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及政策研究

2016-03-29高兴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石油价格油价石油

高兴佑



我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及政策研究

高兴佑

(曲靖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曲靖 655011)

石油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性能源,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和“经济的命脉”,其价格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百姓生活。本文分析了石油的商品属性、金融属性和战略属性,研究了供求关系、OPEC合谋、市场投机、美元汇率、地缘政治等石油价格决定因素,论述了我国油价改革的历史,提出了健全石油储备体系、加强国内油田勘探开发、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石油进口地区多元化、开发石油替代能源、促进节能技术发展、完善石油税收体系、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建设竞争性石油市场体系等完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健发展的对策。

石油价格;石油政策;能源安全

一、石油资源概况

从1859年美国工程师德温•德拉克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泰特斯地区成功钻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并进行商业开采以来,石油迅速成为继煤炭之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并在化工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石油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战略物资,享有“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经济的命脉”“外交的武器”和“国防的保障”等美誉。

全球石油资源较为丰富,2006年探明储量1 645亿吨,储采比为42,然而其分布却极不均衡。已探明石油储量主要分布在中东、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和里海、西非的利比亚和尼日利亚、中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北欧的挪威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中东的石油资源最为富足,占全球储量的60%左右(仅沙特的石油储量占比就达到22%),储采比高达83。2006年石油储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委内瑞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利比亚、尼日利亚,其他国家的石油储量则很少,其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很高。

我国石油资源较为贫乏,目前的石油探明储量为31.4亿吨,占全球探明储量的1.1%,人均水平只有2.3吨,人均石油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0%。2010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达4.38亿吨,产量为2.02亿吨,原油净进口量达2.36亿吨[1]。2014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60%。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供需缺口还将进一步加大,我国面临的能源形势将日益严峻。我国的石油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和沿海大陆架。

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国际石油价格波动较为频繁和剧烈。20世纪70年代早期(1973-1974年)和晚期(1979-1980年)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原油价格从1970年的1.35美元/桶暴涨到1980年的35.70美元/桶,由此引发了两次经济危机。1990年发生的海湾战争使油价在三个月内从14美元/桶急升至42美元/桶。到了21世纪,国际油价的波动更为频繁和剧烈。2002年初国际油价维持在20美元/桶,2008年7月涨至145美元/桶的天价,创历史最高,2009年初又跌至30美元/桶。2016年10月2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WTI 12月原油期货价格收于50.85美元/桶。

二、石油的三大属性与价格波动

(一)商品属性

石油是一种生产要素,也是一种产品。不管是作为生产资料,还是作为生活资料,其价格都取决于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这是普通商品价格决定的一般规律。不过石油的供给和需求与一般商品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石油的短期供给缺乏弹性,供给曲线较为陡峭。石油生产的固定成本巨大而可变成本很小,具有规模经济和自然垄断的特性,短期内即使价格下跌,供给也不会减少。石油的勘探开发周期很长,即便发现了油田,到形成生产能力也需要7~10年的时间,因此短期内即使价格上涨,供给也很难增加。第二,石油的短期需求也缺乏弹性,需求曲线较为陡峭。石油作为主要燃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短期内其需求具有刚性,很难发生改变,因而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并不敏感。石油在短期需求和短期供给方面的特性,决定了短期石油的价格会因供给或需求的些许变化而发生大起大落。

(二)金融属性

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有两种——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随着期货市场的迅速发展,其交易频率和交易规模都空前膨胀,成为近似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期货价格现已成为影响现货价格的决定因素,而现货交易往往以期货价格为基准或主要参考。随着世界金融市场的兴起和繁荣,国际石油的定价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官方价格”为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期货价格所取代,后者逐渐成为国际石油交易的基准价格。目前国际原油价格主要在三个金融市场形成——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英国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和迪拜商品交易所[2]。其中纽约商品交易所处于主导地位,成为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定价中心。有研究表明,石油期货市场在比较正常的情况下,投机需求在交易总量中的占比达70%;而在投机盛行的情况下,这个占比甚至达90%[3]。因为石油价格主要形成于期货市场,所以国际石油便成为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投机工具。国际上有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跨国石油公司三股力量在期货市场上投机并主导了期货价格。随着大量投机者涌入石油期货市场,进行炒作套利,石油价格的短期波动更为剧烈。

(三)战略属性

世界经济和军事对石油的严重依赖以及石油全球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得石油超越了一般商品的属性,成为一种全球争夺的战略物资和国家间博弈的锐利武器。正因为石油的战略属性,石油的价格并不完全取决于市场供求,而是受到政治、军事、外交等因素的影响,有时甚至严重背离其经济规律。一些突发事件,比如战争和恐怖袭击都可能导致油价的大幅波动。1973年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引起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得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从3美元/桶急涨至12美元/桶,最后引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1978年爆发的两伊战争,触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使国际油价从13美元/桶暴涨到35美元/桶,引起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衰退。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引发第三次石油危机,使国际油价在三个月内从14美元/桶猛涨至42美元/桶,拖累全球GDP增长率在第二年下降到2%以下。

三、国际石油价格的决定因素及波动动因

(一)供求关系

市场交易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是买卖双方博弈的结果,这是经济学中均衡价格决定的基本原理。石油作为一种商品,也遵循这个原理。具体说来,供给方面的因素又分为产量、库存(石油储备)等。需求方面的因素又可细分为收入水平、替代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价格预期等。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和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石油的均衡价格和成交量。

(二)OPEC的合谋

1960年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最初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5国组成,现已扩大为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内的11个成员国。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以及确定最有效的手段,单独或集体地维护成员国的利益”。OPEC事实上形成了一个具有垄断色彩的卡特尔,通过协调一致的限产或增产行动,来影响国际石油的价格。据2008年的数据,OPEC的石油储量占全球石油储量的76%,而产量占比则为44.8%,可见OPEC的联合行动对国际油价具有重要影响。

(三)市场投机

在目前国际石油的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中,期货交易的比重超过60%。在正常年份,期货交易中投机资本参与的交易已经超过全部交易额的70%;在投机盛行的年份,投机资本参与的交易则超过交易总额的90%。据2007年的数据,世界石油日消费量约为8 600万桶,而纽约和伦敦两个交易所的日成交量为6亿桶;世界石油的日消费金额约为40亿美元,而两大交易所的日成交金额高达300亿美元。这样期货市场的投机炒作就极大地控制了石油的价格。

(四)美元汇率

石油工业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德克萨斯州,直到20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的原油产量仍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又与美元挂钩,国际大宗商品的交易都以美元计价。后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但美国与世界上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签订了“不可动摇的协议”,规定美元作为出口石油的唯一计价货币。直到今天,美元仍是国际石油交易的主要结算货币,超过2/3的石油交易以美元结算。正因为如此,美元汇率的波动就导致了石油价格的波动。当美元持续贬值的时候,国际油价就持续攀升。

(五)地缘政治

由于石油的特殊战略地位,世界各国都在为控制石油资源和石油的定价权而进行政治、军事和外交的博弈。由地理关系、宗教信仰、价值观和历史文化而结成的各种利益集团,如北约、欧盟、欧佩克、独联体、金砖国家等,形成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国际油价的起伏,往往都有地缘政治的背景。比如北约和俄罗斯关系的紧张或缓和、中东战争,甚至像“9·11”这样的恐怖袭击事件都会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导致油价的波动。

四、我国油价形成机制的变迁

我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历史经历了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我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演变大致可划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轨价格阶段。时间大致从1960年到1981年。先后经历了高油价和低油价两个时期。低油价时期国内油价只相当于同期国际油价的26%~65%,这引发了石油工业全行业的亏损,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延缓了石油的勘探开发进程。第二阶段为双轨制阶段。时间大致从1981年到1994年。当时的石油价格分为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价格。此时已经出现了市场化的趋势,但双轨制带来了石油流通秩序的混乱、投机倒把和贪污腐败。第三阶段为价格并轨阶段。时间大致从1994年到1998年。这一阶段的改革结束了我国低油价的历史,使石油价格趋于合理,有利于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石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第四阶段为与国际油价接轨阶段。时间大致从1998年到现在。

我国现行原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依据是1998年6月原国家计委出台的《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和2009年5月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国内原油的定价公式[4]为:

销售价=到岸价×(1+增值税税率)

到岸价=基准价+升贴水

基准价=月离岸均价×吨桶比×汇率×(1+进口关税税率)

我国绝大部分原油的价格与印尼的原油价格联动,少部分原油的价格与马来西亚的Tapis联动,每个月以官方价格的形式调整一次。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在1998年以前市场化程度较低,基本上沿袭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1998年首次建立了政府调控下以市场形成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2000年6月国内成品油价格开始与新加坡期货市场油价挂钩联动,2001年11月进一步调整为“三地成品油定价法”,即参照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三地的市场价格来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2004年至2006年因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我国暂时终止了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的做法,并对油企的政策性亏损进行补贴。2006年3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完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方案》,成品油定价改为“原油定价法”,即以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价格的加权平均值为基础,再加上国内关税、炼油成本、流通费用和适当利润,得出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2009年5月国家发改委又出台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对油价的形成机制作了如下规定:(1)国内成品油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上国内加工成本、合理流通费用、税金和适当利润确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2)各省(市、区或中心城市)的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由发改委制定,但成品油零售企业可在不超过政府限价的范围内自主定价。(3)以80美元和130美元为临界点划分三个区间,根据国际原油价格所处的不同区间,区别定价。新的定价机制坚持了市场化的取向,既反映了国际油价的变化,又兼顾了社会承受能力。总之,国内油价同国际市场接轨是大势所趋,是利用国际国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保证国内市场供应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

五、完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健发展的对策

(一)健全战略与商业石油储备体系

石油储备是石油消费国应对石油危机和油价波动的最重要手段[5]。它不仅具有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的作用,还有利于规避政治风险,避免受制于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石油储备体系。目前日本、美国、韩国、台湾地区、新加坡和泰国的石油储备天数大致为161天、158天、75天、60天、44天和36天。石油储备可以分为政府的战略储备和企业的商业储备,两种储备方式各司其职,相辅相成。我国石油储量和产量都与经济的发展速度不相适应,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在逐年提高,2014年已达到60%,而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量的70%要靠进口来满足。鉴于这样的严峻形势,健全国家石油储备的工作已刻不容缓。2003年5月国家发改委下属的石油储备办公室正式挂牌运作。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2020年前,我国将陆续建设国家石油储备第一、二、三期工程,形成相当于10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规模。

(二)加强国内油田勘探开发

大力开展国内油田的勘探开发,保证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和产量的稳定增长,是维护石油安全稳定供给,保障石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中国三分之二的油田分布在东部,大量连续开采导致产量逐年下降。以大庆油田为例,多年的产量都在5 000万吨以上,但到2014年其产量已下跌到4 000万吨。为了弥补东部油田产量萎缩带来的缺口,我国目前正重点勘探和开采沿海大陆架以及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这两地的石油储量大约为240亿吨和209亿吨,将成为继大庆之后的第二和第三大产油区。目前我国的石油探明度只有22%,还有很多的潜力尚未挖掘,要继续实施“稳住东部,开发西部”的战略决策,并加强海上和沿海200米海深滩涂地的开发工作。在任何时候,国内自给率都是石油供应安全的最可靠因素。

(三)推进实施“走出去”战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和对外投资,在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的原则下与有关主权国家合作开发,互利共赢。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达到1 400亿美元左右,超过实际使用外资(FDI)规模约200亿美元,首次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政府应该继续支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油企通过参股控股国外油田和合作开发的方式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控制国外的石油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石油资源富集的中东、俄罗斯、西非和中南美洲是投资的优选目的地。

(四)实现石油进口地区多元化

中东地区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区,也是我国主要的石油进口源,中国从该地区进口的石油约占进口总量的66%,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该地区受美国影响较深且政局不稳,因此不能完全依赖中东的石油供应。为了降低石油供应中断的风险,我国应实现石油进口的多元化[6],大力拓展供应源,与中亚里海地区、俄罗斯、西非和中南美建立合作关系。这是世界许多对进口具有高度依赖的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和欧盟普遍采取的化解石油供应风险的有效手段。为了保障运输安全和降低运输成本,我国还应大力发展自己的海上运输力量和加快石油管道建设。

(五)开发石油替代能源

解决石油供需矛盾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是对可再生能源进行战略性开发利用,我国的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都大有潜力可挖。同时还应鼓励生产和使用替代石油燃料的新能源运输工具,如使用电能、天然气或乙醇汽油的汽车,这样做既能减少石油的用量,又能保护环境。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是“富煤贫油”,煤炭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煤炭总储量的11.6%,所以我们应该重视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关于煤炭资源的利用,传统的观念认为其低效率高污染,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一观念应该改变。煤炭的清洁燃烧技术已经可以克服燃煤的劣势。此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临界发电技术,使相同发电量的煤耗降低了25%。所以,对于“富煤”的我国来说,研发和推广应用洁净煤使用技术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这项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还有一种前景颇为乐观的煤炭使用技术值得重视和推广,那就是煤炭的液化和气化技术。

(六)促进节能技术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节能技术发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抑制能源消费需求过快增长的有效措施。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欧盟和日本都特别重视节能技术和用具的研究和应用。日本早在1979年就制定了《节约能源法》,对能耗标准作了严格限定,极大提高了电子、汽车、建筑、家电等行业的节能标准,规定不达标产品不准销售。不但如此,法律还要求厂商每单位产值能耗每年降低1%,且通过税制改革激励厂商节约能源,强力研发和推广使用节能产品,目标是到2030年前将全国的整体能源使用效率提高30%。我国应借鉴日本和欧盟的经验,鼓励并补贴节能技术和用具的研发推广,约束和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汽车用油占全部石油使用量的40%以上,若提高机动车特别是私人汽车的节能技术,节油的前景非常可观。随着柴油发动机技术的提高,其在节能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优势益发凸显。因此,我国应该重视推广使用柴油车。同时,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和推广也值得关注。

(七)完善石油税收体系

根据2008-2009年美国、日本和英国的数据[7],这三国人均耗油量分别为24.66、14.32和10.31桶,其燃油税占零售价格比例分别为24%、39%和57%,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也就是说,提高燃油税能有效地抑制石油消费。抑制不合理的能源需求,减少浪费,许多国家都从税制改革方面入手,提高石油消费税。除美国之外的大多数国家比如日本、欧盟等油品税负都很高,以油品税占售价的比例计,新加坡、日本、香港、韩国分别为40%、50%、56%和65%。根据我国2008年公布的成品油税费改革方案,我国油品税占售价的比例只有10%~20%,还应逐步提高。据海关总署的进出口监测预警报告,2008年我国汽车进口中3.0 L以上排量的汽车和高档轿车占进口总量的41.3%,达16.8万辆。商务部的数据也显示,我国目前的汽车消耗了全国汽油产量的86%。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我国对私人汽车的潜在需求将远超美国,中国汽车的汽油消费数量将非常可观。因此,利用燃油税政策,有效激励我国的汽车消费从奢侈型向经济实用型转变意味着巨大的节能空间。2016年初国际油价跌破50美元/桶,我国汽油价格重回5元时代,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个有利时机,适时提高燃油税,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八)建立石油期货市场

石油定价权的博弈是国际石油市场博弈的核心;国际石油定价话语权的争夺地是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世界能源展望2014》预计,中国将在未来20年内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原油消费国。然而由于我国的石油价格由政府制定且没有石油期货市场,油价只是被动地与国际油价挂钩,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没有价格影响力也没有定价话语权,这与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地位极不相称。由于没有定价权,我国在石油进口方面要付出更多的外汇成本,即面临所谓的“亚洲溢价”问题。我国应该发挥石油消费大国的需求优势,积极融入全球定价体系争取定价的参与权和话语权,变被动承受者为主动影响者[8]。目前亚洲只有阿联酋、新加坡和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建立了期货市场,且影响力有限,这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机遇。推出原油期货市场对我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第一,它能提高我国的影响力和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第二,它能为国内石油石化企业提供保值避险手段;第三,有利于形成完善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第四,有利于推进我国原油战略储备的建设。2014年12月12日,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展原油期货交易,被国内各界寄予厚望的中国版原油期货终于面世了。

(九)加快建设竞争性石油市场体系

垄断导致了低效率、不公平和资源配置的扭曲[9],为了打破垄断,国家应该抓紧制定涉及石油市场的法律法规,在石油的勘探、生产、进口、加工、运输和销售各环节引入竞争机制[10]。在原油市场,应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石油产业,给民营企业一定的石油进口权,并为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成品油市场,应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允许具备条件的民营和外资企业进入,减少政府干预,同时加强监管,规范行业竞争。引入竞争,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并强化监管,才能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石油市场体系,由此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和价格形成机制。

[1] 崔民选.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92-94.

[2] 王喜爱.从石油的金融属性看我国石油价格与国际接轨[J].经济经纬,2009(2):45-48.

[3] 李少民.国际石油价格与中国石油政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38.

[4] 潘宁.国际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分析与中国石油定价模式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102.

[5] 赵霈霈.有关石油价格管理的思考[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1(8):25-28.

[6] 董梁,郭凤丽.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1(20):3-4.

[7] 王炜瀚,沈科.美国石油税收政策对中国油价改革的启示[J].国际贸易,2009(12):19-24.

[8] 张彤.期货市场:规避高油价风险——从石油价格看石油期货市场新动向[J].中国石油,2000(11):40-41.

[9]高兴佑.可持续发展视域下自然资源的价格构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6(2):60-66.

[10] 杨佳佳.对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推进石油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2(34):15-18.

(责任编辑:李朝平)

Research on the Pric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olicy of Petroleum in China

GAO Xingyou

Petroleum is the basic energy of modern society, which is known as “the blood of industry” and “the lifeblood of economy”. Its price is in relation to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daily life. Three attributes of petroleum, commodity attribute, financial attribute, strategic attribute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It also discusses the determinants of petroleum price, such as relationships related to supply and demand, OPEC conspiracy, market speculation, dollar exchange rate, geopolitics, etc.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price and reform history of China’s petroleum price is discussed later in the paper.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resented so as to perfect the petroleum pric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ensure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steady development, including to improve national petroleum reserve system, to strengthe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petroleum fields,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going out”, to realize diversification of petroleum import areas, to develop petroleum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to perfect petroleum tax system, to establish petroleum futures market, to construct competitive petroleum market system and so forth.

petroleum price; petroleum policy; energy security

F416

A

1009-8135(2016)06-0053-06

2016-08-26

高兴佑(1975-),男,云南宣威人,硕士,曲靖师范学院教授,主要研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价格理论。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研究”(YB2012020)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石油价格油价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下半年国际油价仍旧承压前行?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石油价格沉底
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及石油价格影响的计量分析
低油价新观察(上):动荡的产油国
基于eviews软件度量石油价格对碳排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