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夜》:明治时期女性的悲歌
2016-03-29何芳
何 芳
(大连科技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1)
《十三夜》:明治时期女性的悲歌
何芳
(大连科技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1)
[摘要]短篇小说《十三夜》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女作家樋口一叶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对阿关形象的刻画,描述了明治初期有一定的抗争精神却被牢牢禁锢在旧道德中的日本女性的不幸婚姻生活,向读者倾诉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哀。
[关键词]明治时期;悲剧;家父长制度;男权至上
一、樋口一叶及其作品
樋口一叶(1872-1896)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同时也是日本文学史上最短寿的小说家。樋口一叶在其短短25年的生涯中留下了一连串的不朽之作,被日本文学界称为“传奇人物”。1894年12月到1896年1月,是樋口一叶创作生涯的巅峰期,后世文学评论者称之为一叶文学创作的“奇迹期”。短短的14个月内,樋口一叶写出了《大年夜》《浊流》《青梅竹马》《岔路》和《十三夜》等一系列珠玑之作,顿时轰动文坛。2004年11月,日本起用新版纸币,其中5000日元面额纸币正面用的便是樋口一叶的肖像,可见人们对她在日本文学史上地位的肯定。日本作家大冈升平称赞她:“日本的女作家中,与紫式部并列,确保着最高的名声”。
樋口一叶生活在明治初期,她的作品多取材于她所居住的东京半下流社会,描写在以“父系家长制”为中心的男权社会中,女性受到旧的社会制度、道德规范的束缚,为生活吃尽苦头的种种不幸。
短篇小说《十三夜》以半封建的明治2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贫困没落的氏族之家的女儿阿关嫁入豪门后的不幸婚姻生活。17岁时,阿关受到奏任官原田勇的倾慕。她虽已心有所属,但迫于父母之命还是嫁给了素昧平生的原田勇。婚后不久便被丈夫嫌弃,并受到冷落,活得没有地位、没有尊严。婚后七年,实在无法忍受这种生活的阿关在阴历九月十三这天夜晚偷偷回到娘家,向父母坦诚自己的不幸并请求父母为其做主离婚。父母虽然心疼女儿,但前思后想还是开导其继续忍耐并劝其回到原田家。在回原田家的路上,竟巧遇人力车夫录之助——阿关的初恋情人。在逝去的青春和无可奈何的宿命面前,两人只有静静回味昔日美好时光,最后各奔东西。
二、《十三夜》中女性的悲剧
(一)阿关
美丽温婉的少妇阿关是奏任官原田勇的妻子。阿关出身于没落氏族之家,当年她的丈夫对她一见钟情,不顾身份地位的差异,多次上门提亲,终于抱得美人归。婚后不久,两人便育有一子。在世人看来,阿关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了,连她的父母都觉得自己一家沾了好女婿的光,终于在人前扬眉吐气。却不料在十三日之夜,女儿独自一人回到娘家,向父亲讨要休书,并向父母哭诉了自己婚后的不幸生活。
原来,婚后不久丈夫便不再钟情于她。阿关向父母倾诉道:“他对我说话只是在有事的时候用斥责的口吻下命令罢了,早上起来我问候他,他就忽然把脸掉过去,故意赞扬院子里的花草。我虽然很生气,但他是我的丈夫,我始终忍气吞声,从来没跟他吵过嘴。他却从吃早饭起,整天不离嘴地骂这骂那的,在佣人面前述说我这么笨啦,那么不懂得礼貌什么的,动不动就用轻蔑的口吻说我没有教养。”“他已经有两天没回家了。他经常五六天不在家,这已经不稀奇了。”通过阿关之口,一个不爱妻子、不尊重妻子、经常夜不归宿在外寻花问柳的丈夫形象跃然纸上。原田的形象代表着日本近代初期接受过西方进步思想的年轻人。他不依媒妁之言,不受门当户等旧有观念的束缚,选择自己喜欢的人为妻,表现出其思想进步的一面。然而,他始终没有摆脱千百年来扎根于人们内心深处的男尊女卑思想,在婚姻中不尊重妻子,甚至是任意践踏妻子的尊严,使妻子在夫家完全没有自己应有的地位,在佣人面前抬不起头。
七年的忍受和屈从、七年的心灵折磨之后,阿关终于下定决心回到娘家请求爹娘为她讨要休书。然而,阿关的父亲虽然同情女儿的遭遇,却反对她离婚。因为一旦女儿离婚,她将失去官僚夫人的身份地位,成为弃妇;自己的儿子——阿关的弟弟再也得不到姐夫的庇护而前程不保;他们一家人也会在人前抬不起头。陈腐观念和现实利益决定了父亲的态度,于是他又把走投无路的女儿逼回到地狱般的婚姻中。在父亲的一番劝说之后,阿关最终还是放弃了离婚的念头。为了父母的生计、家族的荣耀、还有弟弟的前程以及心爱的孩子,阿关决意牺牲自己,回到那个像魔鬼一样的丈夫身边,继续忍受痛苦的婚姻生活。“那么,就算是从今天晚上起阿关已经不在人世,只有她的灵魂守着孩子。这么一想,像受丈夫的折磨这么点小事,哪怕一百年也能忍受。您的教训我完全明白了。今后再不让爹娘听见这样的事了,请放心吧。”深受封建传统思想熏陶的阿关在“孝道”、“家族共同体的荣辱”等世俗陈规面前丧失了反抗之力。通过对阿关形象的刻画,一个虽具备了一定的抗争精神,却被旧道德牢牢禁锢,无法也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对生活彻底放弃希望的可怜女性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二)阿关的母亲
阿关的母亲在小说中是一个典型的慈母形象。当阿关把心里的愤恨、悲哀统统吐露出来时,她气得切齿痛恨、肝肠寸断,立刻站在女儿的立场支持离婚。“光是听着都气坏了娘。你别再胆小了,虽是穷人家出身,你也有爹有娘,虽然年纪还小,也有亥之助兄弟,别在火坑里受罪了。”可是当丈夫表明立场反对女儿离婚后,她就不再坚持自己的主张,只有陪着女儿哭泣。疼爱子女、保护子女是母亲的本能和天性,然而阿关的母亲连这作为母亲最起码的权利都没有。在家中没有话语权、没有地位,想要保护女儿却无能为力。
(三)录之助之妻
小说中另外一个没有直接出场的可怜女人是录之助的妻子。当自己的心上人——阿关被迫嫁人后,录之助便开始自暴自弃。为了让其走上正途,家人帮他寻了一门亲事。对方皮肤白净、身材好看,在那一带是出了名的美人。可是这么漂亮的老婆也没能让录之助回心转意,他依然吃喝玩乐直至倾家荡产。可怜的妻子婚后从未得到丈夫的疼爱,即便是有了孩子,丈夫也没有正眼看待过,于是带着孩子回了娘家,而可怜的孩子也最终夭折。这样的婚姻无论对哪个女人来说都是一场噩梦、一出悲剧。
三、明治时期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一)家父长制
故事发生在半封建的明治初期。当时,日本社会正处在新旧思想转变、新旧制度更迭的环境下。此时的封建制度已有所动摇,人们开始追求平等、自由的新生活,但仍然无法摆脱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的束缚。明治政府于1871年颁布的《户籍法》中明确规定:在家庭中,尊属、直系、男性为上位,卑属、旁系、女性为下位。女性没有公民权,只是隶属于丈夫的附属品,必须在丈夫监视下才能行使财产权。1898年正式实施的“日本新民法”基本继承和维护了日本的传统家庭制度——家父长制,即父亲是一家之主,有决定孩子婚姻的权利。这些规定不仅没有改变日本历来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反而巩固了男权至上的社会秩序,进一步把女性推向社会和家庭的底层。
阿关在嫁入原田家之前,已经心有所属。但是在婚姻上,她完全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要绝对听从父亲的安排,嫁给一个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当她不堪忍受丈夫的折磨、回到娘家讨要休书时,不但没有得到父亲的支持,反而被父亲劝导继续维持痛苦的婚姻。父亲劝慰她:“一来为父母,二来为兄弟,更为了儿子太郎,既然你有能耐忍到今天,难道以后的日子就不能忍耐了吗?”这位父亲的确考虑了很多,却忽视或是故意无视了女儿的痛苦。在以家父长制为社会核心伦理规范的时代,自小受到“为亲尽孝”教育的阿关根本不具有反抗父亲权威的意识,也没有反抗的能力。得不到父亲的许可,她只能放弃离婚的打算。
(二)男权至上
明治初期,女性没有进入社会的权利和机会,因此不具备独立谋生的条件,成年后的婚姻是她们安身立命的唯一途径。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女性在婚姻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阿关在婚后半年便开始受到丈夫的虐待。对于悉心照顾她饮食起居的妻子,原田勇没有体谅、感激,而是斥责、谩骂,经常在佣人面前向她发难,指责她的出身、骂她没有文化。助长他嚣张气焰的正是当时男权至上、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
(三)自身局限
在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下,明治政府颁布了“四民平等”的政策,取消了“士农工商”的封建等级制度,然而残存在人们思想中的陈旧观念却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由于对近代社会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新的价值观缺乏根本的认识,很多女性甘愿将自己置于附属地位,认可丈夫践踏妻子人格的行为。“丈夫在外拈花惹草,或者是娶姨太太,我也绝不会吃醋……爷们儿好色是家常便饭,我没把这些事儿放在心上。”阿关亦是如此。这是时代带给女性的局限。
四、结语
现实生活中,樋口一叶经历过被未婚夫悔婚和被迫离开自己喜欢的人的两段爱情波折,能够深刻体会处于无权地位女性的苦楚。她结合自身经历创作的小说《十三夜》从女性视角出发,通过对阿关悲惨命运的描述,充分反映了明治维新后步入近代社会的日本女性所面临的社会现实以及她们的思想特征和时代局限。在男权至上、男尊女卑的社会中,日本女性渴望身心自由,却又不得不受社会、家庭的压抑而无力反抗,这正是《十三夜》所表现出的时代意义,也使该作品成为集思想性和写实性于一体的佳作。
[参考文献]
[1]萧萧.樋口一叶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林敏.樋口一叶文学思想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
[3]刘紫英.从《十三夜》看日本明治时代的婚姻[J].读与写,2011(11):43-44.
[4]于韶华.从女主角的多重身份看《十三夜》的批判性[J].安徽文学,2011(5):40-41.
[作者简介]何芳(1981- ),女,讲师,硕士,从事日语语言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樋口一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W2015075)。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1-0154-03
[收稿日期]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