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何为共产主义

2016-03-28刘丽娟

2016年5期
关键词:现实性共产主义

刘丽娟

摘要:当代社会信仰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不令人乐观方面,如:对共产主义信仰的不坚定,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质疑,对共产党领导的否认,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等。甚至有部分人认为共产主义是遥不可及的,甚至否认其现实性,认为是“乌托邦”。共产主义面临某些现实的挑战与质疑并不是空穴来风,缺乏对共产主义的充分认识,没看清共产主义实现道路上前进性与曲折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没搞明白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与长期性的统一。为此,有必要着重论述何为共产主义,给上述质疑、误读以强有力的回应,坚定人们共产主义信仰。

关键词: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现实性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想信念作为社会意识范畴,对社会实践、社会存在具有指导作用。共产主义理想目标是长期的社会实践、社会存在中逐渐形成的,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想中包含着现实,现实中存在着理想。

一、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目标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社会存在的产物。在欧洲工业革命的社会大背景下,共产主义理想诞生了——《共产党宣言》,论述了共产主义历史使命,实现途径,基本特征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使共产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在物质方面,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又进一步指出:“只有在生产力增长起来,在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才能实行共产主义分配原则。”[1]马克思又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的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着消失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的突出表现是生产力高度发达。

在社会关系方面,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类自己成为社会的主人。恩格斯认为:“随着阶级的消亡,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3]到共产主义社会,没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没有国家,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管理者,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在精神文化方面,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人摆脱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4]“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5]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从事自己的兴趣爱好,彻底摆脱了“物的依赖性”。

二、共产主义具有现实性

对于现实性的解释,目前存在两种观念:第一,现实性是可能性的对立面,是指一切已经存在的东西,即现存,这些东西不一定符合规律性,未必体现必然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第二,现实性是体现规律性,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总体上体现好的、向上的方面。在哲学上,无论是黑格尔还是马克思,都趋同于第二种观点,“以前的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起来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6]马克思立足于辩证法,对现实性的理解是对现存性的把握和超越。在《小逻辑》一书中,黑格尔明确指出,现实性在它的开展中表明它自己是必然性,明确地把现实和现存区分开来。

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姿势,必须把握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有助于更好理解共产主义的现实性。共产主义的处级阶段——社会主义确实是呈现波浪式前进的。如: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工人运动迅速高涨,然而其只生存了七十二天就被反动势力所扼杀。当今世界,国际反动势力利用各种条件实施和平演变的战略,使共产主义运动再次进入低潮。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先进事物中的问题,不是衰亡中的问题。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总体是前进的、向上的,符合社会发展前进行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具有现实性。

共产主义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阻碍生产力发展。我国在推进共产主义实践中,也是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其不断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使其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三、坚持共产主义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共产主义作为一理论体系,既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又是人的意愿、追求和意志的体现,具有理想性和现实性。共产主义理想必须实现出来、化为现实才能克服单纯的主观性,达到主客观的统一。“真的理念”(理论)向“善的理念”(实践)的转化是黑格尔从认识上把握普遍性、必然性到行动上实现自由的转化,是社会理论化为社会现实的中介。在共产主义理想化为现实的过程,是通过作为实践活动目的的“善”得以改变外界现实,使理论的认识取得外部现实性。

共产主义是理想性与现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符合客观规律的理想,具有历史必然性,是从人类社会内部规律发展而来的,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共产主义来源于社会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同时反作用于客观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念。部分人认为提倡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超越客观实际的,是“空想”的唯心主义说教,这种观点是对共产主义的误读,是不正确的。共产主义没有理想要求,就无法为实践指明方向,必然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同理,如果共产主义脱离现实的要求,就变成空洞的说教。恩格斯说:“如果一个人只是由于他追求‘理想的意图并承认‘理想的力量对他的影响,就成了唯心主义者,那么任何一个发育稍稍正常的人都是天生的唯心主义者了,这样怎么还会有唯物主义者呢?”[7]正如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所言,现实性中包含着理想性,理想存在于现实之中,共产主义既是人类的理想目标,又具有其现实性,我们应该为之奋斗,坚信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17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306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4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108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第172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6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28页。

猜你喜欢

现实性共产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当现实性遇到语文味: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的现实性分析
后现代视角下微教育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与继续教育的关系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