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方政府、国企干部队伍建设探讨
2016-03-29杨信
杨 信
(吉林财经大学 应用数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东北地方政府、国企干部队伍建设探讨
杨信
(吉林财经大学 应用数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摘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改革与振兴过程中,第一因素就是人的因素。而在人的因素中,干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地方政府、企业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振兴;东北;干部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与振兴一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亲自到东北视察和调研。在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英明决策引领下,各级政府官员、企业家和专家学者都在为如何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抓住发展机遇、促进东北经济发展而献计献策,东北老工业基地确实由此焕发出了不同以往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得不提出,即在探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时,几乎无人提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特别是地方政府、国企干部如何积极主动适应振兴东北的新形势。毛主席早就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干部的作用非常重要。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体制改革与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干部队伍的错位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类国家所属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新的形势下从国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这种转变当然包含着干部队伍的各种转变。虽然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体制正在全面地由国家经济转至市场经济,以求得到全面振兴,但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干部队伍还没有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中央政府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和振兴的战略部署,这是一种来自国家顶层设计的战略行动,但是东北地区各级地方政府内的许多干部以及国有企业的众多干部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改革与振兴的必须性和历史意义,更谈不上积极、主动、自觉地将自己的观念、思维、行为方式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
尽管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中许多干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没有能够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但是国有企业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与干部队伍思想、观念的变化不同步。可以说,各级地方政府及国有企业是被动转制的。一方面,各类国有企业轰轰烈烈由计划经济转战市场经济;另一方面,很多地方政府干部、国有企业干部没有真正搞懂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实质和精髓,思想、观念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他们认为只要将新经济体制框架建立起来,经济就会立即增长起来,这显然是简单、片面的经济学思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所有国有企业都不是单纯的经济组织,它是一个包含了所有社会构成要素的现代社会的基本单位。任何经济体制中的经济活动、行为和发展,都是要由人来实现完成的,而干部在其中起着组织、实施等关键作用。所有体制,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都是对人群行为的一种规范或者制约。如果缺乏人们特别是干部的主动、积极、创造性的行为,就必然停留在形式上,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体制改革振兴及其政府、国企干部队伍的定位
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政府、国企干部队伍的定位,是一个涉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兴衰胜败的关键问题。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振兴与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就经济活动的作用机制而言,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过程中,有三个基本的经济活动主体扮演着重要角色,即政府、企业、个人。在主体构成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通常的市场经济和传统的计划经济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在通常的市场经济中,活动主体是企业和个人,核心体现的是自由竞争;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活动中,活动主体是政府和企业,核心体现的是政府指令、企业服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三个活动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发挥着实质和重要作用。其中任一活动主体的作用没有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都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活动带来消极影响。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比重远大于其他地区。目前,辽宁省的国有经济占比超过30%,吉林省超过40%,黑龙江省超过50%,都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显然,国有企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革与振兴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国有企业改革与振兴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国企中的各级干部。
由于国有企业在东北经济中的比重大,国有企业的干部队伍事关东北振兴。相较于国有企业的干部队伍,各级地方政府的干部队伍更为重要。因此,要想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振兴,必须有一只完全理解、认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心全意为东北振兴推波助澜、奋勇争先的政府、国企干部队伍。
三、建设适应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地方政府、国企干部队伍的基本路径和基本内容
从地方政府的基础处室、国企的基层单位入手是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方政府、国企干部队伍的基本路径。当前,虽然东北地区各级政府、国有企业对干部队伍的建设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还没有把这项任务提高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高度来认识。
1.教育培训干部
围绕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要切实提高干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本领,促使干部由国家计划经济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型转变。要努力实现培训内容科学化,针对东北振兴改革的深入、社会的发展和任务的变化,科学、全面地确定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强化市场经济理论学习,深化专业知识学习,同时以需求为导向,帮助干部补充改革振兴、市场经济急需的知识。培训方式不拘一格,形式多种多样,以教育学习效果最佳为目的,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强化干部为本地区、本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振兴服务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业务能力。
2.实践锻炼干部
去市场经济最前线实践,是非常好的培养、锻炼干部的做法。在那里,干部能够了解企业、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在思想上能够得到一个质的飞跃,丰富经历, 增长才干。
3.科学考核干部
干部考核的核心指标是为企业服务的效果,是否在企业最需要解决问题、困难的时候,积极努力帮助排忧解难。考核要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群众与领导相结合、基层与机关相结合、政府与企业相结合,打造激励干部为企业在市场中发展前进而想事、谋事、干事、成事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2]顾阳.东北振兴关键之举:结构怎么调[N].经济日报,2015-09-06.
[作者简介]杨信(1983- ),男,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经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1-0039-02
[收稿日期]201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