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养生气象
2016-03-28秦梦琪
秦梦琪
困神干扰,全天睡不醒;灵魂放空,玩心收不拢;上班恐惧,工作变拖延;吃饱撑着,体重太重,钱包太轻……“节后综合征”成为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一种正常心态。春节长假过后如何应对各种不适?春季养生又有哪些重点和误区?
立春过后,早起晚睡
春节长假期间,很多人的饮食、作息自觉或不自觉地切换成“过节模式”。据山东省中医院的医生介绍,每逢节假日之后,医院都会出现一些特征类似的病人,他们往往肠胃不适、头晕乏力、心情烦躁等,这些在医学临床上都是“节日综合征”的表现。
“虽说今年春节是在立春过后,民间有句俗话:‘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专家建议,“人的作息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来调整”。立春后天亮得比前段时间早,特别是太阳出来之后,自然界阳气升发,户内比户外阴冷。早起迎着晨光到户外适当活动,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
但这个时节,适当“晚睡觉”并不等于熬夜。晚睡尽量不要超过凌晨零时,特别是老人和孩子,最好23时前就上床睡觉。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对提高身体抵抗力和防病至关重要。如果不得已熬夜,白天要适当补觉,时间最好在午后。中医有“久卧伤气、伤脾”之说,午睡一般1个小时就够了。
一般长假过后,医院还会出现肝病门诊就诊量激增的状况,很多人出现恶心、乏力和肝区隐痛等症状,其中有些人还有血脂、转氨酶、尿酸等指标升高。
依据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对应,因此春季养肝正当时。中医认为,肝主情致,因此在立春养生方面主要是护肝,保持心情舒畅,切莫急躁,防止“肝火上炎”。保持心胸开阔,拥有良好的心态,都有利于疏肝理气。在饮食调养时要考虑到春季属于阳气开始升发的特点,适合多吃一些保肝护肝的食物,如:冬虫夏草、灵芝孢子粉、燕窝、杭白菊、枸杞子、玫瑰花、黄芪等。
节后“速瘦”三大误区
很多人盼着过节休假,想着利用假期,运动一下调整身心,事实却是,据统计,一个假期回来,只有14%的网友不胖反瘦,发胖的人中60%增了1.5-2公斤,81%的网友表示假期吃的比平常还要多。在发胖这件事上,北方的比例要高于南方人,结合全国来看,变胖比例最高的年龄段是30-39岁,节后“尤叹当年小蛮腰,空余恨,一身五花膘”。
为了平衡节日期间过多摄入的油脂,多有人在节后选择大量进食燕麦、玉米、芹菜、韭菜等粗纤维食品达到刮油脂的目的。其实,如果春节期间因大量进食油腻食物已导致胃肠不适,燕麦等食物虽富含膳食纤维及相当数量的不可溶性粗纤维,节后大量进食这些食品,会进一步加重胃肠不适,延缓胃排空的同时,导致腹胀、早饱、消化不良、食欲降低等症状,甚至可能影响下一餐的进食,使节日期间一直过度劳累的肠道雪上加霜。
除此之外,采取顿顿“素斋”来果腹的方法达到速瘦的目的,并非良方,从节日的大鱼大肉一下改为以素为主,会造成新一轮的营养失衡,特别是动物食品里富含的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优质蛋白、必需氢基酸等,会因此摄入不足。
亦有人认为少食一餐,可减少食物热量的摄入,有助于瘦身。其实少吃一餐,挨不到下一餐就会饥肠辘辘,此时忍不住吃下的几块饼干或蛋糕,其热量可能比一顿正餐高出许多。节食减肥的最终目的是控制过多的热量摄入,非盲目的“绝食”。
长假归来的“灭火”与“养心”
春节前后,家里家外事务繁多,加之过食油腻、生活规律常被打乱等,使有些人的身体不能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引起生理机能紊乱,从而导致“上火”,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脸上起痘等。
“灭火”成为首当其冲的任务。专家建议平日要多食用颜色鲜艳的蔬果,包括胡萝卜、番茄、青椒、红椒、花椰菜等都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可帮助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如果平日作息不正常,需要常熬夜,可多摄取五谷杂粮、牛奶、瘦肉、深绿色蔬菜补充维生素B群,增强免疫力,或者适时地补充维生素B群保健食品,也可以增强体力。临睡前适食苹果、香蕉等水果,可抗肌肉疲劳,若把橘橙一类的水果放在枕边,其香味亦能促进睡眠。
节后上班族,除身体不适外,精气神儿往往不足,工作效率转低。心理上,尽快收心是缓和亢奋神经的有效办法,保证睡眠,多做运动,减少各种应酬调整心态。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整不良情绪。阅读报刊,听听音乐,练习瑜伽等都可以在精神上给予积极作用。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也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