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如何跟上“互联网+”时代的大潮流
2016-03-29张保军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监督管理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张保军(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监督管理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如何跟上“互联网+”时代的大潮流
张保军
(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监督管理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着良好的教学互动性、传播广泛性,低成本、广覆盖,适用于我国农民数量多、分布广、基础条件差异大、学习需求千差万别的现状,在各种培训形式中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农民作为学习主体,能否接受互联网的洗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职业农民,是“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观念理念;方式方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业将被互联网改造,“互联网+农业”必将开启我国农业经济千年未有之大变革。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了1.78亿,全国100%的乡镇和87.9%的行政村通了宽带。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不断地改变和影响着中国的农民、农村和农业。但我国农村地域广袤,农业行业门类众多,生产经营千差万别,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农民作为“互联网+农业”这场变革的主体,能否接受互联网的洗礼,是“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关键。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要紧跟“互联网+”的大潮流,转变观念理念,创新教育培训,提升培育能力,实现“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的跨越式发展。
一、树立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观念理念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学习型社会构建加速。农民获得信息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积极性、自觉性比任何时期都强烈,要求也更新更高。要适应农民教育培训的新变化,必须树立新的观念与理念。
(一)树立终身教育培训的观念理念
“互联网+”为大规模、广覆盖、多形式、低成本的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供了平台,将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建立农民终身教育培训制度的基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变革,摒弃做工作、完任务的观念,树立农民终身教育培训的理念。就是要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农民终身教育培训的教育培训手段和服务方式,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能满足每个农民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目标的各种学习需要,能做到贯穿一身的持续地学习,最终实现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培训。使得教育培训成为农民进步的阶梯,自我发展的助手。
(二)树立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观念理念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广大农民开阔了视野,看到了精彩的世界,也使得农民获得信息、学习知识的要求比任何时代都强烈。要把农民这样的学习热情持续的保持,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是关键因素之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转变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教什么、学员学什么的观念,实现以学员为中心,学员学什么、老师教什么的变革。使他们能从生产生活、文化现状和发展需求出发,自主确定发展方向和个人发展目标。应用互联网提供的海量信息和学习资源,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广泛与同行进行互动,与多位老师进行交流,在获得愉快情绪体验的同时获得产业发展地帮助。最终实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现代农业合格建设者的培育目标。
(三)树立培育人才发展产业的观念理念
“互联网+”开放教育培训资源,个性化自主学习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培育德才兼备的新型职业农民,关键是要有在培育人才中发展产业,在发展产业中培育人才的人才观。要改变以往单纯地为了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或者重视发展产业轻视人才培养的观念理念。坚持按照产业发展,开发教育培训资源,设计教育培训计划,重视应知知识和应会技能的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的发展能力,建设农村美丽家园。同样重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互助合作、尊老爱幼等人文精神的培养,把爱国爱集体、语言行为文明、追求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文明追求融入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建设农民美的心灵家园。
(四)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观念理念
农民是农业的创造者,也正是农民的创造才带来了农业农村的一次又一次的大发展。“互联网+”让广大农民朋友轻松快捷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社会大众需要什么,从而激发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创新创意,创造出比任何时代都多都新的产品和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牢固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观念理念。不仅要有把先进的技术技能、经营方式、生产理念传授给农民,又要有引导鼓励农民创业创新,支持服务农民把生产实践中的创新创意转化为农民创造。使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催化剂”。
二、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和提升培育能力
“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有着低成本、广覆盖和教学互动性的优势,适用于我国数量多、分布广、基础条件差异大、学习需求千差万别的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在各种培训形式中占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互联网+”也为创新和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能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进一步深化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认识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我们熟悉的工作,但我们并不一定完全认识。“互联网+”为我们深化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综合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涉及的学习需求、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产业发展、创业就业、绩效评价等海量数据。揭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特点、趋向和规律,深化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认识。在深化认识中不断优化培育的制度设计、方案制定和绩效评价,挖掘培育潜力,拓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思路新方法。用“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和提升农民教育培训的能力。
(二)打造农民用得上用得起公共服务平台
当前农业部正在打造“智慧农民云服务”平台。各地也积极响应建立服务农民的公共平台。未来“智慧农民云服务”平台将实现农业培训资源的有效汇聚,使不同地区能够匹配与本地区相关农业资源的最新情况,以及相匹配的新品种、新技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并能大信息量、快速度更新传递。打破以往农民获取知识、学习技术、了解信息的时空限制。使得众多农民通过手机、电视等媒体就可以随意做到想看就看、想听就听、想学就学。随着“智慧农民云服务”平台的使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将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来开展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和丰富我们的知识。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者,最要紧的是熟练应用这些资源,深入到农村农民生活生产中,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的实践活动中汇聚信息,不断丰富教育培训资源和提升服务农民的能力。
(三)开发开放教育培训资源
开发开放教育培训资源使高质量、开发授权和在线教育的材料,能被任何地方使用者分享、利用和再利用。教师可以在线上课,学习者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学习。教育培训资源几乎没有成本地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学习者可以公平的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开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开放教育培训资源是实现“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重要途径。现阶段,首先要汇聚全国各地、各科各类丰富的数字资源,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放资源公共平台。内容能够涵盖课程、课程模块、课程大纲、讲座、课后作业、小测验、课堂活动、教学材料、游戏等方面。可以扩充和补充知识,进行重新设计、修改和调整,能够满足全国各地多样需求。其次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的培训,支持鼓励教师使用开放教育培训资源,有针对性的利用和再开发,并能够与其他教师分享他们的创新。再次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环境,设立农民免费使用开放教育培训资源的简便途径,使开放教育培训资源被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和使用。
(四)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
“互联网+”给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带来了无限的空间。
1.开展在线学习。在线学习是通过互联网、手机无线网和多媒体技术等构成的数字环境的学习。有着实现一对一的教与学、充分尊重学习者自主性,能够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打破时空地域限制等特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要利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网等条件,开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线学习平台,以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经营管理、农产品储藏加工、技能培训、农机操作维修等为重点内容,开发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民培训师资的在线教育课程、课程模块等教育培训资源,在线开展教学、讲座、案例分析、趣味竞赛、小测验、课堂活动、学习游戏等教育培训活动。实现农民的自主学习和终身教育培训。
2.开展移动教育培训。开展移动教育培训是利用移动的学习场所或者移动的学习工具(手机)实现教育培训或者互动的学习方式。目前智能手机在广大农村迅速普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要充分利用智能手机或者操作简单、方便的移动数字终端设备,通过文字、语言、视频、资料查阅和现场互动等方式,随时随地开展方便农民的教育培训活动。开展移动信息查询服务,帮助和指导农民及时解决田间地头遇到的技术问题。使得农民教育培训活动常态化,使得农民教育培训活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3.开始虚拟化的实验实践。围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兴业创业等实用技术,构造计算机化的虚拟实验实践环境。用具有可视化展示、互动体验的虚拟显示技术,建立虚拟实验室,存放多种学习资源,通过在计算机上反复操作训练,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要建立虚拟实验室,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训练,代替费时、费力和昂贵的现场实验实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教育培训效果。还可与相关大学图书馆建立链接,丰富教学培训内容,实现资源共享。
4.开展多方式的交流。建立交流虚拟社区,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微信等形式进行异地的交流,实现农民学员与社会人士、教师、专家、学员等各类人群“一对多”的交流。开展农业技术、农产品营销、人才成长等进行经验交流和专题讨论,以及更多形式的深层次交流。
三、强化“互联网+”条件下的质量保障体系
“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是培育职业农民的新模式,在各种培训形式中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要使这些优势得以发挥必须建立健全支持服务、专兼职师资队伍和评估评价机制,才能确保“互联网+”条件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和效果。
(一)建立健全支持服务体系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依托“互联网+”搭建公共平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立支持服务库,提供学员支持服务、教师支持服务、教学管理和跟踪服务的支持。需要一支从中央到市县的高素质专业队伍提供支持服务,保障公共平台的运行。使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土地流转、农业补贴、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的信息、需求调查、教育培训、金融等服务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上完成,使管理服务工作变的简单方便。农民在线学习、虚拟化的实验实践和交流互动,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因此,只有建立一支中央到市县的高素质专业队伍和完善的支持服务体系,才能保障“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活动的正常持续开展。
(二)完善支持服务工作机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新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要明确农业部门和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主体责任,强化统筹协调职责,制定好政策、规划和计划,搞好顶层设计,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协调各有关部门加强支持,相关单位各尽其责、主动作为,形成工作的合力。从“互联网+”发展的规律出发,利用政策和市场的杠杆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聚积各类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并提高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优质资源全社会共享。
(三)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关键在于教育培训,根本在于教育培训体系。要加快共建以农广校为专门机构主体、农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推广机构、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示范园区等为补充,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立一支了解农民、热心服务农民、专业水平高、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培训手段的专兼职队伍。要加强师资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好使用“互联网+”条件下的农民教育培训技术技能;能够熟练应用开放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并能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知识扩充补充,课件修改和调整;能够开展培咨询、指导和服务,满足农民个性化学习和兴业创业的学习需求。
(四)开展质量评估评价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终极目标是培育人才、发展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民美丽的精神家园。要建立“互联网+”条件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标准和高质量指标,指导和引导开发团队和教师,按照培育目标开发和完善教学和课程设计。要利用互联网建立用户评价机制,对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一切活动进行用户监督与评价,促进支持服务质量的不断提供。要按照绩效倒查的原则,建立考核指标体系,严格进行绩效考核。提供线上线下的综合考核,保障教育培训取得实效,农民得到实惠。
参考文献:
[1]刘天金.中国特色农业远程教育的创新实践与时代任务[R].中美开放远程教育研讨会主旨演讲.
[2]田桂山.中美开放远程教育实践与创新[M].北京:农业出版社,2014.
[3]姚明,曾贤.互联网时代农村成人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技,2006,34(16).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9019(2016)05- 0051- 03
收稿日期:2016- 03- 01
作者简介:张保军(1964-),男,甘肃张掖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