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组织视角下的羽毛球选项课俱乐部制

2016-03-29李云伟石涓涓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羽毛球选项俱乐部

李云伟,石涓涓

(河海大学 文天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130)

自组织视角下的羽毛球选项课俱乐部制

李云伟,石涓涓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安徽马鞍山243130)

在高校中俱乐部制羽毛球教学,目的是以羽毛球课程系统内部各要素自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在让羽毛球成为学生的锻炼手段、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或核心素养的同时,更多的是以羽毛球能够学生终身体育项目为主要目的.自组织决定了羽毛球选项课俱乐部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目标不再是明确、简单的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这一教育手段,正如著名学者杜维明所说:“一所大学应该尽量避免的是有关某一学科开的只有一门课,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得去上.不管从培养哪方面的素质来看,这种单一的强迫式的教育方式最终会出现教育政治化的问题.政治化的现象不一定仅仅出现在一个国家,也会出现在学校教育本身.”①本研究意在避免俱乐部制教学中学生只是机械的学习各项羽毛球技能,而是宽泛的、形成性、交流性的养成和提高.

自组织;俱乐部制;教学;羽毛球

1 自组织理论概述

自组织理论(Self-organizing Theory)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属于系统理论:“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干扰,则系统是自组织的”②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包括社会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条件、动力、途径等,1968年,比利时化学家普利高津(Prigogine I R)在耗散结构理论中指出:系统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关、涨落机制是产生有序结构必要条件;1969年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Haken)的协同学指出:系统内部多种竞争与协同的存在是推动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动力;1972年法国数学家托姆(Rene.Thom)突变论指出:远离平衡态的系统,在竞争与协同的双重推动下形成自组织系统,渐变和突变都是其必经之路;基于突变论的基础之上,德国生物学家艾根(M.Eigen)在其超循环理论中提出:自组织系统各单元相干的增长,与其它复制单元竞争就会形成超循环链,并且可以稳定的保持下去;另外,美国科学家曼德尔布罗特(Mandelbrot)的分形学和美国科学家洛伦兹(HendrikAntoon Lorentz)的混沌学说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进行了分析.

2 羽毛球选项课俱乐部制自组织发展的条件

如普利高津耗散结构理论中所说,羽毛球选项课俱乐部制能够自组织发展,首先它必须是一个耗散结构,即俱乐部制课程系统具备开放性、远离平衡态、系统各要素之间非线性相关、系统中存在涨落.系统开放性,即在教改研究中,俱乐部制学习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与学校所在城市的羽毛球俱乐部、不同的教师等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交流与联系,引导俱乐部制自组织发展的教师与外界保持开放,避免了羽毛球课单向的由教师到学生的进行,这样以来,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子系统在物质、信息、能量在与外界交换的熵值都存在着或正或负,俱乐部制系统便容易远离平衡态,学生系统各要素间也就不是直接的线性相关,而是非线性相关,作为俱乐部制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在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适时的保证系统的熵流,让系统存在涨落或巨涨落,如学生个体羽毛球水平的提高或是在纠正某个动作期间的暂时性退步、学生体质水平的提高或降低、与社会俱乐部交流后受挫折影响学生积极性等等,这些涨落的存在,都需要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不仅仅自身对此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更能够对学生系统的正熵流进行及时的疏导,才能保证羽毛球课俱乐部制开展的自组织方向.

3 羽毛球选项课俱乐部制自组织发展的动力

哈肯的协同学指出:系统内部多种竞争与协同的存在是推动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动力.

在羽毛球课俱乐部制教研探究的过程中,这些竞争存在于教师系统之间,如传统的体育课与俱乐部制之间、不同教师对羽毛球教学各方面见解的不同等等,也存在于学生系统中,如场地轮换、技术交流等等.笔者所做的就是将这些竞争引向协同,再引向更要级的竞争协同:学生是俱乐部制教学系统的主体,“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③不同教师的不同技战打法、动作手法、教学顺序等,应由学生进行选择,而不是竞争之后的统一量化,学生个体间原本就存在这复杂的差异性,“大学教育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即为学者和受教育者提供创造和储聚社会资本的重要场所.”④对于学生系统的内部的竞争,研究中则是主张不是某一场或两场比赛的胜负或者某一时期羽毛球技术水平的高低就直接等同于学生羽毛球体育习惯的养成,或者是体质达标水平高低,只有相互协同交流,才是竞争的目的.

4 羽毛球选项课俱乐部制自组织发展的途径

在具备耗散结构特征和协同竞争双重推动力下,俱乐部制教学自组织发展的途径,托姆的突变论中的渐变和突变,无疑是其必经之路.“中国传统所谓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确实道出了培养人才的艰辛和漫长,同时也说明了除了长期的努力之外,教书育人还需要传统,即一种文化传承的熏陶.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如此,人文科学更是缺之不可.”⑤从学生羽毛球技能的学习,到运动技能、习惯形成的尖顶,再到教师自身对俱乐部制理解,都存在着渐变与突变的过程,在项目探究过程中,学生一开始宁肯将过半数的生活费投入网吧、KTV等场所,也不愿出几十块钱,自购羽毛球拍,而随着对羽毛球运动的理解,重心逐渐开始发生转移,同时俱乐部制教改项目适逢校团委开展“离开屏幕,走向操场”活动,为此渐变也提供了帮助,再至项目开展第八周时,学生自主开展俱乐部间交流活动已达到全员参与,而制约其突变的则是技术水平、战术以及场地因素,在笔者为上述提供学生可选择的解决条件后,学生系统的自主交流则又进入了另一个渐变的层面,部分学生开始与社会上的羽毛球俱乐部进行交流、参加校内、校外(市级)比赛,获得了部分奖项,再至后来由参与俱乐部制的100名学生自发成立了“文天二队”全校性的羽毛球社团,诸如此类无疑都是对羽毛球突变为学生终身体育项目提供了必要条件,也是羽毛球选项课自组织发展的重要路径.

5 羽毛球选项课俱乐部制自组织演化的形式

艾根的超循环理论指出:自组织系统各单元相干的增长,与其它复制单元竞争就会形成超循环链,并且可以稳定的保持下去.羽毛球选项课俱乐部制系统各单元,包括教师、学生、学校及周围羽毛球环境等,这些单元从开始简单的教师与学生交流循环,到之后学生间简单循环链的加入,再至学校环境、外部环境的加入,逐渐形成了相互竞争的超循环链,不同的俱乐部选择的校内外羽毛球环境的加入虽是相似的,类似复制却不同的单元,而教师在个单元相干的增长过程中,引导作用逐渐变得次要,只需保证优势选择的方向,不论循环链的放大或缩小,“文天二队”便是其多重循环的耦合的必然结果,至此整个俱乐部制教学的超循环链就已经形成,并且能够稳定的保持下去,也是俱乐部制教学自组织演化的形式.

6 羽毛球选项课俱乐部制自组织复杂性的审视

曼德尔布罗特的分形学中,要求部分与整体之间存在某种相似,却又存在着不同,如同曼德尔布罗特远近变化观察一个绳球的维数变化一样,羽毛球课俱乐部制教学系统,在自组织演化的过程中,其维数也不会是一个固定的整数,因其是持续发展的其维数也必然是连续变化的.俱乐部制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信息传达到不同的学生时,必然不会是100%相同,同时不同的教师对应不同的学生,学生对于教师示范技术动作、战术打法等也存在着不同的偏向,使得学生系统内部出现复杂的分形元,其发展结果是难以预测、控制的,在经过内部交流或者与外部环境交流后,对于各个俱乐部这样的小型分形体提供了多重的竞争与协同以及分形,教师在其迭代过程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正视其复杂的分叉点,更要将这些差异放大,同时面对每个学生学习起点的差异性,也需要因材施教,这样俱乐部制教学系统的发展才有着不确定的无限的发展方向,却又不是完全的无序和混乱,存在着一定的规则性,学生的羽毛球学习便会是一个基于自主起点、选择而存在的方式,俱乐部制教学系统这一巨大的分形体就能够多元化的自组织发展.

7 羽毛球选项课俱乐部制自组织发展的展望

洛伦兹指出:混沌不是偶然的、个别的事件,而是普遍存在于宇宙间各种各样的宏观及微观系统的.首先,羽毛球选项课俱乐部制中存在着随机性,学生在教室的示范、内部练习或其它交流的过程,即使不存在任何内部或外部给予的强加随机项,同时学习的控制参数、起始值是确定的,在混沌视角下俱乐部制教学的发展仍然会表现出许多的随机性.其次,俱乐部制存在着敏感性,包括对初始值的敏感性、对学生系统以外各因素的敏感性,因教师、学生、外部因素等的不可预测性,个体在理解或接受羽毛球的过程中,容易受其影响.再次,俱乐部制教学存在分维性,教师的不同、学生理解方式不同甚至是同一学生不同阶段对同一动作、技术的接受程度也不同,造就了俱乐部制教学多彩的分维性,这就需要一线教师不能避重就轻,过分钟爱简单的统一化教学方式.同时,羽毛球选项课俱乐部制教学也有其普适性,比赛规则是固定的,技战方式也是固定的,而俱乐部制的目的意在培养学生羽毛球运动的习惯,让羽毛球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项目,需要的只是教师逐渐减弱的引导作用,因此具有普适性.最后,羽毛球选项课俱乐部制教学的标度律:混沌学视角下,将俱乐部制教学界定是无周期性的有序态,那么该系统及内部的各单元则存在着无穷层次的自相似结构,即无标度区域,与分形学视角下的各分形元起点以及接受的物质、信息、能量的方式和量存在着复杂的差异性相同,其发展方向的不可预测性可视为无标度区域.

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也是学生终身体育形成至关重要的环节,其目的不应该仅仅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手段,其特征应该是促进各环节各要素间的自组织发展,让选项课变成学生的兴趣,而非学生学习技能技术的工具,传统高校体育课简单的统一标准、方式、内容虽然可以让教师轻松应对,却忽略了差异化学生个体的接受能力,笔者的羽毛球选项课俱乐部制教改项目,以自组织理论为指导,以河海大学文天学院100名学生体育课为试点,在收获了许多俱乐部制教学经验的同时,因能力有限仍存在许多不足.“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高校应该注重通识教育,提供人文训练,培养人文素质.”⑥

注释:

①④⑤⑥杜维明.人文学和高等教育.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4).

②Kant,Critique of Teleological Judgment,1987:253.

③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杜维明.人文学和高等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4).

〔2〕Kant,Critique of Teleological Judgment[M].1987:253.

〔3〕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G847

A

1673-260X(2016)09-0171-02

2016-05-07

教研项目:自组织视角下的羽毛球选项课俱乐部制(zl201414)

猜你喜欢

羽毛球选项俱乐部
羽毛球
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羽毛球PK赛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