感觉。
运用线索要“因地制宜”
文章中如果只有一条线索,我们习惯称为单线。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很多都是单线的。如胡适的《我的母亲》是以“母亲的对人态度”为线索,通过写母亲对三种人的不同态度来表现母亲严格、慈爱和刚强三个方面的特点。
不过也有些文章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称为复线。其中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的线索是明线,也称为主线;次要的线索称为副线。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中贯穿全文的线索有两条——“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爸爸爱花”贯穿了全文,是全文的核心,以此来作为线索,将整篇文章链接在一起,记录了我的成长。
主线一般要明朗、突出,副线则要和主线密切相关,二者都要为主题服务。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藤野先生》也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的线索,这是明线;还有一条是以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为线索,这是暗线。因此,在选用线索时,我们可以“一线贯穿”,也可以“双线并行”,还可以“多管齐下”,只要有助于文章的情节的发展,就可以“因地制宜”。
安排线索要“有法可依”
记叙文的线索是多种多样的,在使用时可以灵活加以运用,但这并不是说线索可以随意地设置。其实,在文章中安排线索也应“有法可依”。在安排线索时要注意一些原则性的问题。
首先,线索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必须有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必须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意思。其次,线索一经确定,就要用它组织好所要表达的内容,就要真正起到组织、串联材料和贯穿始终的作用。再次,线索的安排还要做到首尾呼应,使全文上下一贯,结构严谨。
“线索明,叙事清”这是记叙文必须遵守的一条基本原则。无论是阅读文章还是写作文章,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线索,才会理顺文章的层次,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因此,学会运用“线索”这一写作技法,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大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