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2016-03-29李燕俞贤辉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李燕 ,俞贤辉

(1.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022;2.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32)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李燕1,俞贤辉2

(1.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022;2.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32)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方面。文章通过解析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出从教育理念、实践平台、教育体系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建设和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创业素质;大学生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平民化改革深入,如何保证大学生得到高质量的创业教育和实践机会,是目前高校普遍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生创业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根据麦可思《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从2010届高校毕业生开始,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届大学毕业生中,2.9%的毕业生半年后选择自主创业,按照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727万毕业生计算,2014届大学生中约有21万大学生选择创业①。大学生创业热潮逐步兴起,高校创业氛围日渐浓厚,高校创业教育需求迫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刻不容缓。

“创业教育”概念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提出,是指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通过创新开辟或拓展社会各个领域新的发展空间的一种探索性教育活动。从1998年开始,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迅速,对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和学生全面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第一,大学生创业教育从简单的创业竞赛转向全面创业教育,从创业竞赛亮点到全面铺开创业教育,实现以点带面乃至全覆盖。1999年清华大学承办了首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3年后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试点创业教育,经过10余年的发展探索,高校陆续从简单参与创业竞赛转向全面创业教育实践,并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创业教育模式。

第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心从最初的师资培训向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转移,创业教育呈现从上到下、上下结合,密不可分的态势。2003年10月,全国100多所高校的200多名教师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第一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KAB创业教育项目在中国大学的推进和国际合作是中国创业教育发展的一项尝试,旨在在吸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之路[1]。目前全国1 000多所高校陆续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教育课程,部分高校创业教育已经覆盖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能够针对大部分学生提供差异化的创业教育服务,创业教育逐步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体系。

第三,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步由单一的课堂知识传授转向多样化的创业素质教育培养。在探索创业教育模式和创业实践过程中,各高校纷纷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如清华大学的深度聚焦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聚焦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创业人才。同时,清华大学设立中国创业研究中心、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清华—伯克利全球技术创业项目”、科技创新中心和学生科技创新基金、X-lab、Icenter创客空间、创+等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支持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和创业实践,不断拓展创业教育的领域和范围。其他高校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温州大学和黑龙江大学等主要通过建设高校创业园、为大学生搭建实体创业平台、成立大学生创业产业基金等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延伸,但高校创业教育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可简单概括为“一滞后、两脱节、三弱、四缺”,即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脱节,与创业实践脱节,导向性、针对性、实效性弱,缺教师,缺平台,缺方法,缺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②,相对于我国毕业生3%左右的创业率,发达国家毕业生创业率达20%~30%,差距如此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的创业教育理念滞后。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高校普遍认可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仅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种途径,并没有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上升到国家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高度。

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脱节具体表现在高校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方面。高校的专业教育拥有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而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基本上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为主,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两者课程体系没有有机结合,并且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无法满足学生需求。专业教育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构成完整的基础理论体系,是创业教育的基础[2]。由于受封闭式专业教育环境影响,创业教育的开放度和整合度不够。

创业教育和实践相脱节,体现为创业教育以理论教育居多,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以知识内容为主,缺少创业实践平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倾向[3]。高校对创业实践关注和投入不够,导致学生创业意识、能力不够,缺乏体验感和存在感,不能很好地获得亲身投入的体会和感悟[4]。

创业教育缺师资、平台、方法和教育体系是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导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弱的原因。创业教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要求教师知理论,懂管理,善讲授,敢创新,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和创业实践指导能力。多数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仍然采用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模式,同时辅以其他创业实训和创业体验,学生创业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不能有效发挥,从而影响创业教育实效。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学科领域,而大多数高校缺乏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和实践平台,仍以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为主,除“创业基础”课程体系外,未形成稳定的创业教育模式和富有特色的教育方法,缺乏长期规划与顶层设计,缺少资金、孵化、政策保障等创业教育配套机制。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大学生是最具活力和创业潜力的群体,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要勇于担当,更新高校创业教育观念,鼓励大学生尝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在创业带动就业上走在社会前列。

(一)更新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

时代在变,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变化,只有围绕大学生创业素质能力培养,及时更新创业教育理念,才能与时俱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转变重在变观念、变环境和提倡小微企业创业尝试。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应更多侧重于大部分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知识理念更新、创业价值观念塑造等方面,而非鼓励少部分学生简单创业和商业价值创造。“在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除了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外,还强化创业扶持,包括优化财税政策,丰富创业融资模式等。”[5]创业环境的改变,一方面促使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激励导向、评价体系和校园文化氛围努力向学生创业实践和创业素质培养倾斜,形成积极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需把握机遇,勇于创业尝试,积极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创业本身风险极大,鼓励大学生创建小微企业或开展小型创业项目的创业尝试,借助家族企业或家庭作坊进行产业转型升级,降低创业风险,重在积累创业经验和提升创业素质。

(二)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建设

高校要根据大学生创业需求和创业教育需要,通过争取党政支持,政策资源倾斜,加快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提供创业指导和综合服务的强有力支撑。同时引导鼓励建设高校大学生青春创业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整合校内外资源,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增强他们的创业就业能力。高校应进一步加强现有创业平台基础建设,强化自我运转能力,充分发挥资金扶持、项目发布、创业培训、信息服务、就业见习、导师辅导、创业孵化等平台的功能。除了注重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高校创业教育应培养并帮助学生完成创业前的知识技能储备和心理调适,加强高校之间的创新创业课程合作,搭建高校与企业的桥梁,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有效的合作渠道等。

(三)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上要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为核心,侧重学生创业知识更新与技能实践,注重专业学科教育的交叉融合,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互融。教育教学模式要灵活多变,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通过课堂教学打好创业教育基础,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创业教育意识,通过创业体验强化学生创业品质,培养企业家精神。如高校实训基地和成果孵化基地等可以向具备创业条件的学生开放,或直接在合作企业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共享等。同时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研究,建立质量追踪评估体系,成立由知名学者、企业家和投资家等组成的高校创业教育辅导委员会,以提供指导、服务。

(四)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保障,社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是高校创业教育教师未来的发展趋势。现代创业教育教师要熟悉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运作方式,具备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国际化的创业教育培训、定向创业激励措施和创新创业领域学术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广泛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国内外高校、知名企业家、创业家和学者的互联互动与交流探讨,明确创业教育导向,最终打造一支理论与实践融合、智商和情商互动的专兼职动态发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四、结语

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6]。高校创业教育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升创业素质为核心,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创业实践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创业实践的人才。

注释:

①《2015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自主创业持续上升》,http:/www.edu.cn/edu/jiuye/jiu_ye_xin_wen/201507/t20150721_1290946.shtml,2015年7月21日访问。

②王建宏:《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唯实(现代管理)》,2012年第2期,第54页。

[1]KAB全国推广办公室.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推广计划[EB/OL].(2011-09-15)[2015-12-12].http://www.kab.org.cn/content/2011-09/15/content_4894576.htm.

[2]曾尔雷,黄新敏.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70-72.

[3]刘营军,吴彦宁,狄传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1(12):22-24.

[4]朱珠,王京,张志宏.探索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J].中国人才,2011(14):131-132.

[5]报告显示中国在政府政策对创业影响排名全球第三[EB/OL].(2016-03-25)[2016-04-15].http://finance.huanqiu.com/roll/2016-03/8773492.html.

[6]严毛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目标及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3):88-89.

10.3969/j.issn.1673-0887.2016.06.026

2016-07-16

李燕(1981— ),女,讲师。

江苏教育厅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2014SJD535)

G649.21

B

1673-0887(2016)06-0122-03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