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育中人文意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16-03-29姜明红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人文意识数学

姜明红

(呼伦贝尔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小学数学教育中人文意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姜明红

(呼伦贝尔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人文教育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由于教育形式对知识内容的单一传授,使得我国的小学学校的数学教学指导磨灭了学生们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积极乐趣等,使得对学生创新、实践、合作方面不关注.良好的人文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关心自己多于他人,小学生人文意识教育缺失日趋严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紧张、枯燥、没有信心、不会合作交流等现象,这些人文意识缺失现象引起了教育界的担忧.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人文意识教育,抓好对小学生的熏陶和培养,培育出未来高素质的人才.

小学数学;人文意识;渗透教育;实践

从以前到现在始终有着“得分数者得天下”的社会风气存在在我国小学的学校数学教学模式之中.这样的教育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数学的积极乐趣等除去智力能力的栽培和习惯,会使得小学学校的数学教学使学生的行动,创造能力合作方面不关注.当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容乐观,小学很少有学生愿意学习数学,小学生人文意识教育缺失日趋严重“.应试教育”严重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虽然有些教师认识到培养人文意识的价值,但由于培养人文意识以在短期内取得成效,所以致使培养的效果上大打折扣.在很多小学数学教学中,缺乏对教育的综合培养,对人文意识的认识,导致人文教育的栽培模式一直是形于表面的,所以,当前我们必须要注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意识培养,抓好对小学生的熏陶和培养,培育出未来高素质的人才.

1 小学数学内容的人文内涵

小学数学体现的内容富含很多方面,数学是一项运动,拥有一种力量,通过教育来展现“人文内涵”,小学数学主要有三个大的性质:

1.1数学的严密谨慎——锻炼使命感

锻炼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坚持,勇气,耐心,数学的任何一个结论都是需要通过严格的推理,严谨的逻辑得到的,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模式,来让学生产生严谨周全的思考模式,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使命感和办事能力.

1.2数学的推理性——弘扬诚实守信

数学的公式建立是不可缺少公理的成立,数学非常具有逻辑推理性.公理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建立起来的.数学的答案结论都是唯一不变的,学生通过教学中的逻辑推理可以深刻了解什么才是真实这种求真务实的学风会对建立诚信社会起到促进作用,使社会环境充满秩序、信誉.[1]

1.3数学的应用——探索与执著

当前,数学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从世界科学发展来看,数学自身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数学的发展学习是经过很多的探究摸索的过程.如今,数学已经涉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加快了人类社会文明建设的脚步.探索中需要不懈的努力、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数学可以培养学生对事业的执著.

2 小学数学人文意识教育的指导原则

2.1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是要运用不同的过程形式,使学生能够自身融入到事务的进展过程中,来使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创造能力.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自己是一个创造者,研究者,这种现象在儿童的内心路程的感受尤为剧烈.因此,在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活动意识,创造动力,动手方法.通过小学数学人文意识教学来实现过程性原则,可以便于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小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2.2适应性的原则

个性化教育原则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适应性,个性化教育旨在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发展,过去的教育重心不是学生,所以培养出来的都是不主动学习的人.传统的教育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这种教育是与学生隔离的教育.学生个体具有无限潜力,只有顺应学生发展规律,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个性化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通过适应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符合每个学生发展状况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个性化教育以人为核心,要求教师适应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服务.[2]当今社会需要越来越多样化的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个性化教育并满足个体多样性的发展需要,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2.3自主性的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必须自主,个性化教育也必须要坚持自主性原则,没有人能帮自己解决各种需要,没有主动性,生命就会走向灭亡.长期以来,教育压制了人的主动性,教师来主导,学生只能跟随.教育比较僵化,不是基于学生的需要,而是师本教育,这样的教育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教育的宗旨就是促进个体自由充分的发展,教育改革就必须扭转压制学生主动性的教育模式.

2.4情感性原则

在新课改实施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占第一位,其次才是知识与技能,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行使感情性的原则具有很明显的作用,小学学生的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除去知识智力的培养,“成才先成人”,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求知欲等,[3]教育者要支持孩子的求异、求新、质疑,鼓励孩子在探索中学习新知识.

3 小学数学教育中人文意识教育的执行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拥有很多强烈的人文意识教育的内容,因此人文意识教育不止是行为培养,同样是人性培养.要达成满足人类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上应该给予更多内容的人文意识教育.通过改革小学课程教育和人文教育,我们应大力发现数学教学过程中人文意识教育资源,找到人文意识教育模式和小学数学的教育联系点,来做到让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意识教育.

3.1教师的人文意识要以身作则

教师是数学课堂领导者,一定要有特定的人性素养,只有拥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才能塑造出全面发展的学生.首先,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必须彻底摒弃陈旧教育模式,把生动活泼的数学思想应用于教育之中,运用有趣,生动的人生故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认识数学的乐趣,让学生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博大精深的文化熏陶下,产生情感的共鸣,开启心灵,使他们不断研究和专研,锻炼自己的数学意识,然后,教师需要更多的学习了解数学历史,通过更多的全新的数学学习来充实自己,教师也要认识知道数学的发展史,更要了解其他学科的前沿成果.教师绝不能吃老本.[4]再次,教师要积极投身数学实践.在备课阶段,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在教学中要有侧重,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和体会.教师要多引导少指责,尊重学生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反思的习惯.在数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意识教育,激发学生兴趣,让小学数学的教育模式能够更加理性.

3.2人文意识的教育重要方法

首先,制造文明的教学课堂的学习气氛.学生是数学知识掌握的对象,教师的任务就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和领导者.通过数学教学课堂,让老师和同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与教师“零距离”接触,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就要从讲台上走下来,主动倾听学生的世界.教师要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心灵相通,形成互动的、平等的关系,打破教师的“权威”,才主动权还给学生,与学生亲密接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迸发出创造的潜能,才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才会锻炼学生的实践创造意识.

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老师找寻学生学习所产生的很大能力,认可他们,信赖他们,然后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空隙,自主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象,通过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方式的学习,来达到数学教学目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且发觉学生的长处,让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优点,更有信心去努力.

最后,需要特定的人性评论.数学课程需要人性合理的评价,合适的、激励的评论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必要策略.数学学科的学习能够激发人性价值,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人性评价来活跃课堂.

在教学中,运用评价会使孩子更好地认清自己,产生争取进步的信心,激发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得激励学生自主、积极的学习.在以往的教育评估中,是通过考试的结果来判断学习效果的,这种评价方式会使学习差的学生被彻底否定而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5]所以,通过“学生的全面进步”为最终目的来评论,维护学生的自尊和信心,关心学生的性格不同,看重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展现情感魅力.

3.3小学数学人文意识教育的探索方向

数学教学中包括可丰富的人文意识教育内容,事实上数学是科学和人文和谐的统一.所以我们在开发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和人文意识内容紧密结合,使数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得到充分协调发展,这也是小学数学人文教育的目标.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缺乏人文底蕴,执行多种科目内容的贯通联系就需要着重增强老师这一内容的培养和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课程中,把数学学科与多个学科融合起来,挖掘积极情感因素,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在辩论中明辨概念的真伪,在诗情画意中动手操作搭建图形巩固新知,把新知编成歌词配以音乐进行记忆在实验中寻找解题或获得新知的方法,在操场上体验数学学科知识掌握的乐趣和魅力,学会发现数学不断进步的特点等等,这全是锻炼学生人文意识的有效形式.[6]只要教师把人文意识教育始终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人文意识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实现.

3.4人文意识教育途径的开发

第一,联合开发“班级隐性课程”.小学生人文意识的养成要靠知识滋养和心灵的体悟,还要靠高雅文化氛围的陶冶.我们以前只重视课堂教学,忽略了文化氛围的营造,这是不成功的.因此,在今后的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制造拥有丰富的学习知识的气氛,扩展人文意识进步的文化兴趣,来满足人文意识教学要求.

第二,展开心理交流方式.老师需要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内心交流,才能够好的促进学生的人文意识教育的实现.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意识较强,教师没有时间照顾每个学生,作为数学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通过行为变化了解学生思想根源,深刻教育,让小学生茁壮成长.

第三,通过“数学行为和融合”,来产生人生培养.热人生培养是为了有助于学生珍视生命、正视生命、热爱生命,帮助学生的人身发育.

数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融入自然,发展学生的人文因素,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数学基础知识,还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生命的意义,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提倡小学生要互相帮助,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达到人文意识内涵的要求,需要坚持不懈的长期过程,我们要始终坚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意识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美的认识,体验到与他人的合作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未来所需的具有人文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1〕田奇述.试论小学数学人文教育的渗透[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03).

〔2〕刘海林.人文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4).

〔3〕张楚庭.大学人文意识构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李玲.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J].科技视界,2015(11).

〔5〕黄林.论人文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彰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

〔6〕崔学勤.新形势下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构建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07).

G633

A

1673-260X(2016)08-0016-03

2016-04-26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SY16285)

猜你喜欢

人文意识数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人文绍兴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文社科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