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体育文化服务的发展困境与基本举措

2016-03-29曹勇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体育

曹勇

(荆楚理工学院 体育部,湖北 荆门 448000)

新农村体育文化服务的发展困境与基本举措

曹勇

(荆楚理工学院体育部,湖北荆门448000)

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服务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新农村体育文化服务面临着服务对象流失严重、服务形式与内容缺乏针对性、服务设施不足的困境;从内生动力视角提出完善我国新农村体育文化服务的举措:建立农村体育文化信息传播渠道与农民体育文化服务需求表达渠道,强化农村体育社团的带动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农村体育文化服务.

新农村;体育文化服务;困境;举措

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是当前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的一个热点所在,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区服务的内在要求.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抓手的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新农村建设存在发展动力不足等实情,体育文化服务在新农村发展中更为滞后.从内生动力视角研究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不依靠外在力量最大程度推动其自身变化与发展,使其得到自主运行,是当前建设新农村体育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重点所在.

1 新农村体育文化服务发展困境

1.1服务对象流失严重,体育意识淡薄

新农村体育文化服务的对象是农民,但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着“空心村”和老弱妇孺“留守”问题,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基本上是农村人口中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思想较为前卫活跃的群体,他们本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流失使得新农村中包括体育文化在内的一些正常的文化需求明显弱化.一项针对农村常驻人口的调查显示,看电视、打牌、串门聊天是农村居民的主要休闲活动方式,农村留守人群文化素质不高,生计与幼儿抚养教育压力大,他们投入文体活动的时间与精力相当有限,新农村中体育文化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均流失严重,工作难以开展.

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逐渐打破了农村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封闭式生产生活模式,但农民传统的体育文化观念尚未破除,又遭遇了现代体育文化不断涌现,却与农民传统无法调合之殇.农民体育文化意识淡薄,无论是留守者还是在大城市生存的农民工,他们始终不理解且难以接受城市先进的体育文化,甚至由于自卑心理,进而排斥现代体育文化,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体育文化断层与冲突,严重阻碍了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农民对文体活动漠不关心,对体育文化接纳性不强,受体育文化感染性较弱,农民普遍缺乏体育与健康等知识.

1.2服务形式与内容缺乏针对性

农民对体育文化的接触直接影响其体育意识的养成,但现实生活中,农民能直接感受和参与喜欢的体育文化活动却不多.在农民能参与的体育文化活动中,服务供给主体以政府为主,主要由农民体育健身试点单位开展,城镇郊区经济较为发达的新农村社区和有乡村游功能的新农村社区也因社会团体或自身组织也开展一些体育文化活动.如在湖北省荆门市,由政府主体筹办的农民趣味运动会是近几年农村体育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覆盖面广,农民参与程度大,运动项目贴近农民生活,产生较好的效果.但除此之外,形成固定模式且有影响的农村体育活动少见,有些偏远落后村庄甚至难见到体育文化活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侧重于篮球、乒乓球等小型赛事,对于生动有趣、民俗风味浓厚的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明显不足.

农村体育文化服务除服务形式单一外,服务内容也存在未能很好地针对现有农村常驻人口结构开展的问题.城乡二元体制的逐渐消除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青壮年不断走出去的同时,迎来部分农村青壮年带着技术与资本回归农村潮,农村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也壮大了农村经济实力,在乡在土型与在乡离土型青壮年农民逐渐增多.留守老弱妇孺与这部分农民成为农村体育文化服务的目标群体.但是以政府服务为主体的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工作,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依然按照老思路办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还停留在建篮球场、乒乓球台和少量的健身路径上,留守老人与妇女严重缺乏适宜他们的体育运动场所与方式,而对农村青壮年来说,对抗赛常常因为无人组织与参与而无法开展.

1.3体育服务设施不足,指导力量薄弱

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靠政府投入,但紧张的投入经费多用于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中,村落文化事业经费不足,而新农村建设才起步,农业产业化规模小,社会团体和营利组织很少涉足农村公益性服务行业,故而农村体育文化服务经费严重不足,体育基础设施不足.篮球、乒乓球场地和健身路径一般集中在新农村村落和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村,很多村落基本上没有任何体育设施,在多村联合共建新农村社区中,即便有体育文化设施存在,也存在使用不便利、体育设施维护不及时等问题.仅有的这些体育服务设施还存在使用效能不高的问题,农民缺乏正确使用这些体育设施的科学知识,农村社会体育指导服务形同虚设.

农村生产的季节性、居住的分散性、常驻人口的特性以及农村体育健身意识的缺乏,体育活动如果没有组织与指导,很难开展起来,如果没有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农村不可能营造期健康的体育文化氛围,农民就不可能受到影响,体育活动就难以发挥积极性.当前农村本是属于农村文化发展骨干力量的中青年流失,体育文化服务缺乏人力资源,且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对村级体育社会指导员培训力度不大,体育经费投入相当有限,很难找到人员参加,形同虚设的体育指导服务显然不能满足农民的体育需求.

2 完善新农村体育文化服务机制的基本举措

新农村体育文化服务作为农村体育运行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运行受到总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农村体育文化服务系统的运行机制是引导和制约体育文化服务决策并与其相关的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和相应制度,是决定体育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关关系的总称.要保证系统的稳定长效运行,必须要有一套协调灵活的运行机制,而内生动力是其实现自主运行的基本保障.

体育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农村体育文化活动必须要有经济基础为后盾,新农村体育文化服务运行机制的内生动力重点还是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服务对象是体育文化建设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因此提升农村体育人口的规模与质量是新农村体育文化服务内生动力机制的关键.在此根本思想指导下,可从如下方面完善新农村体育文化服务机制.

2.1完善农村体育文化信息传播渠道与农民体育文化服务需求表达渠道

体育文化信息传播渠道是农民获取体育文化信息,提高体育与健康意识的基础性工作,农村村委会和新农村社区应切实把体育文化宣传工作纳入到日常服务中去,以农民能理解接受的方式,及时让其了解国家体育文化相关政策制度.合理利用农村体育文化活动,利用村村通工程等,把体育文化信息宣传嫁接进去,开设体育文化宣传与农民健身专栏,印制形象化与通俗易懂的体育健身锻炼指导小册,图文并茂地介绍体育文化知识、健身方法、锻炼与保健注意事项,宣传健身对农村居民的意义与作用.农村留守人群现状及长久以来形成的生产生活特征,使得他们的体育文化需求处于一种集体失语状态,建立一种贴进农村与农民的体育文化氛围,必须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了解他们的体育文化需求使之得到畅通的表达,并切实满足这种需求.切实重视农村体育文化工作,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形成由内部需求决定的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决策机制.

2.2强化农村体育社团的带动作用,提高农民体育意识

建立畅通的信息获取与需求表达渠道,大力宣传与农村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康复保健、运动医疗、养身长寿、慢性病治疗等相关知识,挖掘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化活动与项目,激发农民的体育锻炼热情,促进其参与文体活动,不断增加农村体育人口的规模,提高农民体育锻炼意识,这样农村体育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下去,并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需要具备高效的组织管理与场地设施硬件条件,并切实发挥农村体育团体的推动作用.建立乡、村组织一级的体育文化组织管理机构,为基层农村体育文化服务提供职责明确、考核公平、服务到位的组织保障,建立健身舞社团、篮球社团等单项体育团体,依托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大型活动期间进行广泛的宣传与动员,不断促进农村体育文化服务的深入.

2.3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农村体育文化服务

老弱妇孺占农村常驻人口的比例大,农民城乡流动变化快,因此农村体育文化服务要针对人群特点展开.第一是注重为农村老人年和妇女群体开发多元的体育文化服务,提供适宜这类群体的体育锻炼项目与场地,如不太受场地限制的各类健身舞,普及适合他们的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体育锻炼知识,组建健身舞社团、妇女体育社团和老年人体育社团等,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二是掌握流动人群特点,发挥流动人群在体育文化服务中心的积极促进作用.农村中的流动人群大多是在务农与打工之间奔波的青壮年,现也有越来越多的在乡在土型与在乡离土型的青壮年农民工,他们相对是有着较高文化素质与丰富的外界交往经验的群体,吸引他们参与并充分利用他们的先进理念,节假日和农闲时间开展小型的文体活动,或带动妇孺参与趣味性的文体活动,夯实农村体育文化根基.另外,还需注意农村社区体育活动与中小学体育活动的互动发展,实施以农村学校体育为主导的区域体育协调战略是发展农村体育的捷径,经常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文化竞赛表演,利用新农村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衔接,感染和带动群众,让留守在农村的农民在各种有针对性的文体活动中受益.

有针对性不仅指针对不同主体,还指开展有针对性的文体活动.农运会、趣味农民运动会的不断深入开展,贴近农民生活的体育竞赛活动,农事技能大赛、腰鼓舞狮表演、民俗表演、健身操比赛等等,可以说为特色运动项目的挖掘提供了契机,而新农村特色体育文化项目的开展与推广又可以与乡村旅游资源结合,成为农民增产增收新途径.特色项目的挖掘开发也是新农村体育文化服务内生机制的重要内容.

〔1〕王小娟,郁俊,罗华敏,吴振华.新农村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形式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2(2):69-80.

〔2〕胡庆山,王健.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价值审思与现实困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4):20-24.

G812.42

A

1673-260X(2016)08-0176-02

2016-04-06

荆楚理工学院项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荆门市农村体育发展研究”(SK201406)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体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