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的呼唤
2016-03-28李君琴
摘 要:《弗兰肯斯坦》是玛丽·雪莱最具影响力的哥特式小说。她在父母、丈夫雪莱、以及当时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创作了该小说。作品以套娃式的叙事结构讲述了一个令人惊恐亦让人深思的故事。故事里,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在对科学的狂热以致盲目追求下,赋予了一个怪物以生命。从此,他便开始了与怪物斗智斗勇的艰辛历程。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它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本文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讨论该作品人道主义缺失的表现。其一为弗兰肯斯坦与沃尔顿两位科学家在进行科学探索时将人道抛之脑后;其二则是整个人类世界在对待怪物时缺乏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而正是因为这两方面人道主义的缺失才导致了整个悲剧故事的发生。笔者希望对该作品进行的人道主义探讨能引起世人对人道主义更深层次的思考,以防止新悲剧的发生。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人道主义;玛丽·雪莱
作者简介:李君琴,首都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02
《弗兰肯斯坦》作于十九世纪,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该小说自发表后,引起了众多关注。目前为止,对该作品进行分析解读的国内外学者可谓恒河沙数。在国内,评论家对弗兰肯斯坦的批评集中于两个视角:即小说所包含的思想以及小说写作的艺术技巧,如该小说中的生态伦理观;套娃式叙事结构等。国外对该作品的研究则更侧重于女性主义研究以及文化研究。如女性的行为规范以及女性非常有限的自我表达机会;在浪漫主义运动的大背景下重提普罗米修斯主题;从道德的角度解读该小说为反对加尔文主义的作品等。在众多评论中,不乏有对该作品中人文主义因素进行的研究,批判弗兰肯斯坦盲目的科学激情。但这些评论没能对人道主义因素缺失在导向故事悲剧所发挥的作用上进行细致具体的分析。本文意在填补这一空白。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对人道的定义为:(1)指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道德。(2)古代指封建礼教所規定的人伦。(3)<书>泛指人事或为人之道。本文笔者所用定义为(1)、(3)两种。定义三中的人事或为人之道可解读为一定社会中要求人们遵循的道德规范。词典给出的人道主义定义为: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本文将以该词典对人道与人道主义给出的定义对小说进行分析解读。
一、弗兰肯斯坦与沃尔顿的科学探索中人道主义的缺失
科学发展的初衷是为人类带来便利、福祉。所以任何科学家在进行一项科学研究前都应扪心自问,自己所做研究于人类有何益处。弗兰肯斯坦从接触科学研究之初,便偏离了一个科学家的正常轨迹。他与科学的偶然相遇,使他萌生了“灿烂辉煌的幻想”(p.51)。在这些“美妙”幻想的驱使下,他去往大学学习,并表现突出,“这些科学成就呼唤着弗兰肯斯坦的灵魂——我会取得更大,甚至大得多的成就;踏着前人留下的足迹,我会开创一条新的道路,探索未知的力量,向这个世界展示最神奇的创造”(p.53)。他凭着满腔热情和自身的聪明才智,在自然科学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直至发现了生命和繁衍的秘密,具有了赋予无生命物质以生命的能力。弗兰肯斯坦在意识到自己拥有惊人力量后,便在自己的狂喜中开始了造人事业。他甚至没有停下来思考自己造人的意义或预想可能导致的结果。哲学家尼采认为“一些学者已经蜕化成为科学的仆人。他明确指出支撑这些学者的动力之一在于:‘一种强烈的、日益增长的好奇心,一种去认识领域冒险的欲望……结果,所要寻找的并不是真理,而是寻找本身……个人胜利成为目标,为真理而战则变为借口”(尹静媛 81)。弗兰肯斯坦无疑就是将个人胜利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他在进行造人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异常压抑和艰辛,但一想到“一个新物种将尊我为造物者和生命之源,这一物种的各种欢乐和杰出的天性都是我赋予的”(p.40),弗兰肯斯坦便又埋头苦干。在西方文化里,造人只是上帝的权利。此时弗兰肯斯坦的自我极度膨胀,竟公然挑战上帝的权威,想要创造出一个称自己为造物者的生物。这在西方文化里是为社会道德规范与宗教教义所不容的。与此同时,他将自己封闭在阁楼里,不与外界联系,甚至不回复家人的信件。更有甚者,去太平间收集骨骼,去潮湿的墓地进行试验,甚至折磨那些活着的动物。他的所有这些行为举止从伦理学角度上来看有违人道,有违人的社会性。人的社会性是由中国当代伟大的人民思想家谢周勇提出的社会人道概念的一部分。他将人道主义推进到社会人道主义阶段,创立了社会人道主义学说。谢周勇认为:“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单个的个人,因此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的价值,即必须承认每个人的人格。但是,我们每个人又都是寓于社会之中的,都是一个社会的人,因此,我们同时又必须承认人的社会性。人的社会性所要求保障的是全人类共同的生态平衡,这也是属于我们人类自身特有的生存、发展规律自然的完全的内容”(刁世存 14)。弗兰肯斯坦在整个造人过程中,将自己与世隔绝,“当一个人离群索居,与外界隔离,这不得不让人质疑他的作为人的特性”(尹静媛 82)。他又进行有违道义的实验活动,忽略了社会责任与公众利益,完全违背了人的社会性。而造人成功之后事情的发展方向,更是他始料未及的。怪物在被自己的“父亲”抛弃之后,满腔的仇恨促使他相继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未婚妻、弟弟以及他最好的朋友。甚至弗兰肯斯坦自己也被怪物所追杀,最终在沃尔顿的船上,在无尽的悔恨与自责中咽下最后一口气。
沃尔顿船长是该作品的第一叙述者,也是小说中另一位为实现自己伟大科学抱负而充满激情与热血、不惜铤而走险的科学家。他违背了父亲临终时不许他从事航海事业的遗言。招募了一批水手前往北极极寒之地,想要发现能为英国电力所用的能量,为人类带来福祉。他深知自己可能遇见的困难与危险,甚至已经准备好随时面对死亡。所以当他被困冰封世界,不得动弹之时,仍然不想退却。他对科学探索的狂热使他置船员的生命于不顾,固执地坚守。将他人的生命置于危险的境地而不顾,此举无疑是对人道主义的亵渎。
弗兰肯斯坦与沃尔顿这两位被内心狂热的科学热情盲目推搡着走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心中丧失了对人道、人性最基本的判断。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弗兰肯斯坦是自食苦果、咎由自取。“当我回想起完成造人工作之前的那些异想天开,仍不免激动万分。但是我忽略了自己作为一个科学家的责任,作为一个人的责任;我成就了这项工作,同时也招来了毁灭和邪恶”(P.285)。这是弗兰肯斯坦死前自己的悔悟与对沃尔顿的训诫。沃尔顿在弗兰肯斯坦血淋淋的教训以及训诫面前及时清醒了过来。科学探索首先必须建立在人道的基础上,以人的利益为重。如果某项科学研究威胁到人的利益甚而生命,这项研究就不应该再进行下去。沃尔顿的内心人道主义之花绽放,才、得以从科学热狂热中全身而退。
二、整个世界在与怪物相处的模式中人道缺乏。
在人类社会,人与人相处,尤其是与弱势群体相处模式中缺乏人道,将导致悲剧的发生。人道是人之所以称之为人,而与动物相区分的主要标记之一。这也是为何人们会以一些动物的名称来称呼或咒骂一些不够人道的人。从常识上判断,当我们称某一个生命体为怪物时,该生命体通常会是令人害怕,缺乏人道的。然而,该小说中的怪物存在之初并非如此。毫无疑问,它在外貌上是丑陋的。弗兰肯斯坦在创造它时,身体比例是正常人的八倍。加之它身体的构成部分取之于死尸或动物,所组成的身体自然令人不敢直视。然而,怪物在它的生命之初,性情并非它的外表那样不堪。反之,它是天真、单纯、友善、感性的。尽管它在很大程度上算不上人类,但他身上闪着人道的光辉。这主要体现在他被弗兰肯斯坦抛弃之后,四处流浪却不忘为他人伸出援助之手的经历,它救下落水的女孩、为邻居收集柴火等。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身为人类的弗兰肯斯坦,忽略自己造人工作可能导致的后果暂且不提,他在造出怪物之后,竟弃之不顾,一个人逃走,任其自生自灭。他所有的勇气、责任、人道在看到怪物转动眼珠的那一刻起便消失殆尽。他是怪物的创造者,是怪物的父亲,也是新生的怪物与这个世界唯一的联系。可是,弗兰肯斯坦却无情地抛弃了他。在听完怪物对自身悲惨经历的叙述后,弗拉肯斯坦同意为怪物制造出另一个同伴,以解怪物在这世上孤苦伶仃之苦。但他终究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弗兰肯斯坦才是那个应当为怪物罪恶负责任的人。正是他的冷漠、无情、残忍、怯懦以及不负责任使得怪物沦为一个真正的怪物。再者,整个人类社会也因怪物丑陋的外貌而拒它千里之外,而不顾它所作出的人道的努力。它曾救起过落水的女孩,却被侮辱和打骂;它为邻居收集柴火,却被拒绝和远离,甚至被那位失明的老人;它向它的主人详述了自己的悲惨经历,想要弗兰肯斯坦为它造出一个女伴,让自己不至于孑然一身,却最终被欺骗和背叛。所有这些令人沮丧的经历,让怪物放棄了融入人类世界、成为人类社会一员的意愿。“对我而言,到处都是憎恨和歧视的目光,所有的国家都是同样的可怕”(p.189)。“那么,就让邪恶成为我的美德吧”(p.297)。“一系列的原因导致‘高尚野蛮人堕落了”(陈雪姐)。于是乎,向整个人类世界复仇,为了向弗兰肯斯坦复仇,它杀害了他的弟弟、陷害了他的仆人贾斯汀、夺走了他未婚妻以及好朋友的生命。它从一个可能成为亚当的个体,在他人的厌恶憎恨、侮辱背叛中慢慢转变成一个堕落的天使,一个邪恶的撒旦。它生而孤独,内心是婴儿、外形是人类与机器的合成体。它在时间里慢慢懂得,它存在之始就被人类的伊甸园所驱逐,自然界亦无它的立足之地,唯一可以容纳它的地方便是弥尔顿所说的死亡之地——地狱。怪物不再对人类社会的人道报以任何希望,成为一个恶魔或撒旦是人类世界留给它的唯一选择。
人类之所以称之为人,是因为我们头上顶着人道的光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很多科学家可能会为眼前利益所驱,而忽视整个人类的集体利益。如二战期间日本细菌、毒气等武器的研制,都是有悖人道的科学研究。甚至于全球范围内各个时期的武器研究等都值得我们去深思。而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尤其是面对弱势群体时,如果一味以居高临下或嗤之以鼻的姿态,不尊重甚至侮辱他人,小则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争执,弱势群体无路可走而走上犯罪之路,大则会造成社会混乱。无论我们是在科学道路上进行探索,还是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我们都应将人道主义牢记在心,这是弗兰肯斯坦教给我们血淋淋的教训。
参考文献:
[1]陈雪姐,“高尚野蛮人”的堕落——《弗兰肯斯坦》的伦理学解读,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4月.
[2]刁世存 《1978-1984年中国社会人道主义思潮起源初探》,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6月,第20卷第2期,pp13-18.
[3]冯慧英,《弗兰肯斯坦中人文主义因素的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4月.
[4]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
[5]Mary Wollstonecraft Shelley, Frankenstein, Harper Collins print., Apr.2010.
[6]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6月.
[7]尹静媛,浅析《弗兰肯斯坦中的生态伦理观》,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3月第17卷第1期。Pp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