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潜叶蝇防治措施

2016-03-29张金萍,郑树森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黑褐色稻区秧田



水稻潜叶蝇防治措施

又称稻小潜叶蝇、稻螳螂蝇。属双翅目水蝇科昆虫。除为害水稻外,稻田最常见的寄主为假稻和稗草。我国南北稻区均有发生,轻则影响水稻生长,重则造成稻苗死亡。

1 形态特征

1.1成虫。体长2~3 mm,青灰色,复眼黑褐色,触角三节,触角芒粗长,一侧排列5根短毛。胸部鬃毛6列,平衡棍黄白色,足细长,黑褐色,中后足第一中跗节黄褐色。腹部心脏形,有很多刚毛。

1.2卵。长椭圆形,长约0.6 mm,乳白色,表面有细纵纹。孵化前暗灰黄色。

1.3幼虫。乳白色至乳黄色,体纺锤形。老熟幼虫体长3~4 mm,胸部有黑色Y型悬骨。虫体各节有黑褐色短刺围绕。尾端有2个黑褐色短角状突起。

1.4蛹。长约3 mm,淡褐色至褐色。尾端也有2个黑褐色突起。

2 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

各稻区发生世代数不同。在冀东沿海滨海稻区成虫越冬,1年5~6代。越冬成虫4月中旬气温5℃以上开始活动,5月上旬气温11℃~13℃时活动最盛,成虫产卵于薄膜水育秧田和早播的本田秧田上,5月下旬为一代幼虫为害盛期,5月下旬~6月上旬出现的新一代成虫继续产卵于本田晚稻插秧苗上,6月中下旬达2代幼虫为害盛期,2代成虫出现后随气温升高和稻株高健而变化。成虫日出夜息,主要在稻田水面和植株上活动,每雌产卵200~250粒,卵散产于植株叶片上,4~6 d后孵化。初孵幼虫咬断稻片表面,潜食叶肉,经7~15 d后幼虫老熟在潜道中化蛹,蛹经7~14 d后羽化为成虫。喜低温,过去只发生在北方冷寒稻区,南方双季稻面积扩大,旱稻栽培时间提早,苗期相对低温,稻潜叶蝇才有了发展。如5~6月份低温,则发生严重。喜在近水面尤其是平伏于下面的叶片上为害,稻田水层较深时,秧苗叶片上着卵多,有利于卵孵化,幼虫发育转株为害。只能为害嫩弱稻叶,早栽的小苗,未控氮移栽的嫩弱苗及缺锌地块的僵苗,往往受害严重。

3 防治措施

搞好预测预报,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结合进行,效果较好。

3.1农业防治。①精细整平稻田,防止高洼不平带来的局部深水层,以减轻潜叶蝇的发生为害。②科学灌水。成虫活动高峰期到幼虫孵化期,实行浅水灌溉,降低成虫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和成活率。

3.2药剂防治。药剂防治的重点放在秧田和早插秧的本田。为防止秧田虫卵及幼虫带入本田,应在移栽前1~3 d进行秧田喷药,使秧苗带药进本田。如需本田施药,以水稻缓秧后施药为宜。防效好的常用药剂是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每亩50 ml,兑水40 kg,茎叶喷雾。

063299河北省唐山市滦河下游灌溉管理处

张金萍

063207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八农场郑树森

猜你喜欢

黑褐色稻区秧田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大气低温胁迫对中国褐飞虱年内初始迁入的影响
感怀
紫苏种子表观性状与含油率的相关性分析
201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
——稻(二)
珍奇的贝壳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风中的舞姿
2015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2014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