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2016-03-29申晓利,王晨星,贾娟等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仔猪水肿病,又称仔猪大肠杆菌肠毒血症,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散发性疾病。其主要发生于刚断奶的健壮仔猪,尤其是在阴雨潮湿、气候多变的季节发生较多,临床上以发病率低、病死率高为主要特征。
1 发病情况
某养猪场饲养断奶仔猪共28头,已按免疫程序对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疫苗(18日龄)、口蹄疫疫苗(25日龄)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33日龄)进行了有效免疫。在37日龄凌晨4:00~5:00听见仔猪叫声,饲养人员起床查看发现有仔猪死亡,前来诊治。
2 临床症状
病猪卧地不起,体温不高,叫声嘶哑,出现肌肉震颤、四肢划动等神经症状,脸部、眼睑、颈部和腹部皮下水肿。
3 病理变化
心包、胸腔、腹腔有胶冻样积液,肝脏、脾脏、肾脏等有出血点,胆囊水肿,胃大弯部、胃底部水肿,切开可见胶冻样水肿液,胃底有弥散性出血。小肠系膜水肿,小肠黏膜有弥散性出血,肺、大脑、肾脏水肿,膀胱黏膜出血,尿液呈红色,喉头水肿。
4 实验室检验
4.1无菌采取病死猪肝、脾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将上述病料37℃、pH7.3培养24 h,形成圆形、湿润、半透明、隆起、乳白色的中等大菌落;继续培养24 h,形成边缘不整齐的大菌落,涂片,镜检,可见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4.2生化实验。分解葡萄糖、麦芽糖、鼠李唐、甘露醇、山梨醇,产酸产气。能产生靛基质,M.R.试验阳性,V-P反应阴性、枸橼酸试验阴性、硫化氢试验阴性、不分解尿素。
5 病因分析
5.1由于仔猪胃肠发育不健全、维生素E或B缺乏以及食物碱性过强或植物源性蛋白质含量过高,造成胃蛋白酶和游离盐酸原发性或继发性不足,或不能定时定量饲喂等原因,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致使肠道菌群失调,溶血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
5.2由于饲养管理不当,仔猪舍阴冷潮湿、卫生条件差以及天气突变、免疫接种、转群运输等应激因素引起免疫力降低等直接或间接原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溶血性大肠杆菌过量繁殖,产生毒素。
6 治疗
本病发病仔猪治疗价值不大,对未感染或疑似感染或症状较轻仔猪应根据临床症状注射相应的抗生素、维生素或缓解症状的药物,如:有神经症状时应每天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水200 ml混合20%的甘露醇100 ml,配合注射磺胺嘧啶钠,80 mg/kg体重,2次/d,连续3 d,并保证充足饮水;有腹泻或消化不良症状的应饲喂人工盐1 g/kg体重,并肌肉注射阿米卡星15 mg/kg体重和适量的维生素E 和B。
7 预防
7.1母猪在分娩前1个月注射大肠杆菌疫苗,使仔猪出生时有足够的母源抗体或在仔猪20日龄时注射水肿油乳剂疫苗,从而保证仔猪在断奶时获得足够的免疫抗体。
7.2一般7日龄时即可补料,开始时可在饲料中掺些红糖等甜性物质,注意补料时饲料蛋白质不应太高,补饲量逐渐增多(同时补充维生素E和B),刺激胃腺发育以至于使仔猪在断奶时胃腺能分泌足够的胃蛋白酶和盐酸以消化摄入的蛋白质,饲料应新鲜、不发霉变质。
7.3仔猪装栏前应将猪舍及用具彻底消毒。首先打扫、冲洗干净待晾干后再用喷火枪喷火消毒,最后用百毒杀、季铵盐或碘制剂等消毒药喷雾消毒,若为密闭猪舍还应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用具应经浸泡、日晒或灼烧等消毒。仔猪装栏后应每周带猪消毒3次以上。
7.4转群运输、免疫接种应动作温和减少应激,并在饮水或饲料中均匀拌入适量的维生素C;饲喂时应定时定量,每周打扫卫生3次以上,每天通风换气0.5 h以上(特殊情况除外),通风前应将猪舍内温度提高2℃以上;冬季应做好增温保暖工作,夏季应注意降温防暑。
7.5猪粪便应堆放在猪场的下风向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现病猪及时找正规兽医师进行全面、科学、准确的诊治,病死猪尸体、病猪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污染物品应按照GB-16548的相应要求进行销毁或无害化处理。
7.6引进种猪时应遵循农业部规定的相关程序,依法取得相关证明和证件;对外来人员和车辆应加以管制,必须进入的人员和车辆应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场内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和搞好个人卫生,工作期间不应相互帮忙、串岗。
056400河北省涉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申晓利
056000河北省邯郸县动物防疫监督站兼庄分站
王晨星
056001河北省邯郸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贾娟
056900河北省大名县畜牧水产局李中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