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太极气神意

2016-03-29雨君

少林与太极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丹田功法太极拳

雨君

练拳时刻是给受众传播美与劲、张扬健硕和韵律的过程。其中,动势占绝对优势,与此相依辅之运行是静态内动。通过外在的动势养护内在的静势,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条件,双方缺一不可,为同一体系内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太极拳的优美在于它的抑扬顿挫。所谓扬是指它的动态美,顿是指它的静态美。这种动势与定势快慢相间、刚柔相济、虚实互换、起落有致的运动方式,只有太极拳能够诠释。

初始时,没有外形上“动”的走架就不会有“静定”的内在血脉运行,两者既和谐稳固又不失均衡,只有动静之间转换、轻重缓急错落有致才能体现出美和圆满。诸如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疾则疾迎、缓则缓随、不丢不顶、沾黏连随都体现了动静之机。

上下左右、内外进退、虚实起落,无一不相互依存、对立统一。

气,以平常人所认为的,就是空气、呼吸之气。但这种呼吸气不是太极拳中的“气”,因为普通人的吸气、呼气过程仅在肺部进行交换,而太极拳的气是自内而外之“气”,是人体感受器官通过接受内、外界同时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冲劲,由人体中央(即丹田)出发,向四周传输的气感,即沿着神经系统传导于大脑皮层,力达四梢,这是一种由特殊物质引发的神经机能反应,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功夫的内涵。

由气而产生的机体锻炼效果也就是很多大师名宿倡导的“练气”所达到的效能,以气作为呼吸导引而调节神经、畅达气血、运动内部脏腑,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良好的功用。故,太极拳运动关键在丹田,即腹部肚脐下二寸,中医经络学称之为气海的地方,如此呼吸、意识、动作的配合,才能达到打拳松静身心的作用。

谈到气,注意三点:(1)内外相合,重意不重形。手、眼、步、身法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精、气、神功法结合一致,丹田贯达四肢,如此可“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形动”,以内带外,以外合内,由内及外,以外领内,以至内外合一。太极拳是特定的气功,它与拳架、气、基本内功相依互用。(2)呼吸配合。每一式拳架,以气运气,起吸落呼,开合动作,开呼发呼,蓄吸。呼吸及往来自然而然,口鼻同时呼吸,引气体入肺,能随时调节,维持半饱和态势,气沉丹田,以意导气,均匀协调,外加动作圆柔,缓慢饱满,一气贯穿,周身一体。(3)体松心静。头、躯干、四肢等周身体舒松自然,即肌肉、关节、韧带、内脏器官等均处于自然舒展状态,各个部位放松、协调,动作舒展,心静,是指端正姿势、无忧无虑,无论动作简单、复杂,起承转合之间都应保持高度集中,保证心理上的安舒,使意识、动作、呼吸密切结合。太极拳是躯体活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的体育运动,有着较强的医疗养生意义。

太极拳真正意义上的修为则为练神意。故,练拳时刻以练神意为修道的过程,系上上之功法;求气则为修法之过程,则为较下层之功法。道法一理,自然为上。故道无价,法有价,太极拳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

神、意、气三者以神意为主,气为次。守住真意成一气,抱住元神、把持住专一之神志,方可自始至终连绵不断,贯穿首尾。形体的断劲与神意的不断,是为互补。神意合一方能达到气定神闲。精神内注以养蓄神。神内敛,意专注不断劲,方为上层。周身气机遍布,源顺流畅,方能强身躯、祛病体,延年益寿。

神、意、气构成太极拳体用三要素,也是太极功法的奠基石,故太极拳修炼必从这三项主旨入手。神意之间有阴阳,其中以神为主领、以意为辅,故神为阳、意为阴,只有神意分开,才能体会到太极拳的高妙。故,以天人合一之理论解释,天即为神,地即为意,气即为人。天地合一方为万物。神意之修炼亦如此,二者互为阴阳。神为最高统帅,系阳之所在。意为阴,故神意是精神气质之东西,不可捉摸。人可以感知它,却不能够捕捉它,它是虚幻的物质,无法实实在在地靠近它、抓牢它,故神意之东西为最上层的修为。气是太极拳修炼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是神意达到一定程度而自然而然产生的物质,神意交汇才会出现气机,气不是勉强而得的,是自然而然的产物。

立身中正,口唇轻合,舌抵上颚,头顶悬,以意导气,使胸膈下降,腹脏等各器官受到压力,产生助推按摩效果。

陈鑫在其著作《任督脉论》中说:“盖人能明任督以运气保身,犹明爱民必安国,民毙国亡,任衰身谢。是以上人行导引之术,以为修仙之根本,打拳以调养自气,呼吸顺其自然。”太极十三势行功歌诀中说:“若言体用何为难,意气君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太极拳是一种圆活灵动的技艺,是在内不在外的功法,那是用文字、图形、音频无法精准表达的东西,只能通过自身亲力亲为的修行,练、悟的切实结合,才会明辨实质。就像一台计算机,硬件如人的肉身,但真正能够使其运作并产生效能的却是它的程序软件,即人脑开发、研制、重组的智能控件。躯体只是一个空壳,键盘亦是指令下达后的执行点,最根本的东西在内部高智能系统,即软件程序才是这台机器的真正价值,故做科研的人深明此理。仅关注于外在的硬件而忽略了内里的成分,如同一幅漂亮的架构图,其质空无一用。太极化无,作为承载生命的肉体同理。圆规在完成圆形运动过程中,最终回到原点,即起——收走完圆的轨迹,完成最终的圆满人生。中间的轨迹不过是回归原点的体验。

以上浅见拙识与拳者共同研讨。

(编辑/张震)

猜你喜欢

丹田功法太极拳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空劲气功概况(一)
唤醒丹田方法之我见
光影视界
探究意守丹田基本原则的阶段性(一)
对健身气功表演套路的探讨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