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中药材流通问题分析

2016-03-28汪晓凡刘盈李祺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规模经济信息不对称经济学

汪晓凡 刘盈 李祺

摘要:中药材流通是中药产业链流通环节中的首要部分,具有连接中药农业环节和中药工业环节的重大作用,关系到整个中药产业链的健康发展。由于流通活动主要包括交换和储运活动,并不生产实体产品,因而相较生产活动管理更难,导致中药材流通活动问题丛生,对中药产业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本文基于规模经济、信息不对称和蛛网模型等经济学理论对中药材流通问题进行分析,剖析已有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中药材流通;中药产业;规模经济;信息不对称;蛛网模型;经济学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4.001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4-0001-04

Analysis on Problems in Circu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WANG Xiao-fan1, LIU Ying2, LI Qi1 (1. School of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2.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Circu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s the vital part of the TCM industrial cha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nection of agriculture link and industry lin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which has influence 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TCM industrial chain. Because circulation activities mainly include exchange and storage activities instead of manufacturing real products, they are much more difficult to be managed compared with producing activity. This would lead to problems in circu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impose negative effects on TCM industry. Based on scale economy theory,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eory and cobweb model theory,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circu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discussed the deep reasons behind these problems, and propose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optimization.

Key words: circu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TCM industry; scale economy; information asymmetry; cobweb model; economics

中药材流通是中药产业链流通环节中的首要部分,起着连接中药农业环节和中药工业环节的重大作用,关系到整个中药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中药农业环节所创造的价值能否顺利转移到中药工业环节以形成最终的中药产品,关键取决于中药材流通活动。中药材流通活动既影响中药材的质量与价格,又影响上游药农的行为与决策,对整个中药产业链具有引导性影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GXS5B157);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YETP0800)

通讯作者:刘盈,E-mail:liuyingtxd@aliyun.com

响。近年来,随着中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中药材流通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由于流通活动主要包括交换和储运活动,并不生产实体产品,创造的价值具有无形性特征,因而较之生产活动更难管理,导致中药材流通活动问题丛生,对中药产业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1],成为中药产业进一步协调发展的瓶颈。笔者现基于规模经济、信息不对称和蛛网模型等经济学理论对中药材流通问题进行分析,剖析已有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1 基于规模经济理论的中药材储运问题分析

规模经济是指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下降的现象。中药材流通活动中的规模经济性主要体现在储运活动上,随着储运数量的提高,平均成本会呈现下降态势。其规模经济性主要来源于储运设施设备固定成本的摊薄和劳动力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效率提高[2]。但目前中药材流通活动中,因药农和个体商贩作为流通主体的分散性,规模经济性往往得不到体现,导致储运质量偏低且成本较高。

1.1 缺乏规模经济导致储运质量偏低

中药材的储运问题主要集中于中药材市场自由交易过程中。在中药材市场交易中,药农和个体商贩往往采用“自家储存”和“卖到哪里拉到哪里”的方式完成储运。因多数中药材具有易受潮、易生虫、不易保存的特点,自给自足的储运方式难以保证中药材在储运过程保持原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储运环节严重影响了中药材质量。

寻根溯源,这种低质量的储运活动是因规模经济性的缺乏所导致。对大量分散在市场中的药农和个体商贩而言,每家所交易的中药材数量有限,使固定成本摊薄和专业化分工难以实现。一方面,如果为保证中药材质量而各自建立完善的物流设施设备,则高额初始投资难以通过储运数量的增加被摊薄,所建立的设施设备也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那么,单次储运的平均成本将会大大提高,甚至超过其收入而使利润为负。因此,药农和个体商贩几乎没有动力去投资建设储运设施,而是普遍维持着原始的储运方式。另一方面,如果将储存和运输的各个环节根据其特点和需求交由不同专业人员完成,尽管储运质量会大大提高,但因单个药农和个体商贩的交易数量过少而使各专业人员的工作量过少,人员利用率过低且无法通过大量重复活动提高专业水平,因而药农和个体商贩也没有动力去进行专业化分工。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使中药材储运活动缺乏规模经济性,导致储运质量偏低。

1.2 分散性导致整体储运成本较高

目前,从事中药材流通活动的分散药农和个体商贩出于竞争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一般基于自身预测而保有库存,并利用自有条件进行运输活动。尽管每个药农和商贩都追求最低成本,但中药材流通业的整体成本却很高,其关键就在于分散性。

1.2.1 库存成本 在中药材流通活动中,药农和个体商贩的库存量一般是预测的实际需求与安全库存之和,其中的安全库存并非市场实际需求,而是为应对缺货风险而设置的。就单个药农和商贩而言,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则可使库存达到经济水平;但从整体角度来看,若将所有药农和商贩的最优库存加总,则达不到整体最优水平。其原因有二:①分散药农和商贩对市场需求预测仅仅基于自身信息掌握,准确度不及联合预测;②在同等缺货概率条件下,分别保持独立库存的数量要求远高于联合库存,因为联合库存可通过共享安全库存来应对缺货风险,而所有药农或商贩同时出现缺货的概率比单个药农或商贩要低得多。

1.2.2 运输成本 在分散运输模式下,药农和个体商贩主要采用单线运输支持交易完成。因此,为更快满足订单要求,往往在运输具达不到满载即发货,且回程空驶,运输工具利用率较低,导致平均成本上升。另外,目前中药材运输多保持简单的商物合一模式,即商流和物流相一致,商流发生的同时必须伴随物流的发生,使中药材在多次交易过程中不断被运往所有权所在之处,而每一次运输都会导致中药材都或多或少出现数量和质量上的损耗,且随重复运输活动而大大提高。

2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中药材交易市场问题分析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的一方完全清楚包括产品质量在内的产品详细信息,而交易的另一方并不清楚这些具体信息。由于中药材的特殊性,其质量好坏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鉴别,因而在中药材流通活动中,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产生劣药驱逐良药及流通加工活动主体错位的结果。

2.1 劣药驱逐良药

中药材不是药品,无法用说明书或成分表来表达其全部信息,且品种复杂多样,同名异物或异物同名现象较多,不同基源药材品种的功效不尽相同,且中药材讲究道地性,只有道地药材才能发挥最佳临床功效。由于中药材鉴别方法和技术有限、鉴别人才匮乏、质量标准缺位及鉴别成本较高等原因,买方(主要为中药工业企业)很难对每个品种做到信息的全面掌握。买方不能区别良药和劣药,那么,良药和劣药的价格将是一样的,劣药的价值被高估,而良药的价值被低估。在这样的市场中,劣药的卖家愿意以高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药材,而良药的卖家却不愿意低于价值出售,劣药驱逐良药,直至将良药完全逐出市场。如果买卖双方具有完全信息,那么交易的是良药;反之,买卖双方具有不完全信息,那么交易的就只有劣药,消费者将被剥夺消费良药的权利。目前,中药材流通活动中知假售假情况频繁出现,公平交易受到严重阻碍,正是这种情况的具体表现。

2.2 流通加工活动主体错位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买方难以鉴别市场上中药饮片质量,正规饮片加工企业生产的饮片和小作坊加工的饮片将以同等价格出售,而正规饮片加工企业的成本却远高于小作坊。在市场价格下,企业无利可图甚至亏损,导致中药工业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了饮片加工活动。同时,很多药农在中药材流通活动中更愿意去进行饮片加工活动,甚至认为这种加工活动就是所谓的“流通加工”。事实上,中药材的流通加工应是为方便储运,使中药材在流通过程中保持原有质量而在流通领域进行的加工活动,如进行包装、条码标签附加等,这些活动不增加药材本身的使用价值,但能使储运活动更顺利进行。然而,目前中药材交易市场的现状是,由于小作坊式的饮片加工活动带来的利益远高于流通加工活动,因而中药材流通加工活动未完全执行其自身职能,而是超越流通界限去从事生产加工活动,代替正规饮片企业进行饮片生产加工,流通加工活动逐渐畸形发展为非正常生产活动,这些饮片加工活动缺乏相应的资质认证,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3 基于蛛网理论的中药材价格波动问题分析

蛛网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由西方经济学家舒尔茨等人提出的,在引入时间变化因素的基础上,论述特定商品在供需数量和价格变动上的相互影响[3]。该理论解释了某些生产周期较长商品的产量和价格波动情况,是一个有意义的动态分析模型[4]。由于中药材市场符合蛛网理论的3个基本假定(完全竞争;价格由供给量决定,供给量由上期的市场价格决定;产品不是耐用品),因而中药材价格波动问题可用蛛网理论解释。蛛网理论认为,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波动逐步加剧,越来越远离均衡点,无法恢复均衡,此时蛛网为“发散型蛛网”。发散型蛛网模型给出了中药材价格波动剧烈的经济学解释。

3.1 中药材供需市场状况

由于中药材供给市场近似于完全竞争市场,单个药农获取和处理市场信息的能力有限,是价格的接受者,只能根据市场价格调整自己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然而,中药材的种植周期一般较长,在播种之后生产规模就确定下来,到收获之前的一段时间内,无法改变规模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中药材市场价格的变动只能影响下一期的生产规模,本期的供给量取决于上一期的价格水平,但本期价格却取决于本期的供求关系。从供给与需求的价格弹性来看,药农根据上期的价格水平确定当期的生产规模,一旦中药材价格发生波动,下一期的中药材生产规模也会发生相应波动,价格波动对供给的影响较大,即供给的价格弹性较大。同时,由于每种中药材的需求量有限且较为稳定,人们不会因价格下降就多消费某种中药材,也不会因价格提高就减少消费,价格波动对需求的影响较小,即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

3.2 中药材价格剧烈波动的根源

中药材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特点,使其价格与供给波动的动态趋势符合“发散型蛛网模型”,市场均衡一旦由于某种诱因如自然灾害、游资炒作等而被打破,其价格的波动幅度就会越来越大,造成市场价格和生产规模极不稳定。当某种中药材价格上升,药农就会大量种植该品种,但因种植周期较长,暂时无法缓解需求,导致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升,并继续刺激药农进一步扩大产量。此时处于种植周期中的中药材数量剧增至远超过需求数量。进入收获期时,市场迅速呈现供过于求状态,价格骤降,但需求并不会因价格下降而有所增加,供给却因上一期的大量种植而继续增加,导致价格进一步下降,药农损失巨大,促使药农迅速减少中药材的播种,下一期市场就会呈现供不应求,价格暴涨。如此往复恶性循环。正如“发散型蛛网模型”所描述的,一旦出现诱因,这种恶性循环就必然出现,如没有其他力量介入,市场无法自发将这种状况调整到均衡状态。这正是中药材价格周期性剧烈波动的根源。

4 对策与建议

4.1 实现规模经济

4.1.1 中药材共同配送 在中药材市场集中度较低的现状下,实现横向联合、共同配送是提高规模经济性的重要途径。在中药材种植环节,应积极促进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提高药农的组织化程度,以专业合作社代替以往以单个药农为单位进行的中药材储运活动;在中药材流通环节,应促进个体商贩间的横向一体化,促进有规模的中药材流通企业发展与整合,促进中药材流通企业联盟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建立共同的中药材配送中心,提高物流设施设备的利用率,进行中药材的联合库存和交叉配送,降低整体平均成本。

4.1.2 加快引入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通过社会化分工将储运活动集中于专业企业,有助于在市场分散的条件下实现规模经济。但目前中药材流通领域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远低于一般物流产业的平均水平,因而应加快在中药材流通活动中引入第三方物流,提高中药材流通的社会化水平。第三方物流凭借其专业化优势和集中配置的资源,可以建立完善的物流设施设备,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手段进行储运活动,并将分散的中药材储运需求集中以摊薄固定投资的成本,还可在处理大量来自药农和商贩的储运业务过程中积累更丰富多元的经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

4.2 减少信息不对称

4.2.1 健全和完善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 2012年,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2012年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的通知》(商办秩函〔2012〕881号),提出建立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该体系主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中药材产品包装上的电子标签,实现对中药材产地来源、生产加工、市场流通、药房使用等环节有关信息的追溯与查证[5]。目前,该体系的第一批试点城市有4个,即保定、亳州、玉林、成都,确定的第二批和第三批建设省份包括吉林、江西、河南等14个省份。健全和完善这一体系是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重要途径,既要建立各地方追溯平台,又要建立统一的中央追溯平台,在建立追溯平台的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平台接口的开放性与兼容性,使试点城市和逐步纳入体系的各地方追溯平台能够相互对接,并与中央追溯平台协同,以最终实现全国范围的中药材信息共享和追溯。

4.2.2 加强和改进中药材标准与认证体系 经济学理论认为,标准和认证是提供信息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中药材的鉴定标准分为一级国家药典标准、二级部颁标准和三级地方标准,主要用于以药品质量为核心的评价活动,而中药材市场的现实状况要求中药材的相关标准涉及更多方面,包括源头的种子种苗标准,过程中的采收储藏标准,以及与中药材特殊性有关的道地药材标准等。因此,为减少信息不对称,应加快全国统一、多层次、覆盖全过程的中药材标准建设。在认证体系方面,2003年开始采用的中药材GAP认证体系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认证范围有限、认证对象错位及认证监管困难等问题[6]。因此,中药材认证体系的改进与重构势在必行,使其真正成为中药材市场准入制度,成为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有力工具。

4.3 打破价格恶性循环链条

根据前述分析,中药材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由中药材市场特有的供需状况决定,因而对“发散型蛛网模型”中价格循环链条中的关键点进行管理,是防止中药材价格大起大落的根本。

4.3.1 减少价格波动诱因 中药材价格波动诱因既包括自然因素如灾害、疫情等,也包括价格炒作等人为因素。减少价格波动的诱因应主要集中于减少人为因素,加强中药材交易市场的监管,充分发挥法律监督、技术监督和舆论监督的职能,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药价等行为,控制与减少中药材投机炒作。

4.3.2 建立中药材储备制度调节供需 建立中药材储备制度通过调节中药材供需水平实现价格调节,是打破价格恶性循环链条的重要举措。当市场供给过剩、价格暴跌时,大量收储中药材以防止药贱伤农;当市场短缺、价格上涨超过预期时,将收储药材投入市场以平抑价格。

4.3.3 提高市场主体获取和处理市场信息能力 建立多层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中药材供需信息和价格信息的监测与预警工作,使药农、中药企业等各方市场主体及时获取市场信息,提高其对市场的预测水平,以做出更为合理的生产决策。通过基于准确信息的合理引导,使产区的种植时间和种植面积更加合理,保证药农收入的稳定和中药材的可持续供应;通过长期的资源信息追踪,保证野生中药材的有序开发和利用,提高中药工业与中药农业的协作水平,使中药工业企业的生产规划和原料储备更为合理。

参考文献:

[1] 杨勇,边敏.关于构建区域性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规范化流通平台的探讨[J].中国现代中药,2010,12(12):3-6.

[2] 丹尼斯·W·卡尔顿,杰弗里·M·佩洛夫.现代产业组织[M].胡汉辉,顾成彦,沈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5-36.

[3] 邵作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经济学解释——以大蒜价格波动为例研究稳定对策[J].农业经济,2011(1):23-25.

[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8-61.

[5] 刘卉.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将建全国统一模式[N].医药经济报, 2012-10-29(7).

[6] 罗光军,张兰珍,杨智.按市场机制重构中药材GAP认证体系[J].中药材,2013,36(8):1211-1214.

猜你喜欢

规模经济信息不对称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浅谈国际贸易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浅议成都银行跨区域经营的必要性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