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2016-03-29王慧秋

船舶职业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校企高职专业

王慧秋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行业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王慧秋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创业教育不是少数精英的创业技能培训,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素质教育。校企合作共建高职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引导高职学生认同创新创业价值,支撑高职学生的创意与动力,打造高职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构建行业特色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牢固创业基础,校企协同指导高职学生进行仿真性和完全市场化的创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高职学生;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党的十八大提出“进入创新性国家行列”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2015年10月,教育部颁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要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面向一线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的高技能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担负的艰巨使命,伴随着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日趋成熟,创新与创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1 校企合作共建高职校园创新创业文化

创新创业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新导向和升级版。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让高职学生认同创新创业价值,支撑起高职学生的创意与动力,并成为高职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在校企合作董事会的领导下,聘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合作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行在线教育和培训。营造和发展高职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各种保障措施,建设没有围墙的高职校园,为高职学生提供锻炼发展平台,让所有高职学生都能找到各自的发展定位,实现梦想。

1.1 升级高职校园精神文化

吸收政府与企业管理人员及行业技术骨干参与制订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教育部文件精神实施“高职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组建各种形式的高职学生创业社团,从企业聘请兼职教授定期举行讲座、论坛活动,融合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打造高职创新创业文化,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

利用校园网络、系部橱窗等阵地宣讲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创业的优惠政策与法律法规,鼓励高职学生进行专业与职业、就业与创业的思考与展示。与学院团委、学生处合作,利用“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等活动载体,引导高职学生敢想敢做,感知创业魅力,体验创业乐趣。

理解高职学生的创业畏难情绪,打破神秘感,积极培育“宽容失败”文化,让高职学生充分预见创业过程中的坎坷与失败,不畏挫折,磨砺成长。

针对参加创业模拟实践、创业创意计划大赛的学生及创业课程学习优秀的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将SYB(START YOUR BUSINESS,创办你的企业)工作常态化。使学习创业技能成为一项影响广泛、全员参与的常态化工作。帮助高职学生将专业与未来的自我发展相联系,通过创业精神的培育掌握就业求职主动权。

1.2 完善高职校园制度文化

建立健全高职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联合当地政府创业园,打造创客空间,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重新设计教学环节为重点,建立和完善符合高职创新创业人才身心成长规律的系列制度,如《创业教育实施意见》 《高职学生创业项目管理办法》 《高职学生创业项目评审细则》等。建立客观可行的评价机制,营造制度文化氛围。

1.3 再造高职校园物质文化

高职校园物质文化涵括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建设等多方面。将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场地、设备、资金、创业孵化基地以及网络创业课程及创业专题网站建设等创业环境作为再造高职校园物质文化的主要环节,为高职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便利条件,全方位体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各系部结合自身专业特色进行合理规划,涵盖创业认知、创业准备、创业者素质以及创业实践等创业教育相关内容,引进与设计定位自身创业文化的亮点。

1.4 建设高职校园行为文化

借助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平台,把行业企业管理专家、创业成功的校友请进校园,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特别是高职学生的模拟经营等社会实践活动,寻找案例研究的公司项目,通过校、企、行多方共同探讨与沟通交流,让学生融入企业现场亲临工作岗位,提供高职学生参与实习实践的机会,激励高职学生关心创业、参与创业、乐于创业,积极思考并化为行动,养成行为文化。

举办丰富多样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学生社团活动,引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吸引企业到大赛现场招聘优胜者,以赛促学,有效补充创业教育内容和形式。重视高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创新意识培养,实习教师督促鼓励高职学生在工程实践中撰写创业计划书,参与企业技术创新,邀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指导高职学生融入先进企业文化,促进高职学生的持续职业能力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2 构建行业特色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课程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载体。教育部明确要求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开发建设一批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将创业教育列为必修课程,结合行业特点,遵循高职学生的心理、认知等身心发展规律,从高职学生创业特征分析入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培养高职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指导高职学生开展仿真性和完全市场化的创业实践,引导高职学生学会就业创业技能,掌握开发新岗位、创设新岗位的本领。

2.1 普及创业知识

创业知识由专业知识、法律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知识等组成,了解掌握创业知识对于规避创业风险、成功创业举足轻重。精炼务实的创新创业指导、创业心理与技能、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等,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树立创新创业理念,激发投身创新创业兴趣,提高创业能力为主线。作为一门创业启蒙教育课,创业社会常识及引导高职学生创业之路、积累与掌握创业知识是开展创业教育的起点。

高职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业选择,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创业基本知识理论、创业者素质能力要求,训练创业思维、激发创业意识。掌握制度及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编写创业计划书,撰写创业报告。参加校园创新创业实践锻炼,开展可行性研究,设立创业训练项目。为学生创设仿真创业情境,通过项目式、实践性的创业模拟,引导高职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培育创业能力,最终走向完全自主的市场化运作。

2.2 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创业能力包括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经营管理能力和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等。鉴于课堂教授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相关教学软件建立创业实践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先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开展实践训练。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实训项目训练,参加学院举办的创新创业竞赛以及各级各类技能大赛。

以创业活动的任务实施过程为导向,在校园内开办“创业街”,让高职学生发挥自己的技能,从事生产经营性实习活动,学会营销,掌握运营技术等。结合高职学生层次的定位,突出任务与创业活动所需知识的相关性,完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体系。

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如创业环境分析、商标申请、工商注册、企业申办登记手续、专利申请等知识,让高职学生经历从课堂理论学习到模拟实验实训,进行创业素质拓展训练、电子商务实训,最终走向市场化运作的整个过程,不去刻意追求创业成功项目数量,而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2.3 组建优秀教学团队

基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现状,创业课程教学团队需要不同的专业背景相结合,主讲教师应具备双师资格,鼓励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资格证书,具有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选拔具有创业意识的教师,经过创业教育专业培训后,担任高职学生创业课程的基础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工作。

创业学生“到社会中去”,教师必须“从社会中来”。制订激励政策,鼓励现职教师参与创业实践,在创业一线兼职,熟悉市场运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指导。聘请企业家或行业协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指导学生优化创新创业项目,传授自己的创业和管理经验,为学生答疑解惑。产教融合打造一只优秀的专兼职创新创业教学团队,指导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活动。

3 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专业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创业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以创造、创新为核心的创业精神。鉴于高职院校目前的创业教育尚不完善,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实施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现实的选择。与大众群体的再就业式创业不同,高职学生创业的优势是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专业教育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基础。

3.1 专业培养方案渗透创新创业理念

校企合作制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立足创业与专业相结合,围绕创业要求,积极与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依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结合行业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针对不同岗位专门培养。在专业教学计划、内容、方法、考核评价等环节中渗透创新创业理念,做到创业教育进计划、进课堂,以创业带动就业。

3.2 专业课程教学渗透创新创业内容

在专业教学内容中融入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引导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把专业学习与创新教育和个性化发展有机结合,提高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专业实践教学结合创新创业实践

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和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解决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空间拓展。结合学生专业学习进程,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实行企业化管理,真正做到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建立成功校友创业教育基地,定期安排组织学生到创业教育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和协助创业实践,接受成功创业校友的实时引导和精细化指导。优秀校友与指导教师共同组成创业智囊团,促进创业,共同发展,形成较为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创业教育不是少数精英的创业技能培训,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素质教育。创新创业考验高职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运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承受压力和挫折的心理品质。高职学生经过“创新创业素质”的训练培养,其创新创业意愿、激情得到明显提高,不仅储备了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知识,而且增强自主创业能力,提升创业心理品质,成为伴随高职学生成长发展的宝贵财富。

[1]何孟原,吴金秋.“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 64-65.

[2]刘攀,姬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创新与创业课程开发[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3):254.

[3]宋建军,吴凤彬.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02-104.

[4]徐畅,庞杰.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8-11.

[责任编辑:陆丽娜]

The Explo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

WANG Huiqiu
(Bohai Shipbuilding Vocational College,Xingcheng 125105,China)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not the skill training for a small number of elites,but the entrepreneurship 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 the students.School and enterprise constru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lture on higher vocational campus together,guid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o identify with its value,sustain their creativity and motivation,and make the common value pursuit and behavior forms for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author combine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creative education to constru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system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and reinforced entrepreneurship foundation.Schooland enterprise conducthighervocationalstudentsto carry out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of simulation and fully marketization,to improv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ability.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G710

A

2095-5928(2016)01-05-04

10.16850/j.cnki.21-1590/g4.2016.01.002

2015-09-15

王慧秋(1964-),女,辽宁兴城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及教育心理。

猜你喜欢

校企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