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平县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经验

2016-03-29杨志国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阜平阜平县特色产业



阜平县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经验

阜平县地处河北省保定市西部,总面积2 496 km2,人口22.98万,辖6镇7乡1个社区管委会,209个行政村,1 208个自然村。为纯山区县,山场面积326万亩,占总面积的87%;耕地面积21.9万亩,人均0.96亩,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209个行政村中有164个贫困村,占78.5%;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 262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左右。自2012年习总书记到阜平访贫以来,阜平更是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习总书记在阜平考察时又讲到聂帅“阜平不富、死不瞑目”的深切嘱托,对阜平的脱贫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针对阜平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发展基础弱的典型农业穷县、农业产业弱县的基本县情,阜平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把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产业精准扶贫着力点与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实行采取短平快项目与长受益项目—种养业相结合的方法推进产业发展,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政策、项目、资金,夯实了产业精准扶贫和脱贫基础。

1 扶贫工作主要做法

1.1立足实际,打造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做规划、选产业、定项目,对“四种两养”产业提出总体要求,编制发展规划,明确各阶段性发展目标,到乡、到村、到户。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按照项目规划实施,强化项目资金监管,确保各项目科学合理有序推进。实行“一个产业、一名县级牵头领导、一个主抓部门、一套班子、一项基金”机制,围绕以食用菌为主导,兼顾中药材、马铃薯、蔬菜、羊、鸡等六大特色产业做文章,打造特色经济板块。

1.2出台优惠政策,培育品牌产业。政府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采取先建后补、边建边补的方式,完善基地(片区)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对龙头企业菌棒加工厂,冷库、棚室等生产设施统一标准,统一奖补;对种植户菌棒、棚室等统一补贴,降低风险,提高积极性。由政府出资组织专家团队、技术团队,为企业和种植户提供“保姆式”技术服务。延伸产业链条,统一生产标准,提升产品品质,培育阜平食用菌品牌。进一步强化新型主体和农民培育,出台政策加大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奖补力度,倾斜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另外,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为依托,大力开展种、养、加工等方面的培训指导,培育科技示范户,激发贫困群众求知求学和参与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激情。

1.3创新金融服务,提升金融助农普惠效能。成立担保资金1.5亿元的惠农担保公司,按1∶5的比例撬动银行贷款投放给农户,并建立“三户联保”扶贫信贷机制,2015年发放扶贫贷款1.84亿元,覆盖农户4 894户(其中贫困户3 185户,占65%),助推了食用菌产业、养殖业等特色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阜平结合金融扶贫示范县创建,大力推进金融进农村。为兜住农户经营风险,县政府与人保财险公司共建“联办共保”机制,设置灾害险、产品质量安全险和成本价格损失险(成本价格损失险为全国首创并获得2015年全国农业保险创新奖,主要是对由于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种植养殖成本损失进行保险)三个险种,对全县主要种植养殖产品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保险费由政府承担60%,农户承担40%,政府和保险公司保费共有、理赔共担。2015年共办理农业保险451单,涉及农户43 311户,保费收入1 140.71万元,保险金额达4.87亿元;全县农业保险理赔金额共1 268.83万元,惠及17 587户。

1.4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农户土地出租,农民土地、资金入股,企业建设产业园区、农户参与管理,企业带贫困农户,企业与农民协议订单,企业带专合作组织,农户到企业基地领工资等模式,实现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互利双赢。

1.5统筹推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模式,将大山里优质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网店、微店等形式,进行网上销售,让广大农户、贫困户农产品成为商品,拓宽了销路、提升了价值、促进了增收,同时也带动了物流服务业的发展。目前,阜平县正全力打造电商产业园区,通过淘宝“特色中国阜平馆”销售的大枣、核桃、杂粮等产品倍受青睐,创新开展的“预售鲜枣”、“仙桃出山”(出售仙桃)、“寻找‘杏’福树”(认领杏树出售山杏)、“土蛋攻城战”(出售土鸡蛋)等网上销售活动反响良好。阜平县把以食用菌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设施光伏农业、电商、旅游等产业有机融合,打造阜平产业精准扶贫的升级版,充分展现食用菌产业见效快,精准扶贫优势明显,放大农业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良好效应。

2 主要成效

在省农业厅、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到十二五末阜平县食用菌产业完成土地流转6 300亩,建设大棚712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1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4万亩。农业产业发展迅速,精准扶贫工作初建成效,覆盖了所有乡镇、所有行政村和全部贫困户,带动农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2 000余元。

3 主要启示

特色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地区、贫困户脱贫的突破口,是确保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有效整合土地、资金、人力、技术等各方资源,进行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发展特色产业,使农业产业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道路,并充分发挥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在政府引导、龙头带动下参与产业发展,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打破了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在扶贫工作中的弱势地位,既让不同程度的贫困对象合理享受到国家给予的扶贫资源,破解了“产业扶贫到户”难题,又发挥了区域资源优势,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创新了扶贫资金资本化、利益联结、产业精准扶贫机制,放大了农业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良好效应,是新时期产业、脱贫工作的生动实践。

3.1政府引导是关键。阜平县立足区域优势,因地制宜、高站位、高标准编制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本地特色扶贫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构建了强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支撑。在阜平县委、县政府的有力组织协调下,按照“一个特色产业、一部发展规划、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主抓部门、一套班子协作、一项政策基金保障”的机制,农业、财政、发改、扶贫、林业、水利、金融、交通等各相关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全力做好特色产业发展,精准扶贫、脱贫工作。

3.2政策资金是保障。农业特色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并实现产业精准扶贫、脱贫目标,需要强有力的政策资金做保障,集中向产业基地、园区、贫困村户倾斜投入。阜平县委、县政府把特色产业发展和实施产业精准扶贫作为全县重点工作来抓,出台了食用菌、中药材、林果业、大枣等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统筹集中使用专项资金、信贷资金,最大限度的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最大限度覆盖了贫困农户,并且实现了农业保险的全覆盖,实现了资源(农户土地、资金)的资本化,实现了农户、企业、金融的利益联结和互利共赢。目前,仅食用菌产业阜平县委、县政府就捆绑整合资金8 000余万元,信贷资金3 756万元,促进了农业特色产业健康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结合。

3.3龙头企业是平台。农业特色产业要依靠单户农民去发展并且实现与市场对接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是不可能的,它需要经济实力强、技术先进、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带动,通过引领产业发展,建设高标准的产业基地和园区,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利用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把龙头企业与贫困农民有机结合起来,使龙头企业成为产业推进发展的平台和载体。以食用菌产业为例,阜平县加大对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先后引进扶持了10家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充分调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统一品种、技术、品牌、产品销售,不仅实现了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而且还解决了与市场的对接问题,保障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3.4技术团队是依托。农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更是先进技术成果成功转化的集中体现。在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阜平县不盲从、不走老路,积极吸取其他地区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教训,切实保证产业稳妥起步和快速发展。聘请了10名省内栽培、加工、政策、经济等领域资深专家成立食用菌产业专家指导小组,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转变服务方式,采取集中办班、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全面提高菇农素质。依据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加大菌种质量的检查和监督管理力度,规范各级菌种厂的生产,扶优限劣,确保始终生产应用优质菌种。并依托省内科研力量,加大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科研开发力度,依托省食用菌专家顾问组联合攻关,引进、驯化新、特、稀品种,开发精、深加工技术研究,通过技术创新带动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

3.5增收扶贫是根本。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激发农户参与积极性,让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最大限度的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永不返贫,使其充分感受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成果尤为重要。阜平县在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把农户作为产业实施的主力军,以户为单元精细管理,还通过政策扶持、龙头带动、技术指导服务、农户资源资本化、自身务工经营等途径实现农户参与、经营、劳动、增收,争当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从而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实现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脱贫的目标。

073299河北省阜平县农业局杨志国

猜你喜欢

阜平阜平县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袜子也疯狂
——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学校袜子娃娃社团活动
河北省阜平县脱贫成效及经验浅析
阜平县易地搬迁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阜平辉绿岩饰面石材矿废石利用简析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访河北阜平农家
关于推进保定市旅游扶贫的调研与建议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